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涵,宋 怡,湯 茜
為深入貫徹黨的有關精神,全面落實共青團十七大和全國學聯二十五大精神,(中青辦聯發[2014]3號)中要求高校學生會組織開展“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活動,簡稱“三走”活動,積極倡導和組織課外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健康體魄、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1]
有學者通過“宅”現象調查發現,理工科高校有不少學生處于“宅”的狀態。調查數據顯示,多達84.8%的學生認為自身存在“宅”現象。就“宅齡”而言,有 67.4%的學生“宅”了幾個月到兩年不等,有 12.2%的學生“宅”了兩年以上。“宅一族”常沉浸在網絡世界里,飲食也不規律,與老師同學們缺少交流,對各種集體活動缺乏積極性(沈燎等,2010)。[2]他們非常缺乏運動動機,不能有效參與到很多對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動中去。溫愛玲(2016)等學者通過調查發現非體育專業在校大學生里,19%的學生每周體育鍛煉頻率少于1次,40.0%的學生每周體育鍛煉頻率1次到2次,30.1%的學生每周體育鍛煉頻率3次到5次,只有10.9%的學生每周體育鍛煉頻率大于5次。[3]換句話來說,即使有些同學并非“宅一族”,運動動機也不高。
本研究數據來源學校開展了一系列“三走”主題活動,如活力宿舍、彩虹跑、熒光跑、宿舍美化大賽,總參與人數達2500人次。特別是彩虹跑、熒光跑等群體性運動項目吸引了大批同學參加。
運動動機指人們參與和維持運動鍛煉活動的心理動力。[4]本文將運動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個體對運動的主觀意愿,外部動機是環境對個體運動活動產生的影響。心理健康的大學生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有愉快的生活體驗,面對現實,憧憬和創造未來,積極向上,主動學習,發展建設性的人際關系,能夠調控自己的情緒。[5]生活滿意度是衡量主觀幸福的重要認知指標,是指一個人依照自己選擇的標準對自己大部分時間或持續一定時期的生活狀況的總體性認知評估。[6]
本研究通過對參與“三走”活動的理工科高校大學生進行調查,探察運動動機不同維度與心理健康狀況、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試圖為在“三走”活動背景下提升理工科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提出對策建議。
2.1對象
選擇某知名理工科高校參與“三走”活動的在校大學生,隨機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250份。其中,有效問卷236份,無效問卷為數據不全或填寫不認真(如所有條目選擇相同)。
調查對象,性別分布:男生186人(78.8%),女生50人(21.1%)。年齡分布:17歲~25歲。年級分布:大學一年級104人(43.9%),大學二年級55人(23.0%),大學三年級人22人(9.6%),大學四年級22人(9.6%),研究生33人(13.7%)。
2.2方法
2.2.1運動動機問卷
此問卷改編自運動情境動機量表,共2個維度,分別為內部動機和外化動機,共8題,采用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5點評分法。得分越高,相應動機越強。本問卷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801。
2.2.2心理健康狀況問卷
此問卷共6個維度,分別為情緒調控,人際和諧,幸福體驗,積極樂學,目標追求,勇于挑戰,共27題,采用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5點評分法。本問卷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963。
2.2.3生活滿意度問卷
此問卷共6個維度,36題,分別友誼滿意度,學校滿意度,環境滿意度,自由滿意度,家庭滿意度和學業滿意度,采用從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的7點評分法。本問卷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925。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和單因素分析法。
4.1運動動機、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現狀
運動動機在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維度上均值與標準差分別為(3.76±0.73)和(3.05±0.65)。
心理健康在情緒調控,人際和諧,幸福體驗,積極樂學,目標追求,勇于挑戰維度上的均值和標準差分別為(2.32±0.82),(2.64±0.67),(3.38±0.70)(2.23±0.90),(2.42±0.82),(3.20±0.68)。
生活滿意度在友誼滿意度,學校滿意度,環境滿意度,自由滿意度,家庭滿意度,學業滿意度維度上的均值與標準分別為(5.26±±0.86),(4.78±1.06),(4.76±0.88),(5.20±1.00), (5.55±1.01),(4.18±1.18)。
4.2運動動機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4.2.1內部動機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上表顯示,內部動機高的學生在幸福體驗、目標追求和勇于挑戰上得分顯著高于內部動機低的學生。而在人際和諧、積極樂學和情緒調控上則差異不明顯。
4.2.2外部動機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上表顯示,外部動機高的學生在幸福體驗、人際和諧、情緒調控和目標追求上得分顯著高于外部動機低的學生。而積極樂學和勇于挑戰上則差異不明顯。
4.3運動動機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4.3.1內部動機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表1 內部動機高低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注:*P<0.05, **P<0.01, ***P<0.001

表2 外部動機高低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注:*P<0.05, **P<0.01, ***P<0.001

表3 內部動機高低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注:*P<0.05, **P<0.01, ***P<0.001
