王 瑩
(江蘇省泰州中學 225300)
在很多高中學校的化學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學生學習化學單憑強行記憶的化學式和各種化學反應條件來應對考試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化學題,雖然這樣的“應試學習法”對于考試來說非常有用,但是化學最核心、最根本的知識卻絲毫沒有學會.對于任何一個科目,特別是理科來說,萬事萬物應該知其“理”,而不是只知其“形”,在這其中,萬物的“理”便是基本素養,因此教師應該從日常教學的細節入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習化學,其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化學的本質,這是化學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更是整個化學學習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化學其實就是一門從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組成、特性和變化規律的科學,而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因此研究化學就是研究世界的變化規律.然而很多學生在學習化學時并沒有對化學產生如此深刻的理解,其理解程度大多停留在表面,即記住一些固定的化學變化之上的程度,對于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卻知之甚少,這就是化學核心素養教育缺失的具體表現.

化學課堂應該是富有活力、充滿著思考和想象的,而不是死氣沉沉、只看教師表演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帶動學生勤學善思的習慣,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學習化學.
以教學“元素周期律”一課為例,教師在為學生介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之前可以讓學生先思考一些問題,通過之前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元素電子排布,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元素的主要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同時觀察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不難發現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和最外層電子數還有一個重要的數字“8”有關,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樣的核外電子分布決定了元素的化合價的是正是負,什么樣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了其化合價的絕對值呢?學生仔細觀察每一個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和電子層數的關系,不難發現,最外層電子數大于等于4的時候才出現負價,同時負價的絕對值為8-最外層電子數,而最高正價=最外層電子數(但是氧和氟除外,氟沒有正價,氧無最高正價),這樣元素周期律最重要的內容就自然得出來了.教師在課堂為學生提出合理、科學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充分、有效的思考,從而掌握化學分析的方法和原理,這才是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正確方法.
將化學技能應用于實踐中也是化學核心素養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同時這也是課程教學標準對高中化學教學所制定的基本標準.
在日常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非常實用的知識為學生講解一些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技巧.比如在鎂這樣極其容易與氧發生燃燒反應的金屬,在存放不當引起燃燒的情況下是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的,因為鎂原子由于本身原子特有的化學屬性,對結合態的氧原子具有強烈的占有、吸附性,因此能夠置換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整個反應過程非常劇烈,最終的反應現象就是鎂在二氧化碳中劇烈燃燒,所以鎂燃燒是不能夠用二氧化碳滅火的,如果發生鎂燃燒的事故,需要用不容易與其發生反應的惰性化合物來隔離空氣進行滅火.其實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著很多與這個反應類似的化學反應,只要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化學反應的原理就能幫助人類解決很多問題,讓化學技術成為重要的科學工具,因此提高化學教學的應用性也是培養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并不會最終選擇化學最為其日后的主要學習方向,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化學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著極為廣泛地應用,因此化學教學不能單單在理論教學方面,在化學核心概念和化學靈活應用方面都是學生中學學習期間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這也就是所謂的化學的“核心素養”.掌握了化學的核心素養,才是真正學會了化學、掌握了化學,才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擁有更多的選擇,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生活得更加科學、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