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會俠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國家基礎教育所提倡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在中學地理課堂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本文結合地理學科的獨特特點,主要闡述了小組合作的概念、發展現狀及改進小組合作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已在中學地理課堂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呈現出一些問題。筆者認為切實體會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正確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可更好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提高課堂效率。
一、合作形式多元化
(一)常規式。
在已經普遍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學校,可以按照班級已經存在的小組開展地理合作學習。一般在組長的帶領、協調下組員依次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匯集整理大家的討論結果,將合作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如在講述地球的自轉產生時間差異這一難題時,可以將課本的活動3布置給組長,由組長協調討論,在同一時刻,姨媽和暢暢互致問候,為什么會有時間差異?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哪些事例表明時間差異的存在?組長帶領大家討論交流后由記錄員記錄交流成果。
(二)同桌合作式。
地圖中隱含了地理事物內在的必然聯系,是地理教學的靈魂,地圖的恰當運用可使教學成果事半功倍。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所需,同桌可隨時對照不用的頁面,直觀明了地完成同一問題的解答。如在講述印度糧食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時可采用這種合作方式。一名同學翻到課本印度的地形,一名同學翻到課本印度水稻、小麥的分布,這樣便可直觀地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麥分布區的主要地形特點。
(三)辯論式。
初中地理中很多內容并沒有確切的定論,特別是人文地理部分答案較為靈活多變,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采用辯論式講解。例如在講述人類聚居地——聚落第一課時,在講述完鄉村與城市的差異后,可將男生編為一組,女生編為一組,采用辨一辨的方式,說一說你喜歡住在城市還是喜歡住在鄉村?在第二課時中講述聚落與世界文化遺產時,可分組辨析對于家鄉的古村落,古建筑是該保護還是拆除?這種合作方式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四)游戲式。
初中生感性認識較強,可以適當運用靈活多變的形式講解知識。例如在講述地圖的閱讀這一課時,講述地面上的八個方向,剛好把全班分成九個小組,中間組代表中心點,其余八組分別代表北、南、西、東、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教師說出任一個方向時,代表該方向的小組成員全體起立。在玩中學生快速識記了地面上的八個方向,寓教于樂,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競賽式。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初中生爭強好勝的特點,適時展開小組競賽。如在講授中國的行政區劃后,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拼圖大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小組合作能力。
二、明確任務,突出合作學習主題
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精選合作任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或資料,讓大家有據可依。例如在講述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時,可讓學生提前搜集整理關于描述天氣或者氣候的諺語或詩句,這樣課堂上小組討論時能夠確保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特別是一些學困生,因為下課做足了功課,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時就能大膽發言,闡述自己的理解。又如在闡述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間的關系時,可將世界地形圖、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等圖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討論時有充分的資料可以參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教師要加強指導與調控
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是行散而神不散,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指導與調控。老師要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切實參與學生的交流活動,及時指導學生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時調控合作學習的進程,提升合作學習的質量。如在講述聚落時,設計了一個“我來做設計師”的活動,分別給出木頭、草、冰、土、石頭、沙、毛氈、磚、竹子等建筑材料,給出熱帶雨林,內蒙古草原地區,北極地區,西亞沙漠地區四個情境,請各個小組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經濟實用的原則選取其中一個情境來設計適合當地的房子。任務講解清晰以后,教師就要不停地穿梭于各個小組之間,看一看班級中九個小組選擇的結果是否包含四個情境,哪個情境選擇的多,便于活動結束后的總結;二看所建房屋是否符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是否就地取材;三看各小組進度與質量。同時在觀察過程中選取四個優秀小組的作品進行當堂展示、講解。
四、健全評價體系
制定細致的、統一的評價規則,如課堂紀律得分,課堂展示得分,課堂作業得分,階段性檢測成績得分,組長、班長、任課老師與班主任綜合打分等。實行學生個體評價與小組整體評價相結合。首先每個個體都是小組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課堂伊始為每個孩子制定詳細積分表,個人優異的表現可以促進小組整體優異,既增加了個人的自信心又為小組爭得了榮譽。其次強化小組整體評價。小組得分一部分來自個人得分的累積;一部分來自小組整體的課前準備。筆者在上課過程中發現小組整體加分,可以促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做好課前準備(書本、文具、精神狀態),這樣師生便可在愉快的氛圍中開啟一節課。此外筆者還根據小組上一次考試平均成績,制定最近一次考試目標,只要完成目標即可加分,超出目標分雙倍加分,這種獎勵機制在復習備考階段效果較好。每學期期中、期末根據個人得分獎評兩次,評選出優秀學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小組每月獎評一次,評選出優秀合作小組,當堂獎勵,如頒發獎狀、獎勵作業本等,通過及時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自豪感。
小組合作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是促進學生學會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但要發揮其優勢,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研究,讓這種學習形式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