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春 顏羽晨 唐光楠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網絡媒體正在取代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學生在接觸在線媒體時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例如判斷網絡信息。能力有限,缺乏媒體素養概念,網絡安全意識薄弱通過我們調查研究,高校大學生是網絡媒體的主要使用對象,為此我們應加強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健全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網絡輿論氛圍。
關鍵詞:媒介素養;網絡輿論;網絡媒體
一、我國網絡環境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也突飛猛進,現如今已成為人們信息交流的工具以及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徑,其不可替代性顯得尤為突出。與此同時,新媒體形式的出現使網絡成為社會的主要信息傳播平臺。隨著大學生愿意接受新事物,隨著大學校園中計算機和手機的普及,大學生逐漸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網絡用戶群體。[1]互聯網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傳統媒體傳播方式,傳播者和受眾的概念受到影響和重構的情況下,新媒體環境對處于世界觀和價值塑造期的大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素養成為了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現如今,網絡的發展仍不成熟,網絡信息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仍舊缺乏對網絡的嚴格管理,結果,網絡信息混雜,并且充滿了色情,反動和暴力等不良信息,并且這種信息的傳播非常快并且廣泛傳播。此時缺乏社交經驗的大學生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該網絡顯著改善了大學生的學習條件和生活質量,但也給一些大學生帶來了信仰危機,網絡成癮,網絡粗俗和網絡犯罪等網絡素養問題。[2]提高大學生網絡素養,引導大學生網民的價值取向,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他們的行為舉止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說大學生正能量的建設尤為迫切。
在高校,網絡輿論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它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互聯網不僅拓寬了視野,也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它還解決了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但是,網絡的快速發展導致及時出臺制約網絡文明的法律法規,導致網絡環境混亂,頻繁混亂,網絡環境污染,社會秩序中斷,網絡“負能量”也將出現,隨著網絡的發展,“正能量”的發展已經失控,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導致一些人的理想信念薄弱,政治信仰含糊不清,價值取向被扭曲。[3]因此,迫切需要關注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來傳播信息和構建一個良好的大學生網絡正能量策略。本文將通過對云南昆明大學學生媒體素養狀況調查結果,分析和總結網絡輿論正能量的情況,并積極主動去引導和構建策略。讓大學生重視自己處在信息時代下正確使用網絡的現況。
二、了解媒介素養,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
英國文化研究學者F.R. Levis和Dennis Thompson于1933年首次提出并倡導媒體素養教育。以精英文化為出發點,Tomplin強調免疫媒體素養概念,保護公眾免受不良媒體信息的影響。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西方社會的媒體素養教育已從學術呼喚演變為政府呼喚,成為公民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992年,美國媒體素養研究中心確定了媒體素養的含義。它認為媒體素養是指人們選擇,理解,質疑和評估媒體信息的能力,以及制作媒體信息的能力。因此,媒體素養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體公民了解媒體的本質,有共同的媒體理解手段,具有媒體效應的認知效應,使公眾了解媒體運作的規律。媒體環境的建設,以及生產媒體。信息和媒體工作方法和技術。[4]互聯網幫助大學生及時了解社會信息,發展自己的愿景,與外界溝通,這也有利于他們的自主學習。然而,許多大學生缺乏媒體素養,并且篩查網絡信息的能力很差。易造成人際關系疏遠以及思考能力下降,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甚至導致思想極端化,因此,提高大學生的媒體素養是不可或缺的。媒體素養教育可以使大學生真正了解媒體的價值,更好地區分和判斷網絡信息,更好地利用網絡進行合理的溝通。提高媒體素養的方法多種多樣。然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學生真正參與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自學,輔以周邊環境和高校的指導,為構建大學生網絡環境正能量添磚加瓦。
三、完善高校網絡輿論引導機制,發揮大學生網絡輿論正能量
大學是人們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使用能力、選擇能力、思考能力等,可以合理地控制互聯網這把“雙刃劍”。要完善高校網絡輿論導向機制,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明確高校輿論的特點和內容。首先,高校網絡輿論主要遵循社會主流話題。具有一定的特點,其次,它可以表現出更多的個人意識和主觀精神。最后,它可以形成一個多元化的發展狀態。
構建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首先,我們需要建立一支科學合理的工作團隊。它主要涉及學生管理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網絡管理者和輿論導向的相關骨干。利用小團隊推動大型團隊的進步,并以一種微妙的方式,網絡積極的能量悖論深深植根于大學生的思想中。大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雖然很難徹底改變,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無論是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迫切需要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機制的建設。在新形勢下,針對我國網絡輿論引導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要進一步引導網絡輿論,必須遵循靈活管理,第一次,主流引導和暢通的原則。加快建立快速反應網絡輿論引導機制。[5]其次,必須有一個網絡宣傳部門。要全力以赴做好相關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積極的能源參與和宣傳,從根本上提倡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建立網絡活動。充分利用網絡宣傳的整體意識,從根本上滲透人心,實現凈化網絡環境,促進網絡依法運作的終極目標。應依法不斷推進網絡的有序運行,構建可行的運行管理體系,通過系統規范網絡運行,使網絡運行更好。
