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環境是一種外部環境,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和促進能力生成的外部條件。優化圖書館學習環境,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讀者的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以淮安分館為例,對如何優化圖書館的學習環境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優化路徑
一、學習環境理論闡述
(一)學習環境的內涵
學習環境的概念,最早產生于國外。Wilson(1995)認為:學習環境是這樣一個場所,學習者在這里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并且用多種工具和信息資源相互支持,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以達到學習目標[1]。
1996年,我國學者朱曉鴿首次將學習環境的概念引入國內,在其論文中,他將學習環境定義為一種面對面的發生在學生與學習資源交流的學習過程[2]。之后,許多學者基于不同的理論成果,分別對學習環境的內涵進行了闡述。何克抗、李文光(2002)兩位學者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和人際關系的組合。學習資源包括學習材料(即信息)、幫助學習者學習的認知工具(獲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學習空間(比如教室或虛擬網上學校)等等 [3]。
(二)圖書館學習環境的概念界定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學術界對于學習環境的概念,至今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學習環境的研究。從各學者的定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學習環境的內涵進行理解。學習環境是一種外部環境,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和促進能力生成的外部條件;它以學習者為中心,為學習者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切必要的條件。因此,本文認為,圖書館學習環境是指,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為讀者創設各種支持性的條件(包括良好的學習空間等),以促進讀者更好的開展學習活動的動態過程。主要包括 “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本文就針對這兩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優化圖書館的學習環境。
二、淮安分館學習環境的優化路徑研究
本文從分館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入手,分析分館在學習環境構建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分館更好的發展。
(一)從“硬環境”著手,加強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建設
“硬環境”是指物質環境,它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環境。在此,“硬環境”可以等同于學習環境理論中的物理環境。它包括,自習室的采光,噪聲,桌椅的擺放,墻壁的顏色,衛生條件等。從分館現有的學習環境來看,主要存在自習室衛生條件較差,自習室墻壁損壞嚴重,書庫間灰塵較多,圖書擺放不整齊,廁所環境差,開水間設置不人性化等。
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分館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1.加強分館管理工作。建立館員巡查制度,嚴格執行分館的規章制度。建立巡查制度,是為了讓館員實時了解掌控自習室的情況,發現有違反分館規章制度的行為(如占座,大聲討論等行為),館員應當立即指出并予以糾正,以維護現有的學習環境。
建立和物業公司的聯系制度。分館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向物業反映對于自習室,電子閱覽室等教室的衛生情況,督促物業做好分館的衛生工作,為讀者創造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對于自習室和電子閱覽室的衛生條件,我們必須提高認識,加強管理。自習室的環境衛生,是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基礎。閱覽室的環境衛生會直接影響讀者學習的心境,嚴重影響讀者的學習效果,使讀者臟亂的環境中無法潛心學習,造成學習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要格外重視閱覽室的衛生狀況,建立與物業公司的聯系制度,保證分館學習空間的干凈整潔。
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分館已經安排專門的老師負責圖書的上架和管理工作。在日常的執行過程中,老師要嚴格考核,對于書架整潔程度與其勤工助學工資掛鉤,獎懲分明,保證書架整齊干凈。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由于經費的約束,分館在學習環境優化過程中,要把握好資源最大效用,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實現最大產出。從分館現有的基礎設施來來看,存在著學習空間單一,個性化的學習空間缺乏,自習教室硬件環境差等問題。如何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重視。