上表顯示,內部動機高的學生在生活滿意度各項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內部動機低的學生。
4.3.2外部動機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表4 外部動機高低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注:*P<0.05, **P<0.01, ***P<0.001
上表顯示,外部動機高的學生在除學校滿意度外,在其他生活滿意度因子上得分均顯著高于內部動機低的學生。
5.1“三走”背景下運動動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本調研結果顯示,運動動機中內部動機高的學生,在幸福體驗、目標追求和勇于挑戰方面表現更明顯;運動動機中外部動機高的學生,在幸福體驗、人際和諧、情緒調控和目標追求上表現更明顯。因此,我們認為,有著高運動動機的學生,在心理健康的表現和維持上更為凸顯,更容易體驗幸福,也更具生活目標,勇于挑戰不怕失敗,擁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系,情緒調控能力更強。
認知評價理論認為,當個體將自己的行為評價為獲得信息而不是受到他人控制時,會產生自主的感覺。當個體將自己
的行為結果評價為成功地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時,會促進勝任感的產生。[7]信息性的事件促進個體內在的因果知覺與勝任感,由此提高個體內部動機的水平。韓冰的調查結果顯示,“三走”活動期間有76. 53 % 的人會主動參加體育運動,“三走”結束后仍由74%的人會繼續參與體育運動。可見,人的主觀意愿能影響人的行為意志。[8]可見,通過開展“三走”活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運動動機,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5.2“三走”背景下運動動機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本調研結果顯示,運動動機中內部動機高的學生在生活滿意度各項因子上表現都很突出。運動動機中外部動機高的學生除學校滿意度外,在其他生活滿意度因子上表現也都很明顯。因此,我們認為,具有高運動動機的學生,在生活滿意度的感知與維持上更為凸顯,在友誼、學業、家庭、環境等指標上均感到滿意。
理工科高校通常有著濃厚的學習與科研氣氛,但學生參加文藝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相對較低,易出現依賴網絡、宅在宿舍的現象。劉芳梅指出,“三走”活動在高校的深入開展,在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提升、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9]可見,通過開展“三走”活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運動動機,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滿意度。
6.1激發內部動機,培養參加“三走”活動的主觀意愿
通過對“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活動的廣泛宣傳,包括呈現全國高校開展的情況,受益的群體數量以及受益效果,宣傳正確的鍛煉方法,來激發學生運動動機中的內部動機,讓其認識到“三走”活動對身心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的價值,從內心認可并主動接納,從而提升運動動機,更主動的參與到與“三走”有關的活動中。
6.2強化外部動機,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三走”活動
針對當代大學生特點,在“三走”活動的具體設置上增加趣味性,采用運動積分制度、團體PK賽等形式,定期根據某項指標排序給予排在前面的學生予以激勵。甚至,高校之間可以舉辦友誼賽,也可以增進學校間的交流。
6.3積極關注缺乏動機的學生
對缺乏運動動機的同學,采用朋輩帶動,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促使他們從“懶得動”、“不想做”變成“有意思”、“我想去”。帶動他們去參加活動,感到幸福,融入團體,改變以往的習慣和想法。
理工科高校一直在進行“三走”活動的實踐,通過研究,我們認為要不斷在活動開展中創新,通過新穎有益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運動動機,通過健康有效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聯合印發《關于深入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指導意見》[N].中國青年報,2015-01-30.
[2]沈燎,張益斌,樓仁功.大學生 “宅” 現象調查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 2010, 2010(7): 49-52.
[3]溫愛玲,俞越,游永豪.在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及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 (2016 年 03): 119-122.
[4]劉微娜,周成林,孫君.青少年戶外運動動機對運動堅持性的影響:運動氛圍的中介作用[J].體育科學, 2011, 31(10): 41-47.
[5]程科,黃希庭.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結構初探[J].心理科學,2009(3): 514-516.
[6]張興貴,何立國,鄭雪.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的結構和量表編制[J].心理科學,2004, 27(5):1257-1260.
[7]張劍,郭德俊.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的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05):545-550.
[8]韓冰.“三走”活動背景下哈爾濱市普通高校學生運動動機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6,34(6):91-96.
[9]劉芳梅.高校開展“三走”活動的意義解讀[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12):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