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君
摘要: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
關鍵詞:愛;教育;情感
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位教師,如何做到用愛心教育學生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成功的教育的五種說話語氣
成功的教育語言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信任的語氣
孩子希望得到老師的信任,所以的孩子說好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當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著干,而粗暴地反對他。如你要求孩子認真聽講時,可他還跟小伙伴玩兒,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干什么。”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我們下課再玩好嗎?”孩子就比較樂于接受了。
(三)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每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里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
(四)贊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并加以贊賞,會讓他更加樂于表現。
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是最可貴的。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的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贊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你畫的這么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五)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
二、保護孩子自尊心
孩子越小,心靈越不設防,越容易受傷害。我們需要給予小心呵護。例如:多關心孩子內心的冷暖;多給他一些微笑和關懷的眼神;多給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擁抱他,并說:“孩子,老師愛你。”
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說成敗體驗。要時刻讓孩子干掉老師“無條件的愛”。來世對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給予鼓勵,甚至允許孩子犯錯誤。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笑逐顏開,“好孩子、乖孩子”這樣叫著,而在他成績退步的時候,臉一下子拉好長,讓孩子感覺你愛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績。
多給孩子留面子,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訓斥、指責某個孩子;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嘮叨孩子曾經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使他感到難堪。
兒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們在教育兒童時忽視他們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對他們批語指責、甚至打罵,不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是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怒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成報復,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人們常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認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保護和尊重的。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無意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媽么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和摧殘,就會失去向善發展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況下傷害或者詆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愚蠢行為。
現實生活中,不注意保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隱私的事已司空見慣。有的孩子一件事沒有做好,就說你怎么這么笨;孩子平時有些膽小,就說你真是個膽小鬼;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佳,就說你怎么這么沒用;孩子偶爾一次小小的失誤,就指責你怎么這么不給人爭氣。有些家長、老師看孩子不順眼,總是指責、埋怨,有的甚至打罵體罰。這樣下去,久而久之,一個本來不錯的孩子,會在一片指責埋怨聲中,失去應有的上進心和自尊心,最終難以成才。
簡單粗暴,不講方式方法,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用愛心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愛心、耐心和恒心,堅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激發孩子成才發展的自覺性、積極性,進而使他們不斷克服缺點,逐漸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