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寶莉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學生的教育過程大多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指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以及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性
一、設計趣味性練習,激發學生興趣
練習的趣味性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我們可以設計多樣化的練習增加趣味性。首先,在練習的組織形式上要多樣化。可以是獨立練習、小組練習,也可以是全班練習。在題型上,可以是填空、判斷、選擇、連線、找朋友……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練習內容方面要多樣化。可以設計游戲、兒歌、故事、探險、尋寶等活動,也可以加強與其他學科的密切聯系。如教學“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打時,出示這樣一首古詩:“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色。”問:(1)哪一個字出現得最多?(2)“春”字共有幾個?(3)“春”字出現的次數占全詩總字數的幾分之幾?(4)找一首詩,某一個字出現的次數至少占全詩總字數的1/5。這樣的練習新穎獨特,學生興趣盎然,既品味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美,又拓寬了數學學習視野,為學生構建了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發展環境,體現出數學練習的趣味性和整合性。
二、掌握運算層次、技巧,培養正確運算能力
遇到復雜的計算,學困生通常不知道從何下手,計算順序錯誤通常會導致整個計算結果的錯誤。數學運算能力具有層次性特點,教師應該結合這些特點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的指導,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穩,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夯實基礎,不可輕視那些簡單的、基礎的運算。在每個層次中,還要注意運算程序的合理性。運算大多具有一定模式,這有其呆板的一面。但是,由于運算中選擇的概念、公式、方法的不同,往往繁簡各異,在這種意義上又有其靈活的一面。由于運算方案不同,有的繁瑣容易出錯,有的簡便合理,運算迅速正確。數學運算只抓住了一半的運算規律不夠,必須進一步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因為在運算中,概念、公式、法則的應用千變萬化,對象十分復雜,沒有熟練的技能技巧,常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麻煩。例如在教學乘法運算定律時,由于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在表現形式上相似,導致學生產生視覺上的錯誤,誤把乘法結合律當乘法分配律運用,甚至有的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運算后又回到原來的算式,對學生這樣的錯誤老師不能簡單地從形式入手,而應從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入手,并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加以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對這兩條運算定律進行比較,深入理解乘法結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意義,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同時,教師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思路加以練習,以區別兩種運算定律的不同之處及其運用后所產生不同的簡便程度,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兩種運算定律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何為求異,就是能夠打破常規,追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就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寬容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能夠在具體的求知過程中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比如,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用“做減法想加法”外,還應大力提倡“破十法”或“湊十法”來求差。如13-4,有如下算法:算法一,因為9+4=13,所以13-4=9;算法二,13-4=3+10-4=3+(10-4)=9.通過這種模式教學,既容易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能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
四、教師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
(一)聯系實際生活創設情境。
新課程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教師在教與學過程中應盡量選擇那些反映“現實生活”,同時也“包含著一定的數學概念、方法和結果”的實際問題情境。這樣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并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能數學地思考與交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創設“趣味”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引導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熱愛數學的燈塔。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材編寫特點,數學教師應在教學中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寓教于趣。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就能促使他們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和積極思維。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經常采取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識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聯系起來,把學生引進“樂學”的大門,打開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道路。
五、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從多方面給學生評價
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進步,但是由于學生認知水平和能力的差異,教師的評價也應依據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進行不同的評價。數學教師應有高度的敏感性,用一雙慧眼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多角度地觀察、評價學生,尋找、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發展學生的潛能。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哪怕只有很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評價要嚴格,但不可苛刻,當他們的發言有創新時,教師要給予熱情肯定,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此外,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描述性知識的檢測上,而是在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作為評價重點。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中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應避免重形式、輕內容;重招數、輕思想的現象。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基礎,對學生獲得數學能力至關重要。老師在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時,要把某些抽象的數學思想融入具體的數學知識中。數形結合、假設推論這些數學思想必不可少。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就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學生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因此要轉變學生角色,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高效的教學模式,堅持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