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龍發
摘要:對于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分為三類:一為引領,注重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路徑的探索。二為融入,注重全育人視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涵養到學生課內和課外。三為踐行,注重從實踐層面落實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遵循、體悟和呈現。本文結合地方高校開發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綜合課程,以池州學院《大學生德行素養》為例,對專門課程推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探索與嘗試做一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德行素養課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池州學院《大學生德行素養》課程在2012年開設,最初是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大學人文素養教育一種新探索。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平臺+模塊”課程結構體系,設置通識能力模塊《大學生德行素養》等素養類課程,課程分為誠信篇、擔當篇、奉獻篇、禮儀篇、儉樸篇、尚學篇、勤奮篇、交際篇、合作篇、實踐篇十個模塊,分專題教學。考慮到《大學生德行素養》課程屬于“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的衍生拓展價值判斷模塊指定必修課程之一,對“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中的道德修養內容是一種內涵的豐富和提升,給本科生開設這門課具有創新意義。考慮到《大學生德行素養》是一門是以價值觀與道德觀教育為主線,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將教學內容的政治性、思想
性融為一體,啟發學生德行素養,使其塑造成現代公民,落實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程還秉承、貫徹“以孔子為師,以行知為友”校訓中傳統文化精華以及素養教育精神,使學生學會道德思考的方式,用社會道德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現實生活中道德問題。
地方院校大學生重視專業素養,忽略人文素養特別是德行素養,消減了意志力、精神境界、價值認同等深層次核心素養的培養,設置綜合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合課程意義凸顯。同時由于當下社會轉型時期思潮多元化所出現的道德“空場”,導致社會道德出現了某種錯位,對大學生的道德抉擇產生消極影響,部分學生的德行素養顯得嚴重不足。 在承載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功能的專門綜合課程中落實核心價值觀“四化”的具體要求,是課程建設的方向。圍繞這一目標,《大學生德行素養》課程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踐行。
一、課程建設中,考量日常生活化路徑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避免了空洞敘事,強調從小處著眼,突出微觀白描,從大學生身邊人身邊事出發,并可以進行“價值熏陶”。因此,從生活化的視角出發課堂教學有益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
首先是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如果只是知識性融入,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僅停留在概念、范疇認知層面。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就是依托本土和校本資源,選取大學生耳熟能詳的事件,采用生活素描的辦法,進行切入。教學內容圍繞學生全生活場景進行設計,誠信篇、擔當篇、奉獻篇、禮儀篇、儉樸篇、尚學篇、勤奮篇、交際篇、合作篇、實踐篇的核心內容都是大學生涯中遇見場景的生活化的話題。校訓“以孔子為師,以行知為友”是池州學院追求境界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凝結、外在體現與奮斗目標,對于尚學篇的教學,結合校訓,教師注重從校園徽派建筑上所呈現的濃郁的古代文化學術氛圍的運用。比如博識樓題字:和而不同,博雅樓:格物致知,博彩樓:行遠自邇,博文樓:切問近思, 博古樓:誠意正心, 博奕樓:韋編三絕 ,博學樓:八音克諧 ,博愛樓:化成天下,博物樓:天工開物 。圍繞校訓這個日常生活場景,結合校園文化講清楚明志修德博學重行,升華核心價值觀中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的理論內容。
其次,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生活化課堂強調師生的“共在”和“共振”,是彼此共同參與的雙向互動。還注重研究式、專題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的運用。在課堂上突出地方應用型高校大學生泛能力的培養,而非純粹的知識本位的培養。比如對于奉獻篇中社會主義義利觀的深層課堂對話探討,從理論到實踐講清楚這是一種新型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它在繼承古代義利觀重視社會公利、道德理想和主張見利思義、義利并重等積極合理因素的基礎上,真實地反映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要求,是對義利關系的科學認識和關于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各種利益關系的基本觀點。還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語言予以闡釋。比如誠信篇用“誠信美德,源遠流長;人無忠信,無以立世;言而有信,行必有果”,擔當篇用“君子之道,修齊治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董道不豫,上下求索”,奉獻篇用“無私奉獻,崇高美德;奉獻人生,利國利己;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禮儀篇用“悠悠中華,禮儀之邦;無禮不立,有禮乃興;禮儀之花,處處綻放”,儉樸篇用“節儉樸素, 是謂有德;成于勤儉,敗由逸奢;儉樸美德,代代相傳”,尚學篇用“究為學道,立人之本;非學無才,非志無學;博學篤志,切問近思”,勤奮篇用“智慧人生,源于勤奮;業廣惟勤,人勤春早;自強不息,厚積薄發”,交際篇用“人際交往,人之本性;交際天下,通達四方;處事以誠,待人以敬”等教學核心話語,雖然樸實,但卻道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課程教學全過程時,還從大學生忽略的簡樸等生活問題出發,予以切入。
二、課程建設中其次考量具象化路徑
