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怡
摘要:本文回顧了我國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級及運行評估工作,以寧波博物館的實踐為例,分析在參評一級博物館及在一級館的運行評估中面臨的瓶頸及解決途徑,同時提出我國一級博物館評估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關鍵詞:寧波博物館;一級博物館;評估體系
寧波博物館自籌建伊始,就以創建一級博物館的標準開展各項管理和業務工作。2012年7月初寧波博物館成立“創建國家一級博物館”工作領導小組,8月完成申報材料上報,9月接受國家考評組實地復核并順利通過,12月公布寧波博物館為第二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13年初,寧波博物館開展了2012年度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工作,2018年初,開了展2014-2016年度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工作。
一、對我國一級博物館評估工作的回顧
(一)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情況
2008年2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關于開展首批一級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的通知》,全面啟動了全國一級博物館的評估定級工作。經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評估推薦、專家評議審定,國家文物局研究決定故宮博物院等83家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12年國家文物局進行了第二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定級評估工作,2012年11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寧波博物館等17家博物館在列。2016年7月,國家文物局組織修訂并公開發布了《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并按照調整后的評估體系開展了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順利評選出北京天文館等34家新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二)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工作情況
2010年在博物館評估定級的基礎上,國家文物局又制定了《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規則(試行)》和《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指標體系(試行)》,先后開展了2008—2009年度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試點,2010、2011、2012年度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工作。2017年10月,國家文物局組織修訂了《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指標》并予發布,對博物館的信息公開提出了具體要求,2018年開展了2014—2016年度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工作。
二、寧波博物館在一級博物館定級和運行評估中的瓶頸及解決途徑
寧波博物館通過已開展的定級評估和運行評估工作,意識到館內所存在的人才和學術兩大瓶頸也正是全國大部分博物館所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瓶頸
一是人才瓶頸。寧波博物館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所占比例較少,就博物館藏品保管、文物修復、陳列設計、科學研究、社會教育工作對高職稱專技人員的需求來看是遠遠不夠的;二是學術研究瓶頸。科學研究是博物館一切工作的基礎,寧波博物館在“學術研究與科技”分項失分較多,并且在“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發表論文”、“館內人員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派出訪問學者”、“期刊”、“科研課題”、“科研項目獲得國家專利”、“科研項目獲獎”等項中分值較低。
(二)解決的途徑與對策
1.博物館在引進高層次科研人才的同時,更應鼓勵有能力、有職稱的人員嘗試文物研究,發表專業論文,研究部門應盡可能為他們提供研究的便利。
2.引導編內外職工參加職稱評審,定期組織有針對性的職稱培訓及博物館業務知識培訓,最大限度地提高職稱晉升通過率。
3.博物館管理部門和行業組織為博物館提供高質量、體系化的人才培訓,建設博物館從業人員培訓基地,對一級博物館從業人員實行統一的培訓。
三、我國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寧波博物館參評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實踐,使我們對整個評估工作進行了思考,就我國現行體系的評估理念、評估標準、評估格局等方面而言,較之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定級評估工作的實踐中仍存在需要改進之處:
評估導向不夠清晰
在國家一級博物館的評估中,評估體系盡管非常全面和復雜,但整體的導向卻顯得不夠清晰。在各大博物館你追我趕的評估競爭大環境中,大家都過分關注和強調評估結果的總排名、總得分,就現行的評估體系而言,這些恰恰只反映出博物館擁有什么資源,對其影響最大的顯然是博物館在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由此下去,大家除了看到評估排名外,不清楚自己到底與其它博物館的差距在哪里。
(二)評估結果與實際存在偏差
參與評估工作的評委是從國家文物局核定的評估專家庫中隨機抽選的,他們都是館外的博物館專家,很難有效地發現博物館最具特色的成果及最嚴重的不足。在審閱評估資料過程中,往往以申報的書面資料為主要的評估依據,憑借自身的經驗與解讀來打分,且僅限于給博物館被評估業務工作的某個部分進行打分,造成了博物館評估結果與博物館實際脫離的情況存在。
四、對我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的建議
(一)關注博物館自身的動態發展
我國采用的評估方式主要是通盤的綜合考評,鮮有對博物館業務工作的單項評估,較之美國博協的評估項目的多樣性且可以自由選擇,既節約了評估費用,亦提高了評估項目的效率。相形之下,我國的博物館評估項目較為單一,如能根據不同博物館的特色和類型讓博物館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專題評估項目,也許對適應各個博物館各階段不同類型的評估需求,充分發揮博物館的主觀能動性具有更大的意義。
(二)加強評估工作的針對性
完善評估的反饋和共享體系,對評估中發現的諸多優秀案例和最佳實踐加以整合,并提供多種橫向比較、分析,建設博物館運行最佳實踐數據庫,梳理各級各類博物館在業務開展過程中的諸多有益嘗試,并向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博物館和公眾開放,使各類博物館能發現自身問題和差距,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改善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促進博物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要使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長期深入開展下去,不僅要使每家參與評估的博物館都能從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要不斷完善評估工作體系,這樣才能發揮出評估工作更大的作用和意義。
注釋:
[1]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報告撰寫組:《2010年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報告》,《中國博物館》2012年增刊
[2]參考王明明、曹兵武:《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與博物館評估——兼談中國博物館評估工作》,《中國博物館》,2013年第2期
[3]參考張書慧:《博物館的科研評估——以偽滿皇宮博物院為例》(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1年4月
[4]參考厲櫻姿:《我國博物館評估工作的回顧與思考》,《中國博物館》,2013年第2期
[5]參考厲櫻姿:《我國博物館評估工作的回顧與思考》,《中國博物館》,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