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國內生產總值
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
年均增長7.1%
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
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財政收入
從11.7萬億元增加到17.3萬億元
居民消費價格年均上漲1.9%
保持較低水平
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
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就業
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
消費貢獻率
由54.9%提高到58.8%
服務業比重
從45.3%上升到51.6%
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
高技術制造業
年均增長11.7%
糧食生產能力
達到1.2萬億斤
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
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
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000多戶增加到1.8萬多戶。
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
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推動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顯增強。
“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
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并取得扎實成效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
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
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
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里
綠色發展呈現可喜局面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進出口穩中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各類風險有序有效防控
脫貧攻堅
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居民收入
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人均預期壽命
達到76.7歲。棚戶區住房改造2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700多萬戶,上億人喜遷新居。
出境旅游
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3億多。
社會養老保險
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存在的挑戰
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還有很多坡要爬、坎要過,需要應對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
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仍然多發。
國際:
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及其外溢效應帶來變數。
保護主義加劇。
地緣政治風險上升。
發展壯大新動能
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取消流量“漫游”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
繼續破除無效供給
深化“放管服”改革
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
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
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
推進國資國企改革
制定出資人監管權責清單。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試點,賦予更多自主權。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各種侵權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對產權糾紛案件要依法甄別糾正;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快技術、土地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健全地方稅體系;
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改革個人所得稅。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推進社會體制改革
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
健全生態文明體制
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強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加快制造強國建設
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
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
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
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
加大精準脫貧力度
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推進污染防治
取得更大成效
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
今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
鞏固外貿穩中向好勢頭
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著力促進就業創業
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
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
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分級診療。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
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改善供水、供電、信息等基礎設施,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推進“廁所革命”。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推動網購、快遞健康發展。
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
的關鍵性作用
今年要完成鐵路投資732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
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管,一定要讓家長放心安心。
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
強化民生兜底保障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