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王新剛
(酒泉市人民醫院,甘肅酒泉735000)
新生兒窒息是發展中國家圍產兒死亡、因腦癱發生神經系統后遺癥的主要原因[1],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400萬新生兒死亡中的23%是出生窒息。為降低新生兒窒息的死亡率和傷殘率,培養和訓練醫護人員新生兒復蘇救治能力,提高新生兒生活質量,2017年我院護理部制訂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演練培訓計劃,并組織理論培訓及應急演練考核,用行政干預的手段組織多學科聯合,提高了多學科配合應急能力,強化了醫護人員的團隊協作意識及精神,提高了新生兒復蘇成功率,收到了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我院2017年對全院新生兒科、產科一病區、產科二病區的護士和助產士共計74人進行新生兒窒息復蘇理論培訓,并隨機抽取人員進行應急演練考核,其中護士52人,助產士22人,以上人員均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
1.2.1制訂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演練培訓計劃由護理部制訂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效果評價表,組織新生兒科、產科一病區、產科二病區的護士長及護理二級督察人員召開專門會議,安排培訓進度,各科護士長組織開展新生兒窒息復蘇理論知識學習、制訂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評分標準并組織實施。
1.2.2師資隊伍組成選派新生兒科、產科學科帶頭人參加“2016年甘肅省新生兒窒息復蘇省級師資培訓”,進行師資儲備后完成“中國新生兒復蘇指南(2016)理論知識培訓”。同時,選派護理業務骨干參加“甘肅省第一屆小兒重癥監護專科護士”培訓,培訓后完成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培訓。由上述師資負責設計適合我院實際情況的情景模擬病例。
1.2.3院內培訓以科室為單位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護理部主要負責人審核通過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后,護士長與應急預案師資成員共同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助產士對應急預案演練病例相關醫學理論知識及實操進行學習討論,經教師示范講解實操后,實行一對一、手把手教學,護理人員、助產士反復練習至熟練掌握為止。
1.2.4演練過程在護理部組織下,以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評分標準、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效果評價表為依據,由主管護理工作院長、護理部、質控科、省級師資擔任評委,邀請全院護士長觀摩。演練開始之前,評委隨機抽取各科室護理人員、助產士扮演A、B角色,安排適合各科室具體情況的不同新生兒窒息病例及不同Apgar評分病例進行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演練。每組演練結束后,扮演A、B角色的醫護人員進行自我評價,評委綜合點評,反饋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并檢查持續改進后的效果。
1.3.1評委對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效果評價表進行評分在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演練培訓前后,根據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效果評價表對演練護士進行應急演練效果評分,內容包括人員到位情況、履職情況、物資到位情況、個人防護、協調組織情況、應急小組分工、實戰效果評價、報告上級、配合部門協作、處理結果共10項。每項內容對應4項結果,如:人員到位情況:(1)迅速準確,10分;(2)基本按時到位,7.5分;(3)個別人員不到位,5分;(4)重點崗位人員不到位,2.5分,滿分100分。
1.3.2省級師資及參加培訓的護士長對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按照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評分標準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參照2016年《中國新生兒復蘇指南及臨床實施教程》評分標準,采用百分制,2人為一組,隨機抽考A、B角色,由A、B角色共同協調完成操作。其中,物品準備正確20分、快速評估全面及正確8分、初步復蘇正確13分、正壓通氣正確16分、矯正通氣正確9分、經口氣管插管正確8分、正壓通氣配合胸外按壓正確17分、雙方配合默契且整體流暢9分。

表1 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前后新生兒窒息復蘇成功率比較
表1結果顯示: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后新生兒窒息復蘇成功率明顯高于演練前(P<0.05);表2顯示,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后效果評價得分明顯高于演練前(P<0.05)。
(1)新生兒窒息是常見的危重癥,窒息復蘇不單單是新生兒科或產科的任務,多科有效配合才能保證新生兒窒息復蘇成功率。護理部通過統一組織、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行動,達到了應急演練的目的。
(2)護理部二級督察人員在應急演練計劃實施過程中全程質控管理,多學科在護理部的統一安排下,通過與真實急救場景逼真卻又非真實的應急演練,能夠讓醫護人員在急救操作中對急救操作流程進行思考,提高急救協作和配合能力,并且通過反復演練、實操發現自身不足,提高急救綜合素質。

表2 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前后效果評價比較(分)
(3)通過行政干預組織多學科聯合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演練,將演練結果納入科室績效考核,極大地調動了護理人員、助產士的積極性。
應急演練方案決定著應急演練的成敗[2],應急演練計劃是護理管理者組織實施應急演練的行動指南,應急演練計劃直接影響演練的效果及急救水平的提高。護理部通過有效溝通后,以提高新生兒窒息復蘇的急救質量和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成功率為主要目的制訂培訓計劃。新生兒窒息發病急驟、病情危重,需產科及兒科共同協作,且產科及兒科護理工作均具有責任重大、工作中可變因素多、需要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等特點。
(1)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成功率。應急演練是提高醫院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醫院應急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檢驗、評估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操作性的重要途徑[3]。應急預案是為應對突發事件而預先制訂的相關計劃或方案,是科學管理的一種前沿方法[4]。通過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提高了產科及兒科護理人員、助產士對新生兒窒息發生的協調配合、快速反應和成功處置能力,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通過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模擬演練,發現并改進工作中的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組織護士、助產士再次演練,并將各項護理操作技能及病情評估判斷、配合搶救等各環節貫穿于整個演練過程中,從而提高醫護人員的急救應急能力,真正達到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安全、提高護理風險應急實戰有效性的目的[5]。調查顯示,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后新生兒窒息復蘇成功率明顯高于演練前(P<0.05)。
(2)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提高了護理人員、助產士的應急處理能力,提高了急救操作水平。通過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演練,醫護人員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糾正,如:將以往開始復蘇時均用40%濃度氧氣更改為足月兒空氣復蘇、早產兒21%~40%濃度氧氣復蘇;脈搏血氧飽和度儀的傳感器由放置在動脈搏動處改為放置在新生兒動脈導管前位置(即右上肢);助產士由依賴醫生經口氣管插管變為主動獨立完成插管。應急演練是為“戰”不為“看”,演練是為了戰時,要把參演人員思想認識從“演”轉變到“練”[6]。調查顯示,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預案演練后效果評價得分明顯高于演練前(P<0.05)。
通過行政干預組織多學科聯合實施新生兒窒息復蘇應急演練,使護理人員及助產士的應急能力、理論水平、急救處置能力均有較大提升,加強了團隊協作精神,提高了新生兒窒息復蘇成功率。
參考文獻:
[1]Olamijiuo,Olaleye O.Perinatal mortality inlagos University TeachingHospital:afive year review[J].NigQ JHospMed,2011,21(4):255-261.
[2]丁玎,吳群紅,郝艷華,等.應急演練方案核心框架設計及問題成因探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3,16(1):15-17.
[3]田勝男,趙春芳,田鐵牛,等.醫院應急演練方案設計的研究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2):44-45.
[4]朱以芳,余詠,王線妮,等.建立應急預案在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82.
[5]陶淑敏,趙芳,謝濤.對低年資護士實施應急預案演練的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14(6):2284-2285.
[6]付忠.機場醫療應急救護演練的組織與實施[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5(10):95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