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新的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會呈現出哪些新的亮點?今年兩會期間的外長記者會上,外交部部長王毅的回答備受矚目。
人民日報社: 2018年是十九大之后的開局之年,今年中國外交有哪些亮點?
王毅:今年的中國外交亮點主要體現在四大主場活動上。

一是4月在海南舉行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旋律是改革開放。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本屆年會將總結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展示新時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前景。
二是6月在青島舉行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主旋律是弘揚“上海精神”。擴員后的上合組織將重溫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開啟上合組織發展壯大的新征程。
三是9月在北京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主旋律是“一帶一路”。非洲各國的兄弟姐妹將會以這次峰會為契機,全方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中非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注入新動力。
四是11月在上海首次舉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旋律是市場開放。中國將向世界張開雙臂,展現市場潛力,歡迎各國參與和分享中國發展的新機遇。
總之,2018年中國外交的大幕已經拉開,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將為中國自身發展營造更好外部環境,也為人類進步事業提供更多正能量。
中央電視臺:自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開展元首外交,引領樹立起了新時代的中國形象,展現了領袖風范,同時推動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得到了歷史性的提升。您是怎么看待中國元首外交的重要作用和影響的?
王毅:元首外交是國際交往的最高形態,有著其他交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設計師,親自擘畫和推進了精彩紛呈的元首外交。
習主席遍訪世界57個國家,接待了110多位外國元首訪華,這些重大的外交行動不僅極大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有效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也為解決當今許多全球性問題指明了方向。而習主席本人的領袖風范和人格魅力,也使很多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領導人都成為了他的好朋友,成為了中國的好朋友。
2018年,除了主持四大主場活動之外,習主席還將赴南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阿根廷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晤。我們相信,習主席親力親為的元首外交將會進一步展現為人民謀福、為國家負責、為世界擔當的博大情懷,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嶄新篇章。
半島問題:各方應拿出政治勇氣
路透社:中國一直高度重視朝美的直接談判,請問中國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什么作用?為了實現半島長治久安,中方是否認為美方應該撤離駐韓美軍?
王毅:這是一個當前國際社會最關注的話題,我們看到朝韓雙方抓住冬奧會的契機開展了一系列密集互動,南北關系迅速解凍,這為冰封已久的半島形勢注入了一股久違的暖流。發生這樣的變化有人似乎感到困惑,但其實是情理當中。我們看到冬奧會期間,朝鮮并沒有進行新的核導實驗,美國、韓國也暫停了針對朝鮮的軍演。事實證明,中方提出的“雙暫停”倡議是一劑對癥下藥的良方,為南北改善關系營造了最基本的條件。
現在,半島問題的解決終于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我們對朝韓雙方為此做出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接下來的關鍵,是各方積極呼應、形成合力,共同把半島局勢重新納入到和平的軌道,把半島核問題重新納入到對話解決的軌道。為此我們呼吁各方,尤其是美朝雙方盡快進行接觸和對話,各方沿著“雙軌并進”的思路,既堅持無核化目標,又積極構建半島和平機制,在推進無核化的進程中同步對等解決各方包括朝鮮方面的合理安全關切。這既是中方的一貫立場,也是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確定的目標。
我還要說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盡管隧道的盡頭已經顯露曙光,但是前行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當半島局勢出現緩和時,各種干擾就會如影隨形、接踵而至,現在又到了檢驗各方是不是真心希望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關鍵時刻。和平必須爭取,機遇需要把握。各方應以半島和平大局為重,以本地區人民安危為重,拿出政治勇氣,做出政治決斷,盡快開展一切必要和有益的雙多邊接觸,全力推動重啟和平解決半島核問題的對話談判。中方將為此繼續做出我們的努力。
彭博社:美國總統特朗普說,他愿意采取一切工具來防止中國的國有經濟模式破壞國際競爭,那么請問,中國是否也愿意采取一切工具來反擊?如果是的話,中國將會采取哪些工具呢?
王毅:你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攻擊性,當然我認為你主要還是要問中美之間的關系。作為外長,我有責任首先就我們的對美政策再做一次明確的重申。中美雙方達成的重要的共識是很多的,我們都認為中美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重要責任,雙方將在互利互惠基礎上拓展各領域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好分歧矛盾,加強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合作應對重大地區和全球性挑戰,推動中美關系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
中美之間主要是合作,兩國人民之間有著非常廣泛和密切的交往,我來這之前看到一個美國民調的最新數字,這個數字表明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超過了50%,是近30年來最高的數字,而且近年來在不斷地提高。我希望記者朋友們在看到問題的時候,也要看到這些積極因素的生長。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合作將造福兩國,也將惠及世界。如果說中美之間有競爭的話,那也應該是良性和積極競爭,這在國際交往當中也是很正常的。換句話說,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更需當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