對現有的自習教室,要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對自習室的墻壁進行從新粉刷,確保粉刷質量,切忌出現墻壁脫落等情況發生。對于墻壁的粉刷顏色,要從有益于讀者學習等方面來考慮,可以是淡色,以營造安靜祥和的氛圍。對于吊頂,可以參照本部圖書館的設置,將吊頂設置為淡咖啡色,吊頂上鑲嵌著日關燈,保證分館光線充足。除此之外,分館可以在閱覽室內擺放綠色盆栽,一方面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讀者視覺疲勞感覺,起到放松身心作用。
對于自習教室以外區域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應當予以重視。比如:廁所沖洗設施,應該加以改造,消除沖洗水頭太小而導致的異味;開水間應設置隔熱橡皮絕緣層,以防止學生打開水時燙傷手;總之,對于圖書館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因為這是形成圖書館良好學習環境的基礎。
針對學習空間單一,個性化學習空間缺乏的問題,分館已經開始進行相應的規劃。分館準備開放3樓和4樓,將4樓打造成小組討論自習室,提供小組討論學習所需的桌椅,投影儀,插座和網絡等,以滿足學生的要求。
當然,針對分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低年級,多以基礎課程為主),分館也可以開辟英語朗讀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在分館的北邊空地上,對原有的環境進行改造,增加室外座椅,修剪花草樹木,堆砌小型假山等,以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供學生進行背誦朗讀。
(二)從“軟環境”著手,營造圖書館良好的學習氛圍
“軟環境”是相對于“硬環境”而言的,它是指圖書館的整體精神和風貌,包括圖書館精神、圖書館文化、圖書館服務理念等。本文著重從圖書館文化建設和圖書館的服務提升兩個方面進行探討,以營造圖書館良好的學習氛圍。
1.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圖書館館員作為提供服務的主體,其整體的素養對圖書館的服務水平有著很大的影響。加強雇員隊伍建設,一方面要求我們館員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文化素質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分館可以通過大數據,將流通次數較多的圖書或者其他工具書等(如:高數輔導書),上架到二樓的自習室,以方便讀者查找相關資料;也可以從新規劃自習室的桌椅布局,體現“人在書中,書在人旁”的人性化服務理念。
發揮館員模范帶頭作用,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營造圖書館良好的學習氛圍,更要發揮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倡導館員利用工作閑散時間進行學習,形成館員之間優良的學習風氣。通過館員的帶動,帶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館員的帶動作用很強,不容忽視。讀者(一般為學生)看到走上工作崗位的館員老師依然在學習,會激發其更強的學習欲望,這種激勵力量無形中會影響著大多數人,形成分館人人學習,時時學習的良好風氣。
2.加強圖書館文化建設。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分館可以將本部的校風校訓等引入分館,通過宣傳標語等形式,粘貼在圖書館的醒目位置;也可以將名人事跡,通過標牌懸掛在閱覽室,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對于一樓的藏書室,分管可以依據不同的類別的文獻來設計書架的風格,比如:關于漢語言文學類的圖書,可以將擺放的書架設計的復古些,以彰顯漢語言文化的魅力;天文物理類的書籍,可以設計天馬行空點,以彰顯外太空的神秘感;等等。
注重精神文化建設。分館可以將本部老圖書館館史加以宣傳。除常規的文字介紹外 ,還應豐富宣傳形式,加強教育。舉辦圖書館發展歷程圖片和實物展。將反映圖書館各歷史發展階段的標志性照片和館藏印章圖像制作成相框,展示于1層藏書室走廊,百年影像.深沉厚重,既實現了墻上裝飾美化效果.又勾畫出了圖書館發展脈絡,每每經過都有讀者駐足。通過精神文化建設,讓分校區的南林學子找到心里歸屬感,增強其歷史使命感,激發學習的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總結
本文重點探討了圖書館學習環境的優化,分別從“硬環境”建設和“軟環境”提升兩個方面著手,分析了淮安分館的學習環境提升路徑。對于分館學習環境的優化,我們不僅要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性作用,還應把握好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驅動作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布蘭特·G·威爾遜,沈艷,盛群力.教學設計與技術的未來[J].遠程教育雜志,2007(01):18-21+25
[2]朱曉鴿.論學習環境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1996(07):16-18.
[3]李文光,何志龍,何克抗.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設計理論與試驗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2(10):12-18
[4]徐淑娟.多途徑開展高校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以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24(05):96-98
[5]王蔚.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設計的新趨勢[J].圖書館建設,2013(07):66-69
[6]羅啟恩.淺談高校圖書館軟環境構成元素[J].科技信息,2009(16):715
作者簡介:王振燦(1992- ),男,江蘇淮安人,漢族,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圖書館,助理館員,學歷:碩士。研究方面:圖書資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