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梁世威
摘要:在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如何將高校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發展的關鍵。本文對廣西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與廣西文化的融合進行了思考與探討,論述了兩種文化融合的現實意義,提出了兩種文化在融合過程中應堅持的原則及可實踐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地域文化;融合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應當有自己的文化,作為文化機構的大學更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廣西中醫藥大學作為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其校園文化建設隨著廣西文化的飛速發展而備受關注。如何將廣西地域文化精髓融入該校校園文化,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廣西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與廣西文化融合的意義
第一,進一步促進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將廣西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以及“團結和諧、愛國奉獻、開放包容、創新爭先”的廣西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中,用凝結出的精神文化要素培養學生,這不僅能使全校師生了解廣西文化發展的現狀和需求,及時調整醫學人才的培養方案和自身的發展方向,更能使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到廣西文化中,與廣西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廣西中醫文化、促進廣西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有著重要作用。
第二,進一步促進醫療成果的轉化。近年來,廣西中醫藥大學努力與企業融通創新,先后為一百多家醫藥企業、科研院所、個人提供技術服務,完成了上百個中醫藥品種的處方論證、毒理試驗、藥效篩選與評價等研究1,加快了醫學成果的轉化應用,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廣西中藥藥效研究重點實驗室自2005年被評為廣西第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以來,已經與國內外多所研究機構及院校建立有緊密的合作關系,它不僅推動著創新藥物的開發工作,還為東盟傳統藥物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技術服務。而在先進醫學成果轉化為臨床實踐的過程中,若有地域文化擔任催化劑的角色,將更有利于校企雙方的合作,更有利于醫學成果順利轉化。
第三,進一步促進學校社會服務職能的實現 。服務社會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校園文化與廣西文化融合,并將之作為辦學特色,將有利于學校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從而實現學校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廣西中醫藥大學常常通過開展各種義診活動、學生三下鄉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為社會提供服務,不僅使學生更了解廣西人民的醫學需求并及時提供有效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增強了醫學生的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二、廣西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與廣西文化融合的原則
(一)堅持開放與包容相統一。
如今,廣西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不僅為廣西中醫藥大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寬廣的發展平臺,也為大學的校園文化注入了更多新元素。因此,學校應更積極主動地敞開大門,走入社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與地域文化的良性互動。校園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應追求并保持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尊重、理解、接受當地的多元文化,并且在與地域文化的融合過程中所出現的矛盾和沖突應堅持開放與包容相統一的態度,使校園文化在與廣西文化碰撞與融合后不斷吸收著廣西文化的精髓,
(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之一。校園文化在與地域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應堅持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開展校風建設和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建設,在有效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的同時,也要保證實踐的有效性,將實踐經驗凝聚提升出理論特色,從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
(三)堅持傳承與創新相一致。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高校的四大功能之一。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的重要職責。而“傳承創新”也正是廣西中醫藥大學的校訓。因此,為了促進廣西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與廣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應實現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進一步激活文化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從而更好地詮釋與傳承校園文化。
三、廣西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與廣西文化融合的路徑
首先,樹立大文化觀,加強文化融合。大文化意識的樹立將促進校園文化與廣西文化的相互融合。廣西中醫藥大學文化建設的特色所在,就在于它無論在校園整體規劃方面,還是在景觀設計、道路命名等方面,都融入了許多廣西文化元素。如校歌歌詞中提到“青山為我們祈愿!邕江為我們放唱!”仙葫校區的桂花路強調了廣西的簡稱“桂”以及桂花也是一種中藥;極具特色的五合六廣場的命名源于五合大道;科學實驗中心廣場在空中俯瞰呈現出壯族的繡球形狀;圖書館二樓大堂的墻上是一幅由邕江和晨鐘暮鼓樓校門組成的壁畫……這些具有鮮明廣西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
其次,提升人才培養能力,提高文化融合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文化融合水平的關鍵。對于廣西中醫藥大學來說,應通過更多地開設地域文化內容的課程來提高醫學生的人文修養,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讓具備較高文化素養的教師將地域文化內容引入課堂,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開展義診活動、社團活動、文化知識競賽、文化課題研究等多種文化活動形式,使學生真正掌握廣西文化的精髓,使廣西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園文化。
最后,豐富文化傳播媒介,推動文化融合發展。媒介是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融合得以實現的載體。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媒介主要以網絡媒介、社交軟件、電子書為主。廣西中醫藥大學已通過微信公眾號、官網、展示屏、電子書、微電影等方式展示廣西地域文化,讓學校師生更方便地了解廣西地域文化,促進了文化的深度融合。
結語:校園文化建設不僅牽系著學校的發展命運,更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下,廣西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與廣西文化的和諧互動是一種理性自覺的使命選擇。將廣西地域文化滲透至廣西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將更好地促進該校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出更符合學校發展特點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張國琳.八桂栽杏存高志 九畹滋蘭出雋才[Z]. 2016.11.16. www.gxtcmu.edu.cn/Item/17276.aspx
作者簡介:王蕾,女,1985年9月生,研究生,講師;梁世威,男,1985年4月生,研究生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