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程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國外產品需求的逐漸增加,部分傳統外貿出口企業開始轉向相對利潤空間更大的進口業務。但是很多初次從事進口業務的企業及其跨國采購人員由于對進口程序以及進口環節中可能產生的費用了解不夠,同時缺少詳細的進口產品到岸成本核算方法,導致個別進口業務不但沒有獲得預期利潤,甚至產生了虧損。所以,正確了解進口環節可能產生的費用,做好進口產品到岸成本核算,確保進口業務獲得預期利潤值得研究。
關鍵詞:進口產品;到岸成本;核算;完稅價格
從國外進口產品到中國,可能使進口企業盈利,也可能使其虧損,這取決于進口企業對進口產品程序的理解程度以及對進口產品到岸成本核算精準程度。進口產品的每一個關鍵環節都會產生費用,這些費用都將最終影響到岸成本。所以進口企業有必要在進口業務付款之前做好到岸成本核算,在充分計算進口環節所有費用并確保能夠獲得預期利潤的情況下簽訂進口貿易合同并最終實施進口行為。本文將通過一則半聯軸器進口業務實例,具體闡述進口產品到岸成本核算過程及方法,希望可以幫助進口企業更好的開展進口業務。
2018年5月,云南文產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準備從印度進口一臺半聯軸器,海關編碼為:84836000。經過與印度供貨方協商,雙方以USD2065.00 PER SET EXW SHAMSHABAD成交,運輸方式為空運。貨物包裝尺寸47*46*43厘米;毛重86.00千克。經與貨運代理確認相關費用如下:發生在印度的提貨費用、清關費用、制單費用、地面操作費用總計350.00美金/票,保險費35.00美金/票;空運費3.50美金/千克;北京機場費用有報關300.00人民幣/票、報檢300.00人民幣/票、倉儲費0.20人民幣/千克/天、預計存儲5天,分撥費用1.20人民幣/千克,操作費200人民幣/票;從機場到進口企業倉庫送貨費用600.00人民幣/票。人民幣兌美金匯率:1.00美金=6.90人民幣。核算半聯軸器進口到岸成本。
(一)確認進口產品需要承擔的費用
《2010通則》中共有11種貿易術語,以不同的貿易術語成交,買賣雙方在進出口環節所承擔的費用會有所不同。為了便于理解,筆者將不同貿易術語下買賣雙方需要承擔的常見費用加以列明,詳見表1。進口企業在核算特定貿易術語下到岸成本時需要確認并累計下表中對應的買方所承擔的費用。
其中,出口國費用欄中的運雜費是指與國際貨物運輸相關的沒有計算在主運費中的訂艙費、碼頭操作費、單證費等。保險費欄中的“不適用”代表《2010通則》中沒有明確約定保險由哪一方負責,實際工作中保險辦理及保險費應該由在此區間承擔風險的一方負責,即EXW、FCA、FAS、FOB、CFR、CPT術語下保險費實際上由買方承擔,而DAP、DAT、DDP術語下則由賣方承擔。DAP、DAT術語下進口國費用欄的陸路運輸費用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具體約定的交貨地點有關,如果交貨地點是在進口國,陸路運輸費用由賣方承擔;如果是邊境交貨,陸路運輸費用則由買方承擔。
(二)確認進口產品關稅稅率
關稅是很多進口產品到岸成本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所在在核算到岸成本之前需要確認進口產品適用的關稅稅率并據此核算進口產品關稅。通常來說,進口產品關稅稅率有2個影響因素:一是產品類別;二是來源國家。進口業務中,可以通過進口產品對應的海關編碼,在全關通網站(http://www.qgtong.com/)查詢適用進口產品適用稅率。如果不知道產品對應的海關編碼,可以要求合作的貨代或是報關行幫忙查詢。獲得進口產品對應的海關編碼后就可以通過上述網站查詢適用的稅率。以本案中半聯軸器的海關編碼84836000為例(在查詢時輸入對應產品海關編碼的前6位或是前8位,在結果列表中選擇對應的10位海關編碼即可),即可獲得信息,在更多詳情中有暫定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欄目,依次點擊可獲得不同的稅率。
通過查詢得知,進口關稅稅率有最惠國稅率、暫定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4種。其中:最惠國稅率是指最惠國待遇關稅,適用于WTO成員間(“互不適用”者除外)及與該國簽訂有最惠國待遇條款的貿易協定的國家或地區所進口商品的關稅。目前WTO有164個成員,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在其中,所以最惠國稅率通常即為正常關稅。暫定稅率是在海關進出口稅則規定的進口優惠稅率和出口稅率的基礎上,對進口的某些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原材料和機電產品關鍵部件(但只限于從與中國訂有關稅互惠協議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貨物)以及出口的部分資源性產品實施的更為優惠的關稅稅率。