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蘇子

近日,央視《手機上的“形象工程”》 播出,通過記者對當前政務APP的調查,發現了大量政務APP使用難的問題。原本是樹立政府形象的好事,但一些政務軟件問題百出,備受詬病。
當今時代,網絡已成為群眾反映訴求、表達意見的重要平臺,成為黨委政府收集社情民意、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現實中,一些部門建立的政務APP沒少花錢,卻不好用,甚至無法使用。本來這些意在搭移動互聯網“快車”,承載了政務服務與時俱進的期許,如今卻淪為移動版“僵尸網站”,這是對公共投入的浪費,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服務群眾無小事,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而網絡政務要有效,就必須革除“庸懶散浮拖”的各種積習,對群眾關切做到有求必應。各級政府應健全開辦網絡政務的相關制度,以統一的標準模式,助力政府網站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真正在制度上落實,杜絕“一時興起”的形式化、隨意化行為。明確政府在管理和回應網絡政務中的主體責任,對網絡政務的運行情況進行科學考核,對在網絡上形成輿論效應并且久拖未決的事件要嚴格問責追究,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判網絡政務是否取得實效的標準,以嚴格的監督機制和嚴厲的問責機制,保證網絡政務“不敢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