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羅燕芬,李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北京100045)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高等醫學院校應加強和改進醫學院校學生德育工作,培育未來醫生關愛生命、關愛患者的人文精神。在我國的醫學教育體系中,醫學人文教育雖已成為醫學院校的基礎課程,但教育與實踐脫節,教育多僅局限于學校系統培養。為使醫學人文教育與臨床實踐結合,使醫學生從心理上真正接納患者、理解患者,學會傾聽患者的傾訴,幫助患者分析病情,給予患者適當的寬慰[1]。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是醫學知識的兩種不同屬性,而不應作為兩種獨立的知識形式,二者共存于醫學統一體之中[2]。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轉變醫學教育觀念,應充分認識到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醫學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新挑戰,在醫學人文精神培養方面,一直存在著“供需失衡”的狀態,強調醫學專業意識和醫學科學精神,輕視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這與當前和諧醫患關系建設的需求相脫節[3]。教育者應該用“供給側改革”的思維,推動醫學人才培養的改革,不僅加強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還要提高培養的效果。據鄒明明等[4]對全國5個城市24所附屬或教學醫院的1 836名在職醫師對醫學人文的認知情況調查結果表明,醫學人文的問題已經開始引起醫師的重視。
綜合國內外的觀點,構成醫學人文精神的3個基本要素是:敬畏生命、關愛患者、仁心慈愛[5]。一些院校為提高醫學生對醫學人文的興趣,不斷嘗試改革教學方式與方法[6],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醫學人文的教學內容[7]。據鄒明明等[4]的調查顯示,49.9%的醫生認為醫學人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醫學人文與臨床實踐的結合上,其次是醫學人文技能的培訓。
葉穩安等[6]對廣東省8所醫學院校近千人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方式調查顯示,在目前醫學人文教學時間安排方面,49.9%安排在二年級,而57.8%的受訪醫學生認為醫學人文的教學應安排在基礎教學和臨床實習期間分別進行。鄒明明等[4]的研究顯示,49.7%的在職醫師認為醫學人文教學應安排在基礎教學和臨床實習期間分別進行。醫學生與醫師在醫學人文教學時間安排上的認知較為一致,提示當前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學的時間安排不能滿足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需要。雷鳳英等[7]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在入科教育時增加醫患溝通技巧、人文教育效果最好。也有醫生建議,醫學人文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該貫穿整個教育過程。所以醫學人文的教學,應該貫穿于醫學生學習階段及以后職業生涯的始終,即從本科臨床教學,到臨床實習觀摩,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8-9]。
課程設置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方法,是實現教育理念的關鍵路徑,只有通過課程的有效整合與組織,才能培養出具有一定時代特色并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據一項研究發現,國內醫學專業人文課程的課時數占總學時8.0%的左右,而美國、德國多達20.0%~25.0%,英國、日本約為10.0%~15.0%。這份調查還顯示,當下國內一些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設置較混亂,不僅開設的課程門數少,學時也少[10]。皮星等[11]針對人文素質類課程設置現狀研究調查,50.0%的被調查者認為是人文知識偏多,58.3%的被調查者認為是人文技能類課程偏少,這些數據表明人文素質類課程設置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在確保基本人文知識教學的同時,應當適當增加人文技能、思維提升以及人文關懷方面的課程內容。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應當以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為目標,以醫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特征為依托,培養醫學生的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為了實現醫學人文精神培養的總體目標,可以在設置醫學人文課程時,分一般基礎性課程和專業性課程兩個階段進行構建[5]。姜柏生等[12]對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路徑的質性研究得出結果: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應以醫學專業課程中融入醫學人文精神教育路徑為基礎,以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路徑為重點,以臨床實踐中融入醫學人文精神教育路徑為延伸,在相對獨立但又相互配合中構建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完整系統,科學構建醫學生人文素質課程體系。醫學生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效果。因此,必須合理構建課程體系。
醫學教育需要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更需要具有實效性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13]。自2013年起在我院開展了以情景訓練模式培養兒科醫學生人文溝通能力的實踐。
案例分別由經歷一年臨床實習生活的高年級學生提供,均為其親身經歷的醫患溝通問題的真實案例,涉及如何接診患者、如何解釋住院無陪住、如何與護士溝通合作等,覆蓋醫患溝通、醫護溝通、與上級醫師溝通等情景。
由提供素材的醫學生以2~3人為一組作為小教員,扮演患者、家屬和上級醫師角色,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景,分別對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新生進行溝通技能的培訓。指導教師從醫學倫理和醫療法律層面,指導醫學生如何與患者溝通,做好自我保護,指出各種解決方案的利弊,同時幫助醫學生厘清思路。
采取技能大賽的形式,在原有體格檢查、心肺復蘇、穿刺操作科目的基礎上,增加人文溝通科目,考核時間為10分鐘。以現行北京地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為依據,將溝通技能、職業精神融入參賽選手的臨床操作技能、專業技能以及臨床思維能力的考查當中。模擬臨床問題進行溝通技能考核,主要從病情告知(術前談話)、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發癥或糾紛的處理、特殊矛盾的處理方面[14],考驗醫學生如何應對。為了保證考核的公正性,每個考場安排兩位考官分別打分,考前對考官統一培訓。將考核的各項評分指標量化、細化,以實現評分合理,扣分有據[15-16]。對66人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平均分為90分,最低分75分,最高分97.5。人文溝通技巧項目扣分情況:約有56%的醫學生在注重非語言溝通一項扣分,“選詞恰當,措辭合理”11人(17%)被扣分,注意換位思考,了解患方需求5人(8%)被扣分,而“服務態度好,關心體貼”項目扣分頻數最低,只有4人被扣分(6%)。見表1。

