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要:為了培養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法學人才,法學的本科專業教育在教育目標方面需要向著多元化、開放化方向不斷發展,提高法學學生的法學思維能力、知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本文分析了本科階段法學教育目標的多元立體化趨勢,并探究了實現法學多元化教育目標的有效策略,為我國本科的法學人才培養和教育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法學;教育目標;多元化
我國的法學本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開放性,這就為法學教育目標的多元、多層次發展奠定了基礎。法學職業的教育目標會因為法學價值、思維、知識等內在因素的不同而呈現出多樣性,也會因為學校總體師資力量、教學模式和發展策略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法學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和掌握法學教育目標的多樣性,為實現多元化的法學教育目標貢獻力量。
一、本科階段法學教育目標的多元立體化趨勢
法學的職業教育在教育目標上呈現出多元立體化的發展趨勢,法學專業知識是多元教育目標的發展基礎,但教授法學知識已經不是法學職業教育的唯一目標了,也正在成為法學教育的次要目標。如今的法學教育更多的是以提高學生法學職業及相關職業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并以法學、法律的邏輯思維為教育核心,承接法律價值和法律知識,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法學思維在本科階段的法學教育教學中能起到聯結目標結果組成部分,評價目標體系能力參數等重要作用,是衡量法學專業教育成果和評判一名法學從業人是否符合行業標準的重要依據。法學專業的重要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促進法律的實踐應用和法學研究的不斷創新。法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法學專業教育教學與普法宣傳以及本科階段公共基礎課程中的法學基礎教育區別開來的重要標志。普及法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并在知識傳遞的基礎上進行法律、法學價值的初步啟蒙,從而促進全社會對法律是一種當今人類社會所能發現的最有效、最公平的利益妥協與平衡機制這件事達成一致共識,并在更廣泛涵義上為實現“法治國家”和“和諧社會”進行有建設意義的實踐鋪墊,這才是主要宗旨,而至于法學思維和法律的基本理論研究以及法律的實踐能力則只不過是一種副產品以及教育的額外收獲[1]。
二、實現法學多元化教育目標的有效策略
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本科法學教育教學工作可以自由選擇最合適的職業教育的目標,學校內部的法學專業在培養學生時也可以自行選擇合理的培養目標,這種多元化的目標選擇促使本科階段的法學教育更加開放、多樣與繁榮,不僅滿足了我國社會各級對法學人才和法律工作者的多種需求,更推動了我國的法制建設以及法學教育事業。因此,要實現法學的多元化教育目標,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
(一)準確定位法學人才的培養目標
本科階段的法學人才培養存在多樣化、開放化的問題,這是各層次、各類高校需要認真研究與思考的重要問題。個高校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的類型、層次、資源優勢、服務優勢和定位特點,從我國社會對法學人才、法律人才的實際需求去探索與建構適合本校的人才培養定位目標。例如,為了適應法律職業多元化教育目標的需求,高校可以積極開拓人才培養和法學教學的創新模式,開展司法實務與企業法務等法律實踐培養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與法學思維能力。具體而言,司法實務的人才培養是以培養滿足我國法治建設和法律發展需求的司法實務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強調法學基本理論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并在做好知識傳遞與應用的基礎上加強法學思維能力訓練,為學生積累充足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提供便利化服務,不斷強化在實踐中就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認知法律案件、進行法律推理論證、書寫法律文書、協調溝通等法學實踐能力。高校可以著力于培養面向企業的法務綜合型人才,即在教授學生系統化企業相關法律的知識的基礎上,重點突出非訴訟企業的法律實務技能,將人才培養重點定位于培養學生法律的談判能力、合同的審閱能力等方面上,提高學生預測、規避法律風險的能力,培養企業十分需要的法律實務人才[2]。
(二)合理設置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目標和法學教育目標的日益多元化需要培養計劃中的課程設置緊跟目標的發展變化,并在掌握本科階段法學教育教學工作的一般性規律的基礎之上體現出培養目標的特色和教育目標的創新。首先,要設置一定數量的核心課程,保證核心課程能夠充分體現法學職業的教育性質,并適當突出法學專業的教育特點。如今,對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深入改革與完善的一般方法為加強法學課程中實踐教學的積極功效。此外,高校在設置與規劃法學的核心課程時,要避免核心課程成為學科利益競爭的犧牲品,要適應新時代法律人才的社會需求,也要符合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和資源競爭優勢,既要滿足培養的實際思路又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規律,這樣才能為實現多元化的人才培養和教育目標提供切實保障[3]。
(三)優化法學教學模式和建設法學實踐平臺
法學實踐教學的基本環節包括實驗、實訓和實習,法學的實踐教學雖然已經開始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視,許多院校成立了專門的法律實驗教學中心,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法學的職業化教育和人才培養[4]。
結束語:
法學職業教育在教育目標上的日趨多元化、開放化發展趨勢為法學的人才培養和理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逐步推進為我國的法學、法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待。這就需要高校從多元化的教育目標中準確定位適合時代發展與高校資源的法學教育目標,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實驗教學建設,不斷培養綜合性、高素質的法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海峰.民辦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以應用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目標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8(17)
[2]李支.法律職業教育視野下法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反思與完善[J].高教學刊,2018(17)
[3]王輝.法考背景下高校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嘉應學院學報,2018(4)
[4]歐陽恩劍.論現代職業教育視閾下我國校企合作基本法律制度[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