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角

一篇《一位92年女生致周鴻祎:別再盯著我們看了》的文章近日引發軒然大波。發文者稱,360旗下的“水滴直播”將餐廳、網吧、健身館等場所的現場直播上網,健身房自拍的女孩、穿緊身衣練體型的女顧客、同桌吃飯的男女等畫面都出現在網上。有消費者得知自己被直播后,找商家理論,商家則稱是“水滴直播”的責任。
面對質疑,360方面也給出了回復,但這回復怎么看都像是推卸責任。比如他們贈送商家水滴攝像頭的時候,要求商家告知顧客他們已經進入直播場所,但很多商家并不告知。360的意思就是我們的義務已經盡到了,責任在商家。反過來,360方面還指責文章作者是在碰瓷,通過攻擊大企業蹭流量。而且不排除背后有競爭對手暗中指使。對文章作者的指責肯定沒有道理,因為“水滴直播”有沒有責任跟對方是為了公益還是私利沒有關系。這和王海打假是一個邏輯。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水滴直播”這種模式是不是涉嫌侵犯公民的隱私權或者肖像權。
在這樣一個便利的時代,隨手拍成為了很多人新的行為習慣。人們開始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發到網上。這里面當然有有趣的部分,比如拍攝自己或朋友的生活狀態,這里也有嚴肅的部分,比如拍照曝光各種違法違章和不文明行為。還有人曾經發起過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的活動。但這里面也有一部分不是那么好界定,比如說拍攝街頭巷尾的各種糾紛。這看上去既不能算是分享也不能算是監督,倒更像是獵奇。而對于那些被拍攝的人來說,卻有被冒犯的感覺。
對于這種隨手拍行為,我是持公共場合無隱私的立場??梢赃@樣講,當一個人自覺自愿地在公共場合行動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們自己已經放棄了隱私權。這也就是為什么跟蹤偷拍明星的狗仔隊們盡管讓明星深惡痛絕,但卻無能為力的原因。因為狗仔們所拍攝和記錄的,往往都是發生在公共場合的事件。但假如哪個狗仔敢于潛入明星家里偷拍,那不告他個傾家蕩產都算是仁慈的。
那么隨手拍是否侵犯了公民肖像權呢?從我國現行法律的角度看,所謂侵犯肖像權,一般來說不僅僅是拍照上傳這么簡單,而是指未經他人同意,把對方的肖像用作商業用途,又或者是故意損壞、玷污、丑化或歪曲他人的肖像。如果只是把視頻原封不動地上傳到網上,沒有發生盈利行為,也不存在丑化和歪曲,這種行為就很難說侵犯了對方的肖像權。
然而“水滴直播”卻不是簡單的隨手拍,它真的有可能侵犯了公民隱私權和肖像權。先來說隱私權,首先我們可能被公共場合這個詞給迷惑了,好像不是自己家里就都是公共場合。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多數公共場合都是有產權的,比如餐廳、網吧、健身館,都是被私人擁有和經營。他們當然有權利在自己的地盤進行直播,但消費者也有權利不參與進去。這里360說對了,商家有義務告訴消費者他們在直播,消費者有知情權。說白了,我來你這吃飯健身,是來消費你的,而不是讓你消費我的。如果說隨手拍屬于隨機圍觀,那么“水滴直播”就屬于蓄意偷拍,這完全是兩碼事。
“水滴直播”和隨手拍另一個不同在于,“水滴直播”的確是把對方的肖像用作商業用途了。從360免費向商家發放攝像頭,到打造直播平臺供視頻上傳,他們是有意識地建立一種商業模式。這種拍攝直播行為看上去是隨機的,但被拍攝的人們的確成為了“水滴直播”吸引流量的工具,這難道還不算是把對方的肖像用作商業用途嗎?不妨替“水滴直播”擬一句廣告詞: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素材。

退一步講,就算在法律上沒有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和肖像權,“水滴直播”在道德上也站不住腳。每個人對于自己的隱私和肖像被曝光的容忍程度各不相同,有人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赤身裸體,有人卻要把自己裝進套子里,我們很難找到判定個人隱私是否被侵犯的道德邊界。所以這種模式對一些人來講注定是一種冒犯。為什么谷歌眼鏡會失敗,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有侵犯他人隱私的可能。我想一個正派的企業,僅僅做到不違法是不夠的,血管里還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才好。否則即便消費者投訴不了你,他們也可以選擇疏遠你。
同樣的道理,隨手拍攝上傳那些別人的丑態,也不是體面的行為。如今這個社會,因為技術的發展,讓一切都暴露在攝像頭之下。所以同樣是圍觀和傳播,在今天造成的殺傷力遠不是過去能夠相比的。這讓每個人都陷入巨大的不安全感當中。一個體面的人,應該避開他人的是非,起碼不該去傳播,就像孔子他老人家所說的,“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