四、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現狀
1.利用網絡進行娛樂消遣比率較高,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根據我們的調查,大學生主要用于聊天互聯網的47%,對于游戲玩家來說38%,數據搜索5%,而其他學生的10%。未學習或工作有關的活動。這表明,大學生上網的目的不明確,而且使用的網絡功能是不夠的。大學生誰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比例是相當低的。大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娛樂消遣的時間過長,并且不能很好的進行自我約束,致使沉迷網絡,無法自拔。
2.對于網絡媒體各方面能力較差,極易盲目跟風;
當代大學生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創造和生產,思考和反應,以及用于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媒體信息的能力相對較低,并且在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層出不窮。大學生的所有方面面臨著大學生的思想。這時,大學生低判斷能力很容易盲目跟風,學習不好的想法,從而影響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塑造。
3.網絡防范警惕性差,法律意識亟待強化;
大學生尚未完全形成對生活,價值觀,社會經驗和低法律意識的獨立觀點,并且很容易受到網絡謠言等負面情緒的誘惑。例如,在許多在線人肉搜索事件中,一些網民錯誤地充當了搜索者,并且在互聯網上發布了諸如移動電話和家庭地址之類的私人信息。什么是更難以忍受和自殺,這被懷疑侵犯他人的隱私。違反有關法律法規。
五、網絡輿論構建策略:
1.教學環節是培養大學生積極能量建設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分析當前大學生的網絡素養狀況,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網絡能量建設意識。選擇教學內容中的正確章節可指導學生從世界角度正確理解網絡。具體的措施有:學校應積極開展講座,加大力度讓學生去學習;學校也應積極建立校級社團,讓學生去宣傳正確的網絡使用以及引導;學校應開設專門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逐步將媒介素養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列入高校教學計劃。
2.積極拓展課外空間,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積極能源建設教育活動,定期開展專題知識講座和特殊教育。通過這些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媒體使用素養,信息消費素養,信息生產素養,社會交往素養,社會協作素養和社會參與素養,提高了大學生積極能量建設的意識。
3.建立學校級信息安全管理組織。高校應設立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負責校園網的日常安保和管理,及時了解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定期為大學生發布最新的網絡安全信息。及時了解網絡不安全的動態。在信息安全管理組織的指導下,學生將培養“網絡安全,每個人都負責”的意識。
4.首先,要塑造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健全大學生的人格,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活動,積極開展有關此方面的各項活動,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5.政府和相關媒體行業應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建立有效的應對輿論危險機制,科學有效的引導網絡輿論,培養大學生的輿論監督能力與民主參與意識,傳遞網絡輿論正能量。
6.作為大學生,家庭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我們每天都會接觸我們家里的成員,他們經常會指導我們如何去做某件事情。所以說家庭成員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其一生中最有影響的。具體的措施是家長應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和積極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許多家庭對孩子過多的接觸網絡表示不放心,他們經常擔憂孩子,可以說這是因為家長缺乏認知媒介,思考媒介的基本常識和技巧,以及沒有積極主動去引導自己的孩子正確使用網絡。家長應時刻關注自己孩子的現實生活,作為家長也應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接受良好的媒介素養教育。
結語:總之,大學生網絡輿論正能量引導和構建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性課題。通過分析新的時代特征,把握網絡輿論的特點,我們可以真正實現了網絡輿情的高校的指導和管理。只有通過艱苦的努力和辛勤工作,才能最終實現有效的指導和網絡輿論的正面能量的建設。國家應促進網絡素養教育,建立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社會參與機制,并建立一個平臺,為網絡和大學生在知識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使他們能夠建立正確的網絡信息和知識結構信息價值的獨立判斷,并創造和傳播信息,共同推進積極建設能源網絡中,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未來的能力。以政府的支持為后盾,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為兩翼,開創國內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夏天靜:《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調查報告——以常州某高校為例》,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
[2]林洪鑫:《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3.
[3]奚匯:《網絡“正能量”的內涵及傳播途徑研究》遼寧工業大學2015年
[4]袁軍:《媒介素養教育論》(第2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5]劉凱:《高校網絡輿論的引導和管理分析》西京學院,西安 7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