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昆
摘要: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縣域經濟的基礎性經濟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民經濟發展動向。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遼寧縣域經濟不斷發展,其經濟水平的提升與可持續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就以遼寧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內容,對其具體開展對策進行幾點具體研究。
關鍵詞:遼寧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
引言
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縣域經濟的作用不容忽視。遼寧縣域經濟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在可持續發展觀背景下,遼寧縣域經濟建設一直為國家所關注。現階段,遼寧省縣域經濟進入了關鍵發展時期,對其發展現狀以及戰略部署的進一步研究,對加速遼寧縣域經濟發展以及其未來發展方向,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遼寧省縣域經濟概括
從宏觀上講,縣域經濟是農村經濟的組成部分,但并不只是農村經濟本身,而是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連接點,即介于城市經濟租農村經濟之間的一種區域經濟;從微觀上講,縣域經濟不是行政區劃上的縣及縣以下經濟,而是以縣城為中心、集鎮為紐帶,以面向“三農”、服務“三農”為直接目的的一種城鎮經濟;簡言之,縣域經濟實質上就是城鄉一體的區域經濟,是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城鎮經濟。縣域經濟屬于區域經濟的范疇,與區域經濟有許多相同的屬性,但是縣域經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區域經濟,有其產業屬性和地域屬性以及階段陛規律的特殊屬性。
二、遼寧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對策
(一)全面啟動振興遼寧經濟戰略
1.轉變思想觀念,客觀分析經濟與環境、投資與產能過剩的關系
當前,遼寧縣域的環境污染問題相對較為嚴重,誠然第一產業的發展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發展速度不能與環境問題直接相掛鉤。遼寧縣目前的經濟水平為中等收入,而所謂的中等收入是以農業和工業為主,這樣的發展模式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所以,遼寧縣域要力求推動以服務業為代表的高收入,以求降低當地環境的影響。同時,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環境整治的工作能夠有效進行。產業升級、投資明確,保證投入能夠收獲回報,自然能夠解決當前遼寧縣域產能過剩的現象。
(二)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相結合,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引導資本投資方向
當前遼寧縣域的經濟政策,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調整和開放。要對宏觀體系的方向做出細致的修正,利用好市場的自然調節作用,驅動當地各個企業的自主完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市政部門的各項規章舉措的推行,都要充分結合遼寧縣域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經營需求,鼓勵更為正確、積極向上的社會資本,能夠更好參與到建設之中。
(三)招賢納能,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區別于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業的工作,為了實現在新常態下的可持續化發展,各產業、各企業的第一要義是完成創新驅動,所以要保證人才轉化率。尤其是創新性人才、尖端型人才,保證當地各企業能夠走在科技前沿、具備突破變革的能力和氣魄。同時,要以當地的市場取向和需求,找尋更契合市場需求的產業進行大力開發和創新調整,從而在獲得更好經濟效益的同時,滿足遼寧縣域當地人民群眾的需求。
(四)推進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為了從根本上達到遼寧縣域可持續化發展的目的,在解決二元結構矛盾的過程,要從制度入手從而全面落實。首先,相關職能單位要跳脫增加人口即完成城鎮化轉型的錯誤思想,要轉而將做好農村基礎建設作為第一目標,尤其是要做好包括醫療、教育、衛生等各項基礎性的服務工作,從而將農村建設成為新一代城市。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避免遼寧縣域的過多的人才流失現象,還能夠更好利用起農村的現有資源,找到積極資源開發以及環境保護可持續化發展的評價制度,從而保證可持續化發展有效進行。
