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遠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中學 226401)
傳統的以應試為目的的物理教學方法存在著教學內容層次簡單,對問題和知識的描述簡單粗略,這樣會導致學生對知識沒有細致的理解,影響學習效果.高中物理教材涉及的內容范圍廣,包括了電學、力學和運動學.想要學生能夠對知識體系有完整的認識,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
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進行細膩化處理的必要性主要以下幾點:第一,這是我國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思維深度有了新的要求,對高中教學內容進行細膩化處理則成了必然趨勢;第二,是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必然要求,對高中物理知識進行細膩化處理之后,能夠大大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的活躍度,有利于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從而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第三,是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大的制約了高中物理課堂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采取合適的策略改進傳統教學模式.
對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進行細膩化處理指的是將高中物理知識的邏輯層次以及學生的邏輯認知順序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完善認知流程,以達到對知識熟練掌握和透徹理解的目的,最終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下面將結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內容進行具體闡述:
物理知識是學習高中物理的基礎所在,因此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細膩化處理時,第一步應該是對知識梳理部分進行細膩化處理,引導學生建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教師需要首先認真分析課程標準,然后根據教學目標,按照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知識進行細膩化的梳理,厘清邏輯層次,分類整理.同時對教材知識留白的部分進行補充,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起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通過細膩化的知識梳理,可以幫助學生減輕理解新知識的負擔,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避免知識混淆.例如在對位移概念進行細膩化梳理,可以采取下面的流程.(1)為什么引入位移概念?質點會發生運動,運動的過程中距離和方向都會發生變化.(2)位移用來做什么?位移是用來表示質點位置的變化.(3)位移是什么?位移可以用一段從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線段的長短表示位移大小,箭頭表示位移的方向.(4)深化“為什么引入”.因為路程只能表示物體運動時經過軌跡的長度,但是無法表示方向.(5)不是什么,疑似什么?在此處對位移和路程進行區分,位移小于等于路程.路程沒有方向,位移有方向.兩者之間的關系: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其他情況中,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
通過層次化的細膩處理,從而學生即可以系統的掌握位移概念,同時可以區分位移和路程,對知識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質上是存在兩條線的,一條是教學過程這條明線,一條則是思維過程,也是暗線,將兩者結合起來,借助問題,使得教學過程服務于思維過程.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的現象,充分結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以認知化策略處理教訓內容,使得教學過程細膩化.教師可以結合物理實驗,來設計邏輯層次明顯的教學過程,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細節都進行精心的設計和處理.
例如在《力的合成》將教學過程細膩化之后,把教學過程設計成有邏輯的層次教學.(1)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參與到生活經歷回顧中,教師要求學生完成“提水桶”的小實驗.請兩位同學分別單手提水桶.說出你的感受;請兩位同學共同單手提水桶.說出你的感受.(2)引出知識,界定概念.如果幾個力都作用在物體上的同一點,或者作用線交于一點,求一個等效替代這幾個分力的合力.(3)實驗驗證.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橡皮條代替水桶,用兩支彈簧秤互成角度拉成橡皮條,借助圖示和彈簧秤讀數來進行力的合成.(4)尋求策略和方法.策略:二合一,四合二.“合二為一”是基礎,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方法:畫圖和計算.(5)考慮變式,一個合力的實際作用效果是固定不變的嗎?(6)分析前面生活小實驗的現象.(7)要求學生思考,靜止在斜面上的物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此處的教學過程即是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細膩化處理,初始的生活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借助實驗輔助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
物理方法有很多,傳統的物理教學往往將教學重心放在了解題技巧上,而忽視了物理方法的教學.在進行物理方法的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對物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對方法的分類、搭配邏輯以及使用步驟都要很了解,這樣才能夠更好對方法的教學進行細膩化.如果教師在平時授課時,對方法的引導和講授毫無邏輯,學生就無法做到融會貫通,更沒辦法進行恰當的應用.
例如《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過程往往會忽略掉初速度和合力的分解過程,直接告訴學生進行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解,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無法掌握“分解方法”,即不能將此物理方法舉一反三,用于其他曲線運動的分解中.因此,對方法教學進行細膩化,首先教師要求學生首先畫出初速度的矢量和重力矢量,讓學生合作討論,給出不同的分解方案.通過先分解初速度,找到合力分解的方向,這是最佳的方案.然后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嘗試將直角坐標系的方向建立為斜向上,然后再對運動進行分解,通過比較可以發現沿著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進行分解,更為簡單.經過上述兩個細膩化過程,學生才能夠真正掌握如何分解曲線運動,這個方法得以落實.
總而言之,對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進行細膩化處理,可以引導學生養成更有邏輯,更加嚴謹的物理思維.當遇到新的物理問題時,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學習和應用的過程,這對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以及終身發展有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