協定稅率是是指締結關稅貿易協定國家之間執行的進口關稅稅率,是比最惠國稅率更低的一種關稅稅率,進口產品來源于與中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和地區,可以通過查詢協定稅率來確定適用關稅稅率。特惠稅率是指中國給予來自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的進口產品的一種優惠關稅稅率,在所有適用稅率中最低。以本案中來源于印度的半聯軸器為例,中國和印度有最惠國協定,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第十一條規定:適用最惠國稅率的進口貨物有暫定稅率的,應當適用暫定稅率;適用協定稅率、特惠稅率的進口貨物有暫定稅率的,應當從低適應稅率。同時印度沒有與中國締結貿易協定,不在協定稅率表中,協定稅率不適用。另外印度也不屬于最不發達國家,也不能享受特惠稅率。所以最終確認半聯軸器的進口關稅稅率為4%,可以據此計算半聯軸器進口關稅。
(三)進口產品到岸成本核算
在本案中,買賣雙方以EXW術語成交,從表1中可以得知,這是《2010通則》中進口方承擔費用最大的一個貿易術語,由出口國費用、主運費(海運/空運費)、保險費及進口國費用4部分組成,其他貿易術語在核算進口到岸成本時減掉相應的費用即可。
需要注意的由于核算的是到岸成本,建議以人民幣計算,以便更好地與國內同類產品的銷售價格比較,所以在計算過程中需要統一幣制為人民幣。同時,在核算到岸成本時通常是以單位產品為基數,相關以“票”或是“整箱”計算的費用,需要分攤到單位產品上。如果有多件相同產品,用對應的總費用除以數量進行分攤即可;如果有多件不同的產品,則需要根據具體產品的毛重、體積以及金額在總費用中所占的比例分別進行分攤獲得不同單位產品對應費用;在本案中只有一件產品,所以無需轉換或是分攤。
1.計算公式
到岸成本=成交價格+出口國費用+主運費+保險費+進口國費用+進口關稅+進口增值稅;
進口增值稅=(關稅完稅價格+進口關稅)*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稅率16%);
進口關稅=關稅完稅價格*適用關稅稅率;
關稅完稅價格=成交價格+出口國費用+主運費+保險費;
其中已知費用如下:
成交價格=2065.00*6.90= 14248.50人民幣;
出口國費用=350.00*6.90= 2415.00人民幣;
主運費=3.50*86*6.90= 2076.90人民幣;
保險費=35.00*6.90=241.50人民幣;
進口國費用=300.00+ 300.00+0.20*86*5+1.20*86+200.00=989.20人民幣。
將上面數值導入公式,獲得數據如下:
關稅完稅價格=14248.50+
2415.00+2076.90+241.50=18981.90人民幣;
進口關稅=18981.90*0.04= 759.276人民幣。
進口增值稅=(18981.90+ 759.276)*16%=3158.59人民幣(半聯軸器消費稅為0,無需計算,下同)。
將所有已知數據和獲得數據導入到岸成本計算公式:
到岸成本=14248.50+ 2415.00+2076.90+241.50+989.20+759.276+3158.59=23,888.966人民幣。
2.關于到岸成本核算的說明
(1)關于消費稅的說明。在進口環節中,部分產品會被征收消費稅,主要有煙酒、奢侈品、化妝品、護膚品、汽車、汽油制品等,進口此類產品時要注意消費稅的核算。進口產品是否需要征收消費稅以及稅率可以通過全關通網站(http://www.qgtong.com/)查詢,輸入海關編碼后,在更多詳情中如果有消費稅欄目,則可點擊查看具體征收方式,如果沒有顯示消費稅欄目,則意味著不征收消費稅也就無需計算,以小轎車(海關編碼8703223001)及本案中的半聯軸器(海關編碼8483600090)
為例,小轎車有消費稅率說明,說明小轎車要征收消費稅,則可點擊消費稅率查看具體的征收方式及標準;而半聯軸器更多詳情一行沒有提及消費稅率,則意味著此產品無消費稅,無需計算。
如果進口小轎車則可據此核算消費稅,并將其作為到岸成本的一部分。消費稅屬于價內稅,稅金包含在價格之中,是價格的組成部分,所以進口消費稅計算公式如下:進口消費稅=[(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消費稅稅率,進口產品如需要繳納消費稅,以EXW貿易術語為例,則到岸成本計算公式為:到岸成本=成交價格+出口國費用+主運費+保險費+進口國費用+進口關稅+進口增值稅+進口消費稅。本案中產品無需消費稅,同時大部分的進口產品也沒有消費稅,所以本文中不加以詳細計算,進口需要繳納消費稅的產品按照上面公式自行計算即可。
(2)關于進口國費用的說明。進口貿易實踐工作中,除表1中列明的對應貿易術語下買方需要承擔的費用外,在進口國費用中還會產生銀行費用(電匯費用、開證費用)、墊款費用、重新包裝費用等,本案中只有一件貨物,上述費用較小,且進口產品有客觀的轉售利潤,所以沒有計算在內,企業進口時根據實際發生情況加在進口國費用即可。
(四)DDP術語下完稅價格及進口關稅、增值稅特別說明
