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癥。鼻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鼻腔黏膜充血、腫脹、滲出、增生、萎縮或壞死等,本文通過鼻炎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檢查、診斷及治療預防進行闡述,為醫(yī)學提高理論參考。
關鍵詞:鼻炎;治療
一、病因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fā)細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種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見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病毒傳播方式主要是經過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過被污染體或食物進入機體。
2.遺傳因素。有變態(tài)反應家族史者易患此病。患者家庭人員多有哮喘、蕁麻疹或藥物過敏史。以往稱此患者為特應性個體,其體內產生IgE抗體的能力高于正常人。但近年有人發(fā)現(xiàn),孿生與普通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無顯著差異。
3.鼻黏膜易感性。易感性的產生源于抗原物質的經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則視鼻黏膜組織中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數(shù)量和釋放化學介質的能力。現(xiàn)已證實,變應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細胞數(shù)量不僅高于正常人,且有較強釋放化學介質的能力。
4.抗原物質。刺激機體產生IgE抗體的抗原物質稱為變應原。該變應原物質再次進入鼻黏膜,便與相應的IgE結合而引起變態(tài)反應。引起本病的變應原按其進入人體的方式分為吸入性和食物性兩大類。
二、臨床表現(xiàn)
1.鼻塞:鼻塞特點為間歇性。在白天、天熱、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點為交替性。如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由于鼻塞,間或有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等癥狀。
2.多涕:常為黏液性或黏膿性,偶成膿性。膿性多于季發(fā)性感染后出現(xiàn)。
3.嗅覺下降:多為兩種原因所致,一為鼻黏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入嗅覺區(qū)域;二為嗅區(qū)黏膜受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
4.頭痛、頭昏:慢性鼻竇炎多表現(xiàn)為頭沉重感。
5.全身表現(xiàn):多數(shù)人有頭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及失眠等。
三、檢查
1.前鼻鏡檢查。鼻黏膜充血、腫脹,下鼻甲充血、腫大,總鼻道或鼻底有較多分泌物,初期水樣,以后逐漸變?yōu)轲ひ盒裕つ撔曰蚰撔浴?/p>
2.X線鼻淚管造影。明確有無并發(fā)鼻竇感染。
3.鼻腔分泌物涂片檢測致病菌。
4.鼻腔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藥敏。
5.必要時病毒檢查,需特殊培養(yǎng)、分離與鑒定。
四、鼻炎的診斷
經常將鼻炎當成感冒進行治療,服用抗感冒和抗生素,沒有療效,導致誤診誤治,延誤病情。
1.首先感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所以多數(shù)為群發(fā),如家庭、學校、工作環(huán)境等;鼻炎不傳染,但可以遺傳;
2.感冒的打噴嚏、流鼻涕和鼻塞等鼻部癥狀往往是持續(xù)性的,會連續(xù)幾天,隨感冒的控制,癥狀逐步減輕,最后緩解;而鼻炎發(fā)作則呈陣發(fā)性,鼻炎一般不會伴有發(fā)燒,而感冒通常是伴有發(fā)燒的。
3.鼻炎的噴嚏頻頻,而感冒時噴嚏較少,鼻癢不明顯。
4.感冒時全身癥狀較重,如發(fā)冷、發(fā)熱、四肢無力、肌痛、頭痛、咽痛、胃腸道不適等,而鼻炎僅僅表現(xiàn)為鼻部癥狀或伴發(fā)哮喘或皮膚過敏;
5.感冒的病程較短,通常1-2周即可,而慢性鼻炎則病程較長,常年反復發(fā)作。
五、鼻炎的治療
1.病因治療。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時治療全身性慢性疾病、鼻竇炎、臨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
2.西醫(yī)治療。鼻炎的主要癥狀是鼻塞,所以治鼻炎要用鼻粘膜膜收縮劑,如滴鼻凈等藥物,每天的點藥次數(shù)以維持通氣為標準。如果用藥后不能維持通氣,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鼻甲切除。
在治療鼻炎方面,藥物治療都只能是暫時性的緩解癥狀體征,對于從根本上解決疾病來說,效果不大。再者,經常服用抗生素類藥物,容易使細菌變異,產生抗藥性。目前醫(yī)學上最先進的治療鼻炎的手段是微創(chuàng)技術,以其治療徹底、微創(chuàng)無痛、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等特點逐漸成為了治療鼻類疾病的新選擇。2.局部治療
(1)鼻內用糖皮質激素 慢性鼻炎首選用藥,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并最終產生減充血效果。根據(jù)需要可較長時間應用,療效和安全性好。
(2)鼻腔清洗 鼻內分泌物較多或較黏稠者,可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以清除鼻內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氣。
(3)鼻內用減充血劑 可選用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連續(xù)應用不宜超過7天。若需繼續(xù)使用,則需間斷3~5天。長期應用0.5%~1%麻黃堿滴鼻液可損害鼻黏膜纖毛結構,應盡量避免。若不得不使用,應少量間斷使用。禁用滴鼻凈,因已證實其可引起藥物性鼻炎。
(4)其他治療 包括封閉療法、針刺療法等,已很少應用。
3.中醫(yī)治療。中藥治療鼻炎:常用中藥鼻正清、中草藥配方:蒼耳子30克、柴胡20克、薄荷35克、蔓荊子40克、川芎30克、枳殼25克、龍骨粉10克,手工工序,精心選藥、晾曬、研磨,內服,一日三次,不僅對過敏性鼻炎有效果,對其他鼻炎效果均佳。
六、鼻炎的預防
預防
鼻炎預防方法,生活中注意如下幾點:
1.少食辛,辣,炸,炒之屬熱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條,燒餅,餅干,快餐面等。同時海鮮及冰凍魚,魷魚,蝦米等咸海產品容易刺激透發(fā)炎癥,這類食品最好不食;2.飲食多樣化。多食含維生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如蘋果、新鮮蔬菜、菠菜、胡蘿卜等;3.平時鼻局部及額面部可用熱水熱敷或用電吹風局部加溫也可以,使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以達到治療的目的;4.保持心情開朗,不要總是想著使人煩惱之事,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5.起居勞作有度,注意休息,上網不要通宵達旦;6.積極鍛煉身體,最簡單有效鍛煉方法是堅持晨跑,以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7.預防感冒,感冒往往引發(fā)過敏性鼻炎復發(fā),為此若患外感應及時及早治療;8.病中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yǎng);9.避免與感冒患者接觸,特別是手的接觸;10.有保持個人良好衛(wèi)生習慣能減少鼻病毒感冒的傳播。
作者簡介:肖少華,湖北仙桃人,仙桃職業(yè)學院主治醫(yī)師,研究方面:醫(y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