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鳴
(河南檢察職業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城鎮居民來說,仍然有一定差距。當前我國正在實施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國家允諾2020年之前徹底使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偏大,短期內實現每村每戶都過上富裕生活是不現實的[1]。
一方面,大部分村民認為勞動就是體育運動,兩者并沒有任何區別。一天的農業生產活動就相當于鍛煉了身體,無需再進行額外的體育鍛煉[2]。另一方面,大部分村民受傳統觀念影響,堅信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在子女教育上,將全部精力都放到“考取功名”上,從事體育運動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的行為。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在農村推廣體育項目和倡導體育消費變得困難重重。因此,當前農村缺乏良好的發展體育事業的土壤,是造成不能形成良性發展的農村體育市場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鄉鎮一級的政府對于農村體育事業投入較少,一些農村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更不用提面向農村群眾的體育基礎設施。基層投入的體育經費有限,造成農村體育運動缺乏組織沒有形成系統,無法真正發揮農村體育工作職能。
完善體育設施建設,創設體育運動環境,推進體育體制改革。宣傳推廣體育文化,使體育內在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行為規范更加明朗。體育器材改進和體育信息環境的創設,將提高體育信息傳播速度和規模,對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態度和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體育基層部門也應結合地方特點和實際情況,切實利用好現有的體育環境條件,使體育更好地為群眾服務[3]。
一方面,改變農村村民傳統的農業勞作即是體育運動的錯誤觀念。向他們解釋大量重復性勞動作業并不能真正鍛煉身體,甚至會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損害身體健康的反面作用。長期機械動作如果得不到放松,會使肌肉發生損傷,降低勞動效率。
另一方面,在農村村民當中樹立起“用富裕資金購買健康”的體育消費理念。通過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增強身體體魄,才能更好地開展生產。投入資金從事體育鍛煉,而不是等到患上重大惡疾去承擔巨額醫藥費用。
此外,科學文明的健身方式和合理的健康投資,也是急需對農村村民宣揚的正確體育觀念。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特別是重點傳播益處和優勢。改變農村村民秉持的錯誤觀念,形成科學健身觀念,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4]。
近年來,戶外體育運動受到廣大群眾青睞。特別是年輕人,普遍尋求刺激、新奇的運動項目,例如攀巖、漂流、越野、生存挑戰等。農村體育運動可以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根據農村地理地勢條件,制定相應的體育運動項目。刺激農村體育消費,增加農民收入,帶動經濟發展。既能吸引外出務工的農村村民返鄉就業,也能減少一些社會問題。
農村體育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持續不斷投入的建設性工作。基層體育部門要提升對農村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宣傳力度,因地制宜地開展適合農村地區實際情況的體育項目,從而實現農村體育消費能力的全面提升和農村經濟的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