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剛
新課程改革要求物理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根據知識遺忘規律,為了使學生更好掌握知識、理解知識,學生們必須在濃厚興趣下所獲得知識,會掌握的迅速而且牢固;濃厚的興趣,積極的情感是要靠誠摯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造就而成。因此,要想使學生能體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有趣、有用,要想使學生能體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產生使學生愉快的因素。本人從以下幾點進行討論。
一、做好演示實驗、課內小實驗,提高課堂學習興趣。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歸納總結效果非常好,比教師講實驗、分析實驗更直觀、更形象,學生終生難忘;印象深刻。所以教師課下準備好實驗器材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講“重力”時,我利用講臺上的粉筆,學生用橡皮等學習用品,師生都來拋出手中的物品,觀察運動情況,最后到達什么位置,及時引導;在講“力的作用效果”時,可以讓學生來推一推礦泉水瓶、書本;握一握直尺、橡皮、橡皮泥等;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可以讓學生相互拉拉手、共同拉彈簧,想想走路時向哪一個方向蹬地?發射火箭時為什么向地面噴神高溫高壓的燃氣呢?既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讓學生體驗到實驗的快樂。同時我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一起做了趣味實驗“紙盒燒水”,“馬德堡半球模擬實驗”,“硬幣幣又看見了”,“人造彩虹”新奇的物理現象、實驗常常出乎學生意料之外,使他們興趣盎然。
二、聯系生活實際、深化學習興趣。
物理概念、定律是人們長期生活、生產實踐總結出來的。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只把知識看成呆板的條條框框去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必然索然無味,學生難理解難掌握。反之如果我們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與所學的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學生就會體會到物理學習的無窮趣味。例如,火車和小轎車行駛過程中哪一個更容易臟?在干燥季節里,用梳子梳頭發為什么越梳越蓬松,----這是什么呢?這是摩擦起電現象;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礦泉水或飲料,瓶子外面總是濕漉漉的,是瓶子漏了嗎?---這是液化現象;為什么塑料掛衣鉤吸盤“吸”在瓷磚上能夠掛上書包呢?讓去科技館玩時感受慣性、靜電想象,引導放學回家的路上估測一次自己的平均速度的測量,運用密度知識計算自己身體的體積等問題,讓學生體去體驗、探索、總結,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實踐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重視實驗探究,讓學生體驗快樂。
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例如,我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時,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自己的眼睛,人站著不動,然后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決“為什么”作好準備。再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現水并不流出,且杯子的口朝不同方向,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模擬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我抓住有利時機指出:抽出空氣后的馬得堡半球,十個同學都拉不開,究竟要用多大勁才能拉開?這時課堂氣氛熱烈,學生都處在積極思維的活躍狀態,迫切需要理解這個問題。這樣既能滿助學的好奇心,使他們快樂學習。
四、多樣化的評價,讓學生享受快樂
評價是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所表現出的種種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的評估,它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積極、準確、及時、有效的評價方式,不僅對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激勵作用,同時也對學生知識的構建、建立自信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更能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中良好的評價因增添了許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課堂生動、活潑了起來。我提出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發揮和自身業務的提升,我經常讓成績好同學講題、做演示實驗,組織學生實驗;讓物理學科班長、組長總結課堂情況,讓學習進步大的學生及家長發言,讓每位同學獻計獻策如何去學好物理,讓學生編寫物理考試題等,在規范、正確、漂亮的作業上批一個大大的“優”字,用多種方法激勵孩子們成長。
總之,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好物理,老師就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學科優勢,創設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帶入所學的環境中,激活學生思維,激起學生學習熱情,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得到了發揮,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探索,從而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