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國
摘 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與教學模式開始緊密結合,在未來的教育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資源的優勢是現代化教育一直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著重從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出發,深挖當前高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以期為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設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信息化;發展;人才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133-02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個行業發展不可逆的潮流,高校信息化建業正是應時代而出的產物,國內高校應該在信息化的基礎上推動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變革,逐步形成現代化的教育體系,真正為國家培養出高質量的創新型復合人才。但是,由于我國互聯網技術起步較晚,高校在信息化建設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探尋出一條符合我國特色的教育信息現代化之路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1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高校信息化建設在近幾年有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在校園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專業化人才引進方面有了長足發展,具體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
當前高校已經基本全部實現網絡全覆蓋,而且隨著信息化的普及,高校的許多公共區域也實現了移動互聯,甚至許多高校還實現了無線網絡整個覆蓋校園,師生可以在校園任意地方實現與網絡的無線對接,不但方便了使用者,還為科研、教育的推廣提供了便利。
1.2 建立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
成員圖書館數超600余家,館藏書超800萬條,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收錄了眾多期刊和外文圖書,面向全國高校開放,成員館覆蓋華東南地區、華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華中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北地區,大量的網絡數據既方便科研人員查找,又可以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影響深遠。
1.3 信息化教育進展迅速
為了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國內高校都應時代而動采用信息化技術推進教學改革,多媒體教室已經覆蓋全國所有高校,多數學校也建立了網絡輔助教學平臺,許多課程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收看,高校還相繼建立了科研項目協作交流平臺、科研知識共享平臺、學科資源庫平臺等,為實現科學協作提供了多種可能。
1.4 互聯網建設完善
近些年高校十分注重自身網站建設,不斷豐富各項功能,例如學校的電子郵件系統、校園公告系統等,多數學校還是實現了校園一卡通功能,建立了集教學、科研、管理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電子校務系統,80%的學校實現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于一體的校務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率。
2 高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由于一些原因,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2.1 管理機制不健全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工程,不但涉及面廣,內容繁雜,還需要整體的配合和有效溝通,更需要相關部門的主動融入,否則很容易出現運行不暢的情況。要保證高校信息化建設有序運行必須建立與之匹配的現代化管理機制,及時查找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準確的糾正。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高校很多對信息化建設理解較為狹窄,甚至把信息化建設理解為開通校園網、建多媒體教室、實現信息化辦公,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不僅影響信息化建設,更不能調動其他部門的積極性,造成信息資源浪費。一些高校實行信息化辦公和紙質辦公并行,造成管理混亂,統計困難,一些校級領導對信息化運用能力欠缺,造成信息化申請批準延遲,這都在制約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2.2 專業化人才匱乏
專業化的人才是發展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在國內高校的信息化建設調研中發現,我國目前多數信息化建設從業人員要么缺乏信息技術知識、要么自學成才,要么就閉門造車,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這種局面必然導致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再加上一些教師由于思想沉舊,無法適應現代化的要求,又缺乏相關的培訓,造成許多教育資源浪費,對師生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由于缺乏專業化人員,無法充分利用資源,不能掌握新的信息資源使用辦法,造成教育信息化水平低。
2.3 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在教育領域中全面應用現代信息資源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但與其他行業,尤其是一些企業相比,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明顯滯后,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在于當前高校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投入較少,一些高校領導認為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無法短時間看到成效,重視程度不夠,校際間沒有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壓縮了資源共享的空間,受傳統思想所限,相關的配套設施和管理職能也無法發揮,難以形成教育的合力,既降低了所擁有資源的利用率也制約了我國高校整體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2.4 對信息化建設軟件投入不夠
國內高校把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簡單的理解為硬件投入,普遍認為只要資金投入跟得上就可以加快學校的信息化發展,殊不知信息化建設更需要軟件方面的支持,長期的重硬件輕軟件往往造成現有資源閑置,被動性的開展工作,造成資源浪費。同時,硬件的投入對效果的提升非常明顯,但是軟件的投入則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磨合,這既需要軟件與硬件的兼容,還需要操作者對軟件掌握的熟練程度與否,因此,軟件投入不足必然是制約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又一短板。
3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解決策略
面對高校信息化建設取得成就和不足,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進行教育改革,實現學校教育資源的全面化、最大化,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增強信息化建設觀念
高校要清醒的認識到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程,要想從根本上提升信息化的能力,首先就要增強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按照科學規劃、逐步實施的原則進行,把信息化建設納入到學校的總體規劃中,提升全校師生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把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改變以往的落后觀念,著力提升思想意識,成立專業化的信息化建設小組,并由校級領導擔任組長以保障有效實施。高校教師要主動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教學吸引力和工作效率,鼓勵和引導教師主動融入到信息化建設中,培養教師利用信息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加強信息化建設隊伍建設
信息化的專業性人才是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須建立專業化的技術隊伍,從專業化院校引進高學歷的復合型人才,更好的為高校信息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同時要重視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和支持,通過培訓、在職進修等手段提升他們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鼓勵信息技術人員參與各類科研項目,發揮他們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更好地融入學校發展。建立更為貼合實際的獎懲機制,對于有利于學校建設的給予物質或精神獎勵。
3.3 注重信息化建設的科學性
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并不是一個封閉的單獨體,要想發揮它巨大的資源優勢需要多方面開展工作,既要注重自身的提高也要大力引進,走出一條聯合發展的新路。充分挖掘網絡上的免費資源與學校相關教育相連接,與因特網上一些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庫建立部分或全部鏡像,獲得更專業的資源。鼓勵全體教師參與學科信息化建設,通過系列的培訓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在豐富的經驗基礎之上制作內容豐富的課件、素材、慕課等,補充傳統教育的不足,提升教學的全面性。
3.4 注重軟硬件的雙向投入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建好這一偉大的工程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這需要國家的政策指引和財力的支持,還需要學校領導的認真對待,從學校層面打造一支強有力的隊伍,還需要軟硬件的配備。由于信息技術更新的周期較快,設備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資金,學校必須拿出專項的資金支持信息化建設,保證硬件的先進性,同時加大軟件支持,加強軟硬件的融合,人員對設備的熟練程度,從軟硬件兩個層面保證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4 結論
總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如何在二者之間博弈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發展教育事業是大勢所趨,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湯光恒.高校應用網絡技術構建全面信息化教學管理模式的分析[J].科技資訊,2016,14(24):123-124.
[2]邵野.淺析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視界,2014(6):116.
[3]甘容輝,何高大.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及實現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