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甜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家對藝術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藝術類高校呈現井噴式的迅速發展,不斷的開設新的專業,招生人數也在逐年增長。人數的增長對于學校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是否把好教學這一關成了學校興衰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表現出了明顯的厭學情緒,他們厭棄課堂,逃避課堂,熱愛專業但排斥思政課的現象非常明顯,那么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必須找準問題所在,找出解決方法,否則學校的校風,學風將日益敗壞,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和高校的發展。所以,本文通過藝術類高校學生思政課厭學現象的研究,分析學生厭棄思政課的原因,找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希望可以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有所幫助。
關鍵詞:藝術類;思政課;厭學
一、藝術類大學生厭學現象解析
“厭學”對于大學生這個群體來說已是司空見慣,尤其是藝術類大學生,只求學精技術,不求文化高分的觀念可謂是占據了很多同學的思想,對于文化課抱著一種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態度,這種態度尤其表現在思政課上,同學們的厭學情緒高漲,甚至會采取一些激進的做法來對抗老師教學和學校管理。經過問卷調查,學生談話,咨詢老師等形式,我們總結出藝術類大學生思政課厭學的這些原因。
學生價值觀的偏離,形成“思政課無用論”。
大部分藝術類高校學生認為只用學好專業課便可在社會上找到好工作,忽略了思政課對于他們提高政治素養和文化積淀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形式日益嚴峻,藝術類大學生過分的擔憂自己的就業前景,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各項職業技能證書的短期培訓上,忽略了在校課程的重要性,認為思政課這一類課程對于自己的就業完全沒有幫助,是可以輕視的一門課程。
(二)家庭成員政治面貌為黨員的比例不高,且家長的政治素養不夠,家庭成員不關心時事政治,較少時間或幾乎不與孩子談論國家大事,家庭政治氛圍不濃,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接受到的思想政治熏陶較少,潛意識中的政治觀念不強。
(三)學生落后群體對于其他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
部分落后學生自己的政治素養不高,對于思想政治課程嚴重排斥,上課不認真,回課不積極,并嚴重影響他人學習,損害班級學習風氣,導致班級課堂氛圍不佳,長期以往,班級同學的學期積極性就日益下降。
(四)部分教師講授內容與現實脫節,知識陳舊,時效性差;教師自身素養不高,知識面窄,對于所講授的知識理解不透徹,照本宣科,上課念PPT,對該門課程沒有自己的理解;教師僅把上課當做工作,缺乏和學生的溝通與了解;教學方式陳舊,不能與時俱進。
(五)課堂規模偏大,一般都是在能容納200人左右的階梯教室授課,教師無法細致關注到每一位同學,上完一學期的課,教師無法叫出幾個同學的名字,對于學生的學習程度也無法全面掌握,教師也無法多方面獲取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反饋。
(六)教學設施老化,跟不上新時代的教學需求,無法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招生人數的連年增長,教學設施的建設跟不上學生人數增長的幅度,使學生對學校產生了失望的情緒,這種消極情緒也影響了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情緒。
二、在我們的調查當中發現了這些問題,那么我們也將提出一些解決方式:
(一)積極引導學生意識到學習思政課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認清思政課對于今后就業的現實性價值,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
(二)教師在課程設置時,需要注重本課程對于職業需求的功能性;職業技能的實際需求應當作為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例如播音主持的學生專業對口的工作是節目主持人,那么在課程設置上應當注重學生政治敏銳度的啟發,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努力為我黨培養合格的發言人。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革新,根據藝術類高校學生的專業特性,制定符合藝術類高校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組織教學。例如表演系的同學在歷史事件教育時,可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將歷史事件演繹出來,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專業技能,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完美結合。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感,懷揣教書與育人并重的觀念。理論結合實際,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銳度,正確解答大家關心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了解到當下的世界發生了什么,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思政課的好奇心。鼓勵教師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感知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情況,發掘學生討厭思政課的原因,并與學生深入溝通,不做“甩手老師”。學校加強對教師的考核,監督和管理機制,從規則上約束教師行為。
(五)縮小課堂規模,小班制教學,教師關心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六)注重與家長的溝通,通過對家庭情況的了解和分析,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學校教育滲透到家庭,達到家長和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共同提高的美好愿景。
(七)改革考試形式,擯棄“一張試卷判死刑”的傳統考試模式,將學生的各項課堂表現納入到期末考核中,增加學生的加分項,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可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自己的期末成績。
(八)改革評教環節,讓學生多方式表達自己對思政課程的想法,利于教師對課程的調整。
結語
藝術類大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厭學情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必須通過家庭營造良好的氛圍,學校的加強管理,教師把好教學關等方式,才能更好地緩解大學生的厭學情況。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中心(SZQ201704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