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友愛
摘要:大學圖書館在國外一向被認為是“大學的心臟”。在國內,教師、實驗室、圖書館也同樣被認為是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本文立足中外圖書館的經驗借鑒,目的是要加強我們的資源建設、服務意識人員素質和環境建設,從而提升讀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圖書館;經驗;借鑒
大學圖書館在國外一向被認為是“大學的心臟”。在國內,教師、實驗室、圖書館也同樣被認為是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一座擁有百年歷史、見證滄桑巨變的圖書館更是求學者心中的圣殿,無論是藏書所微微散發的記錄的氣息,還是館墻上每一塊磚石獨有的紋路,都記錄著、傳承著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來往變遷。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應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創建高效率的知識創新和身心成長環境為目標,為高校師生提供一個知識獲取、靜心思考、學術交流的圖書館;一個環境優越、功能完備、便捷可控的圖書館。
一、高校圖書館的定位
(一)高校圖書館是高校實力的象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耶魯大學圖書館大門一側的石壁上刻著這樣一句話:“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奧斯勒的這句名言,充分體現出圖書館在一所大學中的地位。圖書館作為高校建設的三大支柱之一,對建設一流大學有這決定性的作用,既是其精神支柱,也是其業務基礎,是一所名校成長的內在邏輯。
(二)高校圖書館是學生的“第二課堂”。作為是教學科研服務的重要學術機構,圖書館要逐漸從“以書為本”向“以人為本”推進,發揮圖書館的知識引領作用,通過加強資源建設整合提升知識服務,不斷滿足全校師生的精神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為人才培養提供充分的資源保障。
(三)高校圖書館是社會公共知識服務者。在全媒體時代,實時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都為隱性知識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圖書館應充分利用這些手段進行隱性知識交流,深化專題服務,經歷知識搜集、知識組織、知識傳遞和知識應用,達到知識創新的目的。作為知識服務者,圖書館提供的知識服務是用戶目標驅動的服務,其評價標準不是“是否提供了服務對象所需的信息”,而是“通過服務是否解決了服務對象的問題”。作為知識的創造者,圖書館提供的知識服務是知識的增值服務,應關注和強調利用圖書館獨特的知識和能力,對現成文獻進行加工形成新的具有獨特價值的信息產品,為對象解決其他的知識和能力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基于資源占有、規模生產等來體現價值。
二、中外高校圖書館對比研究
(一)開放模式。中國高校圖書館多只對內部開放,服務對象問本校師生,有少數圖書館可擴大為本校師生及畢業校友,而少有對外開放。而國外高校圖書館幾乎都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以德國海德堡大學圖書館為例,他對于本市市民免費開放,市民無需辦理借閱證或出示身份證,即可隨意進入圖書館完成借閱。美國高校圖書館開放性更為成熟,即便是私立大學圖書館也不會拒絕市民進入。日本高校圖書館則采用了館際互借和部分資源開放兩種方式,為日本居民和外國友人辦理借閱證,從而擴大服務對象,提升館藏資源利用效率。
(二)服務理念。高校圖書館核心的職能是針對教學科研的服務職能,對圖書管理人員提出了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要求。國外高校圖書館對于服務意識和理念的重視滲透在工作細節之中,如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圖書館提倡微笑服務、細節服務,對于高校圖書館的使用說明和介紹詳盡,對于方便讀者查閱記錄的筆紙和卡片隨手可取,細微之處高下立見。而我國眾多高校圖書館或多或少的存在服務觀念陳舊,服務意識不強,許多圖書館閱覽室的牌子甚至都不明顯,對于讀者的詢問也無法給到讀者專業的輔導,致使讀者掃興離館。
(三)人員素質。國外高校圖書館館員社會地位很高,英國某項社會調查中甚至將圖書館員列入第一階層,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即是他們有著專業的素質和高學歷。因此國外高校圖書館館員通常具有專業的知識水平和豐富的學科研究經歷,加上國外高校對于溝通能力和網絡技術應用水平的培養,使之具有很強的業務能力。而我國通常曾在一定時期內對于高校圖書館的人員培養不夠重視,使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高素質人才比例不高,加上缺乏圖書館專業人員管理制度,使之許多并不符合圖書館里人員要求的人就職于相關專業崗位,使之許多圖書館仍然只能提供借還、看守書籍、取書歸架等基礎工作,嚴重影響圖書館服務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當然,目前許多一流高校已然加強了對于圖書管理人員的培養,但是仍然與國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四)環境構建。良好的借閱環境和學術氛圍是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國外的高校圖書館非常重視環境建設,如牛津大學圖書館在館舍建筑方面,對環境和能源非常關注,他們最早注意到地下建筑在這方面的優越性。杜倫大學全英圖書館充滿了哈利波特的魔法魅力 “移動書柜”,一定要同時按對兩個書柜的密碼,書柜才能自由移動組合。如果在移動書柜時發現中間有人,只要踢下書柜,書柜就會立刻停下來;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圖書館風格多變,既有代表了百年老校的典雅莊重的Wills Memorial Library,也有體現布大與時俱進、現代化青春感十足的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而我國的許多高校圖書館桌椅陳舊,書架擺放雜亂,冬冷夏熱,缺乏自身的經營特色,降低了對讀者的吸引力。
三、高校圖書館建設方向
(一)加強資源建設。資源作為圖書館發展的根基,是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跨學科的實體館藏和不同格式的虛擬館藏,支持各種移動便攜設備,跨越時間、空間、渠道支持用戶檢索使用圖書館的資源,重視資源的數字化與長期保存;資源共建共享;建設機構知識庫,收集、保存并促進對學校研究成果的利用。
(二)加強服務意識。高校圖書館為全校師生的科研教學提供服務,因此,應該深入了解讀者需求,為學術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咨詢服務,打通跨學科的鏈接,同時加強數字化服務和基礎服務,使用先進的信息化工具和系統,提升圖書館開放度,調整開放時間,完善自助服務系統能。
(三)注重員工培養。高校圖書館館員作為連接讀者和館藏資源的橋梁,其溝通服務作用不可忽視,一方面要加強圖書館館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于館員的了解和培訓,使專業和崗位高度匹配,并借助于培訓適應崗位的不斷發展。同時營造高效、專業、充滿活力和創造性的工作氛圍,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四)提升環境建設。高校圖書館應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自身經營理念,打造具有魅力的學術環境。首先可以調整物理空間,依據深入的調研設立研究室、會議室、培訓室、實驗室等多功能區域,或是擴建附屬建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空間。其次,可以打造數字圖書館,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學術中心,來提升知識發現和傳播效率。同時還可以升級配套措施,采購技術設備,完善基礎建設,提升讀者閱讀體驗和滿意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