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
摘要: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之中,為實現人民幸福而凝聚力量,努力奮斗。具體而言,就是要讓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解決自身“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更好的走到職工中去,下力氣解決群眾的難題,辦好群眾的實事,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進而加強黨的階級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踐行群眾路線是每個黨員干部的天職。那么,怎樣踐行群眾路線?通過現階段的學習領會,結合本人的工作生活經歷,認為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群眾路線;黨員干部;天職
一、牢記群眾觀點。
切實增進同職工群眾的深厚感情,本人認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首要任務是每個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觀點和理念,永遠保持群眾立場,切實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感情是相互交融的,你對職工群眾有感情,職工群眾也會對你有感情。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講話中明確提出:“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這就告訴我們,必須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毛澤東同志曾經有一個生動的比喻“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這個比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共產黨人不能脫離群眾,就好比種子不能脫離土地。所以,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車間,與職工群眾同坐一條板凳,真情實意的與職工溝通交流,真誠傾聽職工呼聲、真實反映職工愿望、真情關心職工疾苦、真心惦記職工生活。焦裕祿、楊善洲、朱彥夫、老縣長高德榮等就是與人民群眾結下深厚感情的實例。高德榮同志放棄優越的工作環境,不屑副廳級的領導職務,離開繁華的都市生活,懷著對獨龍江獨龍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走遍獨龍江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家家戶戶,能夠喊得出來所有獨龍族群眾的名字,說得出來獨龍族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他以敢于擔當、求真務實、為民辦事、敢講真話的精神,為獨龍族人民謀發展,辦實事,求實效,讓獨龍族群眾過上幸福生活,以為民務實清廉的實際行動,贏得獨龍族人民的支持和愛戴。高德榮同志與獨龍族群眾結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已經形成獨龍族人民離不開高德榮同志,高德榮同志也離不開獨龍族人民的魚水關系。我們學習高德榮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的執著情懷,與人民群眾建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深厚感情;學習他敢于擔當,務求實效,敢講真話、實話、硬話、管用的話的務實精神,為百姓無怨無悔、忘我地謀發展;學習他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德為民所修,功為民所建的高尚品質,不求回報,無私奉獻;學習他甘當群眾的主心骨,愿做群眾的貼心人的崇高風格,不忘宗旨,努力為群眾想主意、出點子、找出路,時刻把百姓放在心上。我們黨員干部 “要在感情上貼近職工群眾,在行動上拉近職工群眾,要到職工群眾家里坐得下,家常話兒聊得來,大事小事談得攏,難題難事解得開,把為民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末梢,做到一竿子插到底”。
二、堅持執政為民。
切實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職工群眾是非常現實的,他們不看你說得好不好,只看你干得好不好。職工群眾最看重“實打實”,最反感“空對空”。他們要求的是說得好不如干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所以我們要放下架子、擺正位子、俯下身子、做出樣子。面對職工群眾的訴求和企盼,各級領導干部不能置若罔聞,不能麻木不仁,不能無動于衷,而要擺正位置,端正態度,多一點換位思考,真心把職工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家人。踐行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
三、樹立科學思維。
使各項重大改革和決策部署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 各級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樹立依法、民主、科學決策的思維和理念,在踐行群眾路線過程中要切實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要搞那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勞民傷財、吃力不討好的東西?!彼?,我們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想問題、做決策、干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際工作中,領導干部應該多與群眾溝通交流,多聽聽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從而,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事實告訴我們,越是改革開放,越搞市場經濟、越是面臨復雜的環境、越是集中精力辦大事,就越有更多的利益沖突。我們做群眾工作,就要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關心群眾的疾苦,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困,實實在在為群眾謀取利益,建立血濃于水的黨群、政群、干群關系,形成同心同德干事創業的良好局面。凡是對群眾有利、群眾擁護的事情就全力去做;凡是對群眾不利、群眾不贊成的事情就堅決不做;凡是可能影響群眾利益的決策和建設工程,都應先采取公示、聽證等方式征求市民群眾意見;凡是涉及重大利益調整的重大改革、重大決策、重大工程項目,都要事先進行合法性審查和社會風險評估。另外,要堅決杜絕、制止與民爭利以及其他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發生。
四、提高服務本領。
更好地融入、聯系、服務群眾 來自群眾、植根群眾、服務群眾,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要踐行好群眾路線,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不僅要有服務人民群眾的意識,還要有服務人民群眾的“真本領”,才能更好地融入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工作出現了新的特點,即社會階層化、利益多元化、矛盾復雜化、原因多樣化、分歧擴大化。面對群眾問題,往往出現舊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尷尬局面。所以,踐行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各級黨員干部要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當前至少要培養和煉就“五個本領”,即一是深入群眾的本領;二是組織群眾的本領;三是服務群眾的本領;四是溝通群眾的的本領;五是化解矛盾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