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明
摘要:2017年7月財政部頒布了新修訂的收入準則(財會[2017]22號)。本文主要以新收入準則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現行收入準則存在的缺陷,從新收入準則確認方法、實務操作中的應用這兩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新收入準則的應用效率。
關鍵詞:新收入準則;合同;履約義務
收入為衡量企業規模的主要指標,也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核心參照依據。所以,新收入準則的實行,對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其不單單體現在企業財務數據上,還體現在企業決策的各個方面,其中包含稅收籌劃、薪酬待遇、投融資規劃等,對優化當前財務信息具有積極作用。
(一)現行收入準則“風險與報酬轉移法”比較抽象,實務中報酬判斷與風險判斷的難度比較大。
(二)由于社會體制的變更,諸多新興產業層出不窮,這便導致的營銷模式與支付結算方式也逐漸發生轉變,傳統的收入準則無法滿足當下企業發展要求,在報表制作、收入確認等方面皆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刷單事件屢見不鮮。
(三)當下企業在執行建造合同時會面臨諸多變數,進而致使收入確認的核心指標完工進度未得到有效核算。現行的準則對完工進度的測定方法有三種:專業人員測定、依據時間測定、已經產生的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這三種方式皆存在一定缺陷。
新準則不再區分各種收入類型,采用統一的收入衡量標準。即收入確認時點與履約義務掛鉤,企業能否確認收入取決于是否履行合同中的相關義務,強調“控制權的轉移”。具體如下:第一,明確雙方簽訂的合同。新準則將合同定義為雙方或是多方間所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能夠保證各方合法權益。合同形式主要以口頭和書面為主,還可以是一種暗示。第二,明確需履行的義務。當合同中出現多項需履行的義務時,若是每項均為獨立項,可分別計量;若并非是獨立項,需同其他義務合并計量。第三,合同交易價格所對應的履約義務。企業會依據履約義務的銷售價格比例把交易價格分配給每項義務。若是無法直接獲取獨立銷售價格,可以對價格進行預估。當下估價常用的方法有殘值法、成本加成法等。
(一)明確交易價格,交易價格所表示的是企業預期收益,其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需要會計人員進行預估與判斷,特別是當價格為一個變量時,其存在諸多可能性,需確定一個可能性最大的金額。比如,基于某A企業為例,會計人員對A企業某項服務可能按時完成的判斷,該筆資金就能夠計入到交易價格中。若是A企業交易量突然增大,會計人員判斷65%都能按時完成,那么交易金額的65%便能計入到交易價格之中,此種方式有助于保障企業效益。但對此類交易,新收入準則提出了一條限制條件,當企業某項收入有可能收回時,務必要確保該項收入被計入。與之前的準則相比,新準則確保了收入的準確性。
(二)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企業把勞務或是商品的控制權轉給客戶,此種舉動被視為義務的履約。該層面為新收入準則的核心——控制轉移,其能夠有效代替舊準則中報酬與風險轉移。轉移的控制權能夠在時間點上實現,還能分期實現。當交易滿足下述任一條件時,企業需利用分期的方式對收入進行確認:其一,客戶同時獲得與耗用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比如常規性服務等。其二,企業提升或是產生一項客戶可控制的資產,比如土地建造資產。其三,企業所產生的資產不會有另外用途,并能夠按期完成工作要求,比如構建一個由客戶支配的資產。
綜上所述,新收入準則的理論變革要求企業在實務操作中運用新的職業判斷,對企業會計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應用比例法或是百分比法的企業,需要對收入時間進行重估;為了確保收入,企業需對合同的簽訂以及銷售過程進行全面考慮;企業的信息系統需要定期更新,內控與會計過程需修訂,新準則要求收入確認得到更多信息披露與支持等等。新準則的后續實施,有利于企業加強收入信息質量,推動業財深度融合,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維持企業健康良性發展。
[1]新收入確認準則的幾點分析,幫財務解鎖收入確認新技能[J].財會學習,2017(18):4.
[2]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新收入準則的修訂完善和發布實施答記者問[J].財務與會計,2017(16):8-10.
[3]潘文慧.淺析新收入準則修訂對特定交易(或事項)收入的影響[J].交通財會,2016(10):66-67+73.
[4]江薇.新舊《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對比分析[J].企業導報,2010(11).
[5]Johannes Becker,Melanie Steinhoff.Tax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J].Economics Letters,2014,125(1).
[6]岳上植,韓紫微.軟件企業新收入準則應用分析[J].財會月刊,2017(28):52-55.
(作者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