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預防體系如何建立、層級之間如何銜接、如何建立互鎖聯鎖體系?這是安監部門面臨的現實問題。鎮江新區作為鎮江市最大的化工園區,“兩重點一重大”企業集中、?;愤\輸管道密集、危險作業頻繁,這些都給防控體系帶來極大挑戰。鎮江新區在建立常態、有效的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機制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初步在監管機制、監管模式、監管環節、監管手段、監管力量方面建立了系統化、集成化的體制。
在新區層面的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模式形成后,其所轄的三鎮兩街道因地施策,建立了區、鎮、村三級網格管理體系。與以往網格化管理不同的是,本輪網格化分級融入了分色管理的體系,即每一級網格均分紅、黃、藍三種顏色定級管理,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安全工作實現差別化分類、定制化監管,重點突出高危、涉危、重點企業的安全監管。目前全區網格區域已經全面覆蓋,網格長全部明確,基本做到“一個聲音喊到底、一個動作做到邊”。建立全區網格長微信群,群消息活躍,各級網格長定期不定期匯報交流隱患排查、專項治理等重點工作。

2017年10月27日,鎮江新區召開全區安委會會議,既是保障十九大會議期間安全穩定的總結會,又是開啟常態監管的動員會。為了保障十九大的安全穩定,新區從動員部署到從嚴執法、協同聯動、指揮調度等方面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專門印發了“安全生產從嚴管控十二條”。
但是十九大之后怎么做?新區安監人已經給出了答案。2017年11月13日晚11點,一個微信群仍然很活躍,“檢查發現超市理貨人員登高作業不規范,部分貨架超高堆放”,安監部門的夜查人員在微信群里通報檢查情況,沒想到管委會分管領導秒回了“夜查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部位和生產企業,我也會參加抽查”。這是10月27日全區安委會布置的常態監管的落實縮影,區安委會又出臺了“安全生產日常監管二十條”,順利對接從嚴管控的舉措,有序、平穩、高質量地過渡到日常監管,為基層監管人員提供了工作指導。
一道關口抓氛圍營造。鎮江新區在重點企業及具有代表性的工礦企業,試點推行“安全生產智能屏幕”系統,即在企業入口處懸掛智能屏幕。這個屏幕以“一企一檔”“互聯網+”等信息化防控系統為后臺,通過大屏幕來滾動展示重點部位、重要設備工藝、隱患排查整改以及應急簡案等信息,也是安全文化、隱患跟蹤、信息通知的重要展示窗口。江蘇華吉通信的負責人深有感觸:“安全管理提檔升級了,員工自我管理升級了,對外展示窗口升級了?!?/p>
“二道門”打造隔離屏障。“二道門”是2017年省安監局要求所有危險化學品企業開展的一項工作。鎮江新區探索出“政府主導、企業負責、第三方協助、評價機構復查”的四方聯動機制,采取分批推進、現場會推進、逐家驗收的方式,已全部完成所有創建任務,并且將“二道門”與全區危險源監控中心聯網,實現政企聯動。
第三方監管涉及全過程。第三方監管包括作業審批、作業實施、作業關閉全過程,包括作業票設計、作業流程管理、作業人員培訓、作業工具檢測全要素解決方案。以動火作業為例,“互聯網+”平臺系統中,開發了獨立的動火作業第三方服務平臺模塊,建立了企業提交申請-安監部門審核-第三方審核-現場確認監督-出具服務報告的規范流程。整個過程由企業、第三方和安監部門實時共享,并可隨時調閱所有已完成、已申請及正在進行服務的動火作業項目。
監管隊伍是基石?!熬o張,還是緊張,”即將進入鎮江新區第一屆監管人員大比武考場的大路鎮安監站站長趙安慶說道,“我從事監管工作不久,平時倒是真查真管,然而考試總還是緊張,不過希望今天能以考促學,以賽代練?!弊罱K趙站長拿到三等獎,他感慨:“專業的事必須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人必須通過專業的訓練和考察。”近年來,鎮江新區加大安全監管人員配備力度,所有監管人員每年參加一輪專業培訓,所有安監站完成省級規范化創建,一支專業水準高、能力水平強、吃苦精神足的安全監管隊伍初步形成。
企業協同是核心?!皥蟾?,江南化工母液車間一處管道發生泄漏”,重大危險源監控中心傳來陣陣警報,企業的報警電話隨之而來,“立即啟動專項應急預案,企業應急小分隊立即行動”,大約二十分鐘后傳來消息,應急小分隊已完成堵漏任務。這是鎮江新區安監部門組織開展的一次演練。通過每年的磨合、訓練、集體拉動,鎮江新區的五支企業專項應急小分隊已經比較成熟,成為區域應急的一支重要力量,與政府的應急力量形成良好互補,解決了專業人員、專業設備、專業處置的問題。
專家隊伍是尖兵。事故調查、專項治理、攻堅克難,凡是出現安全生產難題的時候,新區總是能及時調集一批專家會商、會診。這與新區對安全生產專家的重視、互動、培養緊密相關,每年一次專家座談,每逢檢查必有專家,每逢專項整治必建立專家組,有的甚至專門成立第三方公司參與進來,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保障專業力量參與到每一項工作中。這既是對工作質量的保障,也是對全區安全專家力量的培養,從而保障了專家隊伍和監管隊伍同管理、同調度、同備戰。鎮江高專化工學院院長、教授朱建軍笑稱“我就是新區安監局的一員”,因為大小事故、疑難雜癥、新課題研討等都會有朱教授的身影,他也很樂于和安監部門一起為企業服務、為地方發展保平安。
信息化防控是黏合劑。走進江蘇丹高電器車間,每臺機器、每臺特種設備都貼了一張二維碼,只要拿出手機一掃,就可以看到設備的操作規程、應急舉措、隱患排查與整改的記錄、檢維修記錄。2017年全區舉辦了9場企業專題培訓會,779家規上及成熟小微企業在“互聯網+安全生產”平臺登記注冊,455家企業定期使用平臺開展隱患自查自報,共設置危險源4949個,生成巡查記錄19102條,排查隱患5759條,整改4857條。華科電鍍安全經理蔣輝說道:“現在區里發一份大檢查文件,我們就要將文件的每一項要求在系統中落實,每一臺設備都有記錄、有整改、有復查。”2017年8月全區召開現場會,進一步推進系統的部署、機制的完善,目前已經形成“隨手拍”——只要有人發現隱患立即進入微信,拍下上傳;“立即查”——安全員一旦收到隱患圖片,立即組織檢查;“三定改”——定標準、定責任、定期限,將隱患按照整改要求處置到位;“自復查”——系統會自動跟蹤復查,直至完成整改,這樣一個完整的隱患排查流程。監管人員則可以通過手機終端對區內企業實施“掌上監管”,實時掌握各企業基礎管理數據、隱患排查整改進度等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