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堂傳播,必須遵循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堅持從感性到理性、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注重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協調運用,充分激發大學生在認知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能動性,才能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首先注重載體具象化,注重教學元素的形象化表達。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以PPT、文稿、評論、圖解、視點、漫畫、微視頻等形式講解社會主義主義核心價值觀,效果顯著,形式獨具特色,拓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呈現形式。教師還用愛剪輯軟件制作短視頻,結構緊湊、藝術多樣,重大理論問題娓娓道來,呈現清新、向上的新風格,吸引了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興趣。
其次 注重教學內容的細微化,落實到具體的價值選項。我們現在之所以將簡樸、勤奮、尚學等專題設置,就是因為如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教學在大學生“最后一公里處”止步不前就會效果打折扣。大學生見不到教學內容的貼近和實效,我們所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很多人認為簡樸這樣的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殊不知正是這些小事,反映了大學生消費觀、幸福觀等價值觀風貌。因此,應引導大學生多做身邊的善行義舉,多堅持優秀傳統美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通過做好身邊事、示范身邊人來一步步地建設全社會的價值大廈。
三、課程建設最后考慮本土化路徑
地方高校校本思想政治理論課選修課和通識能力課程建設要充分考慮挖掘地方素材,從本土化出發,呈現出課程的親和力。家風正、民風淳,政風朗、國風清,好家風是社會價值的縮影。課程建設中,課程組充分挖掘池州地域家風文化,連續開設家風篇專題,指導學生拍攝家風微視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活動,知行合一,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是充分挖據地域家風文化教學資源。池州東至縣紙坑山周氏家族以家規家訓為傳家之本,崇儒尚德、培心正業、清慎開明、勤儉樂濟,在近現代史上書寫了不朽的篇章,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課程組指導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拍攝周氏家風專題片《風靡》作為家風篇教學資料。“奉君上,孝雙親,睦兄弟,擇交游,謹閨教,尚勤儉”,這是安徽青陽楊田王氏家訓,留下了“一門四進士,兩代五尚書”的佳話。中央紀委和省紀委網站對此進行的專題介紹。課程組及時跟進研究,成立家風文化研究中心,發表論文以科研促教學,豐富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還參與建設課程實踐基地全省高校第一家特色家風傳承館池州家風文化館。
其次具體教學中將家風家訓文化放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中進行考察,結合中國的宗法制度、家族制度進行研究,深刻挖掘家風家訓文化發展的社會韻脈。宏觀上將中國傳統家風家訓文化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講授,包含家庭倫理、人生哲學、道德觀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內容,較全面地展現全貌。還側重于講述家訓中的精華,遵循“古為今用”的原則。講述傳統家風文化的現代轉換,實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藕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立德樹人、家國情懷,三個層面的要求體現出由個人倫理推向家庭倫理繼而延及國家倫理的家國意識。借鑒傳統家訓方法,有助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
微觀上以東至周氏家風等地域文化為切入點,闡明地域家風家訓內涵及傳承、時代特征和時代價值等內容,彰顯傳統文化精華思想,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結合東至周氏家風文化的精髓,講述良好家風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功能和作用,還重點結合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的廉潔思想和教育內涵。
結語
地方高校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課程教學及其建設,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它創新了原有的課程教學體系,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目標,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并向綜合化發展的新要求。但在實施和建設中也面臨諸多問題,概括而言,首先作為通識能力課實施有一定難度,存在教學投入、師資隊伍、教學場地、教學時間的薄弱環節。其次德行素養類核心價值觀綜合校本課程教學還面臨一個知行合一的學生實踐問題,還要做到和校內力量形成整體聯動。最后是處理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合校本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國家課程之間的關系。2018版新思政課教材出版后,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單列一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德行素養”課程和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融通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綜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綜合課程中,形成了依托本土資源,注重日常生活化和具象化的教學路徑,凝練出了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相互融通綜合發展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艾四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M].中國文史出版社 , 2015
[2] 楊俊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研究論文集[M].上海大學出版社 , 2015
[3] 蔡達峰.我們的通識教育.[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2017
[4] 柳友榮、胡程.人文素養:應用型大學遠航的“壓艙石” [N].中國教育報,2014-04-08
[5] 蔣翠婷、石書臣.習近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的方法論意蘊[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7)
[6] 沙軍.“課程思政”的版本升級與系統化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10)
[7] 吳強.以人文通識教育匯通高校思政課:內涵、可行性與實施路徑[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