首先,要從遼寧縣域的縣城中心開始建設,確保輻射帶動整個縣域能夠完成產業結構升級的任務。相關的職能單位要以城鎮化的建設要求帶動遼寧縣域,全面推動傳統的各項產業,經由原有的面貌向服務業做好轉型和調整的相關工作。除了技術創新的方法以外,還需要切實做好供給改革,帶動需求的多元化工作,以求促進產業的再升級。對城鎮化的需求而言,其核心是人口城鎮化,所以各部門發力的重點也應當圍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從而從根本上落實遼寧縣域的轉型工作。而各項公共措施、公共福利,要經由政府層面一統調配和分析。首先需求相關職能單位做好對人口的普查工作,做到均勻分散人口壓力、住宅壓力以及企業壓力。而政府要落實好等級分配的工作,先經由地方政府做好預算分析的相關工作,從而更好分攤各項成本。地方政府應當著重做好以廉租房為代表的人口轉移的福利作業,而中央政府則需要負擔包括醫院的建設、教育資源的更進等各項工作。企業方面,需要負擔起自身的工作職責,做好各項保險制度的支出工作,即使完成城鎮化轉型后也要配套完成支出作業。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城鎮化的轉型工作勢必會帶來更多的人口壓力,而為了推動遼寧縣域的可持續化發展,僅僅保證產業的創新驅動是完全不夠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還需要進一步保證就業崗位的升級與增設,保證每一位基礎的合法公民能夠通過正當途徑滿足生活需求。最后,在進行可持續化發展的戰略調整過程中,相關的制度勢必需要進行一個轉型的過程中,政府職能單位要做好銜接的相關工作,不僅需要保證原有制度的完善,也要保證新興制度的完善。只有保證兩種制度都能切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才能引導真正可持續化發展進行。
三、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在目前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傳統的鄉鎮發展模式已經被摒棄,因此遼寧縣域也要做好經濟轉型的相關工作。所以,以往以重工業為主的遼寧縣域發展政策需要進行轉型。就其重工業基礎而言,由于十分深厚和長期,在改革的過程中也需要做好長期的工作準備。以往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勢必會需要做到資源開采以及資源利用的相關工作,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就要找尋全新的工作戰略方法,調整產業結構,在保護環境的前提條件下,推動遼寧縣域又快又好地發展。
四、依托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產業
實際上,遼寧縣域擁有非常豐富的旅游業資源,同時遼寧縣域內也擁有非常多數量的少數民族居民,而上述資源都是支持遼寧縣域完成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支持。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資源,都可以將其打造成為核心旅游產業。同時,盡管工業在遼寧縣域擁有非常深厚的基礎,但工業也可以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輸出。部分污染相對較大、制造產業相對較為落后的資源,可以加以重新規劃和整合,進行旅游產業的建設工作。尤其在目前我國“一帶一路”的政策驅動下,遼寧縣域應當切實依托于旅游資源,大力建設好自身的旅游項目,在促進經濟轉型和發展的同時,吸引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旅游者前來。
相關政府職能單位,要發揮好資本在整個結構調整過程中的龍頭作用。通常情況下,有效驅動縣域資本要素投入的有以下兩個渠道。一類是招商引資,還有一類是縣域轉向的金融服務。對前者而言,應當盡量搜尋現代化農業技術、高新產業技術以及現代化服務業,通過外來資產的作用,幫助當地資產進行轉型優化。政府要重點完成具有影響力和社會作用的企業項目,尤其是在技術改革、創新方式的部分企業之中,要給予重點的政策傾斜與照顧,如減免稅收、加大技術扶持等。推動優秀的農產品做出調整和擴大,推動無公害產品、綠色有機產品的使用和開放種植。當前,遼寧縣域的各項經濟產業缺乏有力的拳頭產品,所以政府還要引導各企業推出更多的優秀資產力量。同時,針對招商引資的工作,職能單位不能只一味采取被動的方式,要做到積極走出遼寧縣域,做到各個產業鏈入手完成招商引資的相關工作,做到更有針對性地完成任務。職能單位在進行招商引資工作的過程中,除了要發揮和落實原有企業的價值以外,還需要做好中間橋梁的價值,在原有的基礎上降低運營資本,提升招商工作的效率。其次,要聯合好各大銀行,做好資金回流的相關工作。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信用等級較高的單位放大貸款額等,充分發揮好各個資金資本的杠桿作用,幫助企業實現全面、深化的當地專項發展。最后,遼寧縣域要根據自己的視情況以及企業運作規律,出臺專屬于自己地區的財政工作,如創設最新的抵押擔保的產品和方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支持企業提升資產利用率,推進產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結束語
研究遼寧省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其他縣域經濟建設有著科學的指導價值以及現實意義。本文從縣域經濟概述開始論述,提出了遼寧省可持續發展經濟對策,從中發現縣域經濟建設發展與國家經濟戰略對策一直,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承擔著重要責任、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遼寧省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阮浩.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探討[J].今日財富,2018(04):35-36
[2]宋雅楠.縣域特色經濟評價體系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探析[J].經濟師,2017(11):163+165
[3]李偉.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7(18):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