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勤
(徐州市柳泉鎮農經中心 江蘇 徐州 221000)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需要探索的問題多,村級決定開展產權制度改革首先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開會審議產權制度改革方案,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并向鄉鎮一級部門報請批復。收到上級批復后,向全體村民發布開展產權制度改革公告。
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清產核資,是改革的基礎。要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首先就必須明確集體有哪些資產。將集體資產按資源性、經營性、非經營性分類登記,以會計賬面價值為基礎,先賬內、后賬外全面清查核實。
清產核資過程中最少要召開3次村民代表會議。第一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是在全面清產核資前,會議討論制定清產核資工作方案,確定清產核資范圍及方法。清產核資工作小組人員,要根據本集體財力情況,決定是否聘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對本集體經濟組織請產核資。第二次清產核資工作開展過程中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在整個過程中可以隨時召開代表會議,通報清產核資初步結果,比如核增減固定資產,核增減各種債權、債務和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解決措施等。清產核資第三次會議是通報最后核資結果,召開村民會議表決通過,并在村公示欄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成員界定是改革的難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復雜、敏感,要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等原則,切實做好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界定工作。
在成員界定過程中,最少召開3次會議。第一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是成員界定工作開展前,會議討論制定成員界定工作方案,方案包括成員界定方法、范圍、時間節點,確定成員界定工作小組人員,并向村民發出公告,通知大家進行成員界定。成員界定第二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是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商討界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部分特殊村民是否給予界定,需代表會議集體討論決定,對于工作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隨時召開會議討論。成員界定第三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是通報成員界定的最后結果,形成村集體經濟成員花名冊,并對全體村民公示,以接受監督,同時錄入電腦,建立成員名錄庫,并形成紙質材料。
股權量化是要將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這是開展改革的核心。
工作實踐中,要召開最少二次村民代表會議。第一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是股權量化工作開展前,會議討論制定股權量化工作方案,方案包括經營性資產量化涉及股權設置、股權管理,股權設置是以成員股為主,股權管理提倡實行“折股到人、固化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一般不隨人口增減變動而調整,確需調整的由會議民主討論決定。第二次會議是討論通過最終股權量化結果,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的股權確定后,要向經濟組織成員出具股權證書,作為成員參與管理決策、享有收益分配的憑證。
成立經濟組織是改革的成果,工作實踐中要召開兩次會議。第一次是經濟組織成立籌備會議,會議討論制定經濟合作社章程草案,討論制定選舉法草案,討論通過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候選名單,確定經濟立會召開時間,向鎮一級部門報章程草案、理事會監事會候選人名單請示。收到批復后向全體集體組織成員發布成立會議召開日期公告。第二次會議是村成員大會暨經濟組織設立大會,大會通過經濟合作社章程草案、選舉法草案,選舉產生理事會、監事會及理事長、監事長,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實施機構。
經濟合作社成立后,召開新的經濟組織成員代表會議,民主制定股權管理、資產運營、收益分配和財務監督等相關制度,不斷鞏固和完善各項成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立足自身資產、資源、區位和其他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和經營方式,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