關稅完稅價格是指進口貨物運達我國輸入地點(一般為進口口岸)的到岸價格,由成交價格、主運費以及保險費組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CIF價格”。在《2010通則》中賣方責任最大的DDP術語下,成交價格中已經包含了進口關稅以、增值稅及消費稅(如果有),同時也包括了從輸入口岸到最終目的地的陸路運輸費用。按照完稅價格概念及組成說明,理論上說以DDP術語進口貨物時,應該減掉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以及進口國陸路運輸費用后轉換成“CIF價格”作為關稅完稅價格。但是這就意味著進口付匯報關單上的顯示金額會小于實際對外付匯的金額,導致在銀行及外管局沒有辦法申請對外付匯。同時,DDP貿易術語下進口關稅及增值稅應該由賣方承擔,但是國外賣方在中國沒有進出口經營權,沒有辦法以其名義繳稅,實際繳稅仍然是以進口方的名義進行。DDP術語下關稅完稅價格基數確認以及繳費抬頭的矛盾一直困擾著很多國內進口企業。為此筆者特別向海關、稅務、貨代、會計事務所、專業進口企業等多方進行咨詢DDP術語下關稅完稅價格的確認以及繳費方式,并將比較合理的做法總結如下。
1.DDP術語下關稅完稅價格。由于目前海關征稅及監管系統無法將DDP價格自行轉換為理論上的到岸價格,即“CIF價格”。為了解決實際付匯與進口報關單付匯聯金額一致問題,進口企業通常是直接以DDP價格申報為關稅完稅價格,而不是減掉關稅、增值稅、陸路運輸費用后轉換成“CIF價格”作為關稅完稅價格。從各方意見看,這種操作是不存在違法違規風險的。根據高院相關判例,只要進出口合同的實際操作中沒有影響到國家的稅收,則進出口合同的責任有效。用DDP價格代替“CIF價格”作為完稅價格,計稅基數加大,稅收增加,沒有實際影響到國家稅收,操作上不存在問題。因此以DDP價格作為關稅完稅價格就解決了進口報關單付匯聯上顯示金額與實際付匯金額不一致的問題,確保企業可以足額對外付匯。
2.進口關稅及增值稅繳納方式。當前,進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進口環節稅的納稅主體都只能是中國企業,也就是國內進口方。盡管DDP術語下上述稅種應該由國外賣方承擔,但是國外賣方在中國沒有進出口權,不能以自身名義繳納,所以進口清關過程中仍然需要以進口方的名義進行繳稅,對應稅單及發票的抬頭也應為進口方。這種操作方式對進口方實際上沒有損失,取得增值稅稅票還可以用于進項抵扣。但是關稅及增值稅對應的款項無需進口方自行繳納,而是由負責貨物運輸及進口清關的貨運代理人代國外賣方繳納后再同國外賣方結算。在進口申報納稅環節,對于進口關稅和增值稅而言,國內企業是納稅人,但是不是稅負承擔人,稅負承擔人是國外的賣方,國內貨代代繳后仍然會向國外賣方收回。但是從貿易本質上來看,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實際承擔人仍然是國內進口企業,因為國內企業為國外客戶承擔進口關稅、增值稅等付出了更高的成交價格,相應稅單及發票給到進口方并進行抵扣就是合理的。
其他貿易術語在具體操作上也是一樣的原理,即不管進口合同實際以何種貿易術語成交,都需要轉化成“CIF價格”,FOB,CFR價格可以在海關系統自動轉化,其他貿易主語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人工轉換,以確保進口報關單付匯聯上顯示的付匯金額與實際付匯金額相符。目前來說,本文中介紹的是最可行的方式,也許以后海關系統升級以后可以對DDP價格自行轉換為“CIF價格”進行征稅,并能顯示總金額為DDP價格以滿足實際付匯的要求。
總之,進口貿易周期長、環節多,主運費、匯率、進口關稅及增值稅稅率等在此期間都可能發生變化,同時進口的相關費用也只是基于歷史的經驗與相關合作伙伴的報價進行估算,很可能與實際發生的費用有一定出入。所以在核算出進口產品到岸成本以后,建議加上5%左右作為可能發生的額外費用、此外,在中美貿易戰期間,從美國進口產品還要考慮到隨時可能加征進口關稅問題,根據不同的貿易術語確認可能增加關稅的承擔方并在合同中進行約定,以免實際發生時產生不必要的爭議,影響貨物的進口清關及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君.出口商品價格核算與報價技巧——從一則案例分析入手[J].對外經貿實務,2014年10期.
[2]李然.外貿企業出口退稅、運費、傭金的核算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 2014年09期.
[3]邵作仁.商品出口價格核算方法的再研究[J].對外經貿實務, 2011年08期.
[4]張式鋒.國際貿易商談中報價計算與策略的案例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1年03期.
[5]覃娜,王正華.進出口業務中幾項重要價格計算問題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0年08期.
[6]胡俊文.出口報價核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對外經貿實務,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