表1 溝通技巧評分項目扣分情況
情景教學模式需要醫學生把自己融入特定的案例情境中去學習,也就是在兒科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中,借鑒轉化式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兒科醫生的溝通技能和人文精神[11]。所以在情景案例教學中,無論是否刻意為之,整個教學過程都無可避免地穿插著人文教育的內容。另外,教師與醫學生之間、醫學生與醫學生之間平等互動,對問題進行充分交流和討論,非常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5]。通過技能大賽考核可以看出,人文溝通科目考核成績雖然沒有滿分,但分數相對集中。其中部分醫學生沒有做自我介紹,反映出醫學生在運用溝通的最基本技巧方面還有所欠缺,還有部分醫學生在前一站穿刺技術考核科目結束后,進入此考站沒有摘掉口罩與“家長”進行溝通,不能讓家長清晰地看到面部表情,造成扣分項目最多的是“非語言溝通”,說明還需要在此方面進一步加強培訓。
對于人文精神的領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醫學生走進臨床實習,在實踐中領悟人文精神[17]。為提高醫學生的人文服務能力,在理論授課的基礎上,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體會患者的心理特點和需求。角色扮演中“家長”提出了各種問題,有些話語甚至讓“醫生”難以接受,通過角色扮演,學會醫患雙方換位思考,懂得在真誠關心愛護、積極救治患者的基礎上,學會更加睿智地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從而達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另外,在情景案例討論的過程中適時對學生傳授有關對人、對生命尊重和關愛的人文知識[18]。
從考核成績看,“注意換位思考,了解患方需求”“服務態度好,關心體貼”項目扣分頻數最低。說明通過情景訓練,使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家長,尊重家長,培養同理心[19]。情景教學訓練學生把握患者語境特點,在與患者交流時把專業術語變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調整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0]。
參考文獻:
[1]鄒明明.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與高校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全國醫藥院校社科研究協作會第四次工作會議紀要[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4,35(1):95-96.
[2]張宗明,張艷萍.大力弘揚醫學人文精神推進高校文化傳承創新——第三屆全國醫藥院校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高層論壇綜述[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3,34(1):95.
[3]汪小云.“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5):57-59.
[4]鄒明明,李樅,劉利丹,等.臨床醫師醫學人文認知情況的問卷分析——大連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河北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聯合調查之一[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3,34(8):12-17.
[5]孟維曉.論醫學生臨床實踐中的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J].大陸橋視野,2016(22):255.
[6]葉穩安,劉俊榮,周智美,等.廣東省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方式調查與分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4,35(13):79-81.
[7]雷鳳英,覃遠漢,單慶文.兒科臨床實習人文素質教育的調查[J].高教論壇,2016(4):44-46.
[8]李肖苒,方興.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方式完善與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29):16-17.
[9]席艷,席廣正.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研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6(9):7-8.
[10]邱晨輝,董偉.醫學教育不應瘸了人文課[J].教育,2012(11):31.
[11]皮星,劉國祥.關于轉化式學習視角下的全科醫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3):521-524.
[12]姜柏生,陳潔.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路徑的質性研究[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4,35(13):76-78.
[13]姚洋.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實效性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5.
[14]石平,任冰,施建輝,等.醫患溝通技能訓練與考核模式的探索[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0,31(9):26-27.
[15]章利琴,陳一芳,朱紅,等.兒科實習臨床技能考核分析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7):10-12.
[16]宋文延,黃濤,楊金玲,等.實習學生出科模擬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2):11-12.
[17]顧澤鑫,趙微微.人文精神的培養在醫學生實習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4):3702-3703.
[18]王秀娟,冀石梅,王愛華,等.情景案例分析在培養醫學生人文醫學執業技能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4(36):59-61.
[19]皮星,羅長坤,薛大東,等.敘事醫學視角下醫學人文概論課程情景式教學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6(2):161-165.
[20]郝建萍,秦玉婷,哈力達·亞森,等.醫學生醫患溝通的現狀及培養措施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