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雨
摘要:以我國一種極具代表性的高校金融產品“校園貸”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看到高校金融產品不斷發展的同時,指出現階段高校金融產品的一系列問題及弊端,總結歸納產生這些現狀的原因,從而對這些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金融產品;監管;創新
我國目前的高校金融產品的種類多樣,有些規模比較大,知名度較高,如:分期樂,京東校園白條,名校貸等,而有些金融產品規模較小,知名度低,影響力小,在極少數人身上得到了推廣,如:零零花,愛錢進等。這些金融產品依托網絡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服務,通常額度較小,滿足學生的消費需求,審核方式簡單,申請門檻低,無需擔保和抵押。這種形式往往是提前透支大學生的信用,可能為他們日后的生活造成隱患,同時也會助長大學生過度消費的陋習。這些產品大致可以分為校園貸款產品、校園分期產品和校園理財產品。
近年來,很多眼睛看向了這份未開發完全的市場以尋求商機,但是由于現在制度完善沒有跟上大學生們超前消費觀念的增長,校園貸在監管方面出現了很多漏洞,沒有經過風險教育的大學生很容易進入一個又一個陷阱中,而那些所謂的“免息”“低息”背后,藏著卻是不為人知的一面,加之大學生誠信缺失行為較為突出,導致不規范的校園貸引起的悲劇一起接著一起。
(一)在利息計算方面
通過了解愛學貸、分期樂、趣分期等各大校園貸平臺發行的校園貸產品,筆者發現,大多數校園貸產品實際的年化利率早已超過了20%,遠遠高于銀行貸款,甚至高于信用卡分期付款,接近于“高利貸”。考慮到大學生群體還貸能力有限,為減輕大學生還貸負擔,我們應創新校園貸產品利息計算方式,借鑒和引入銀行貸款和公積金貸款的考慮到本金遞減的利率計算方法,從而改變校園貸產品“高利貸”的本質,促進其逐步合法化、健康化發展。
(二)在降低風險方面
1.校園貸平臺應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在放貸之前,校園貸平臺應告知貸款學生所在學校,并取得學校同意后再放款。此舉不僅能使學校對借款學生進行信用評估,降低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同時學校會對該學生進行信用教育,給學生一定的心理上的還款壓力,這無疑可以有效地控制風險。
2.校園貸平臺可與信息平臺合作,為借款學生提供日常兼職或假期社會實踐信息。為大學生提供兼職機會,讓他們能擁有一部分自己的資金,可以提高其消費能力,這樣是一個將"抽血"變為"造血"的過程。也是提高大學生理財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比如,一些分期的企業對于沒能力還款的學生,為他們提供業余的兼職。
3.校園貸平臺可與保險公司合作。對于校園貸產品,大學生的個人信用是其唯一的擔保,有了保險公司參與,并不是保險公司代學生歸還貸款,而是通過發揮保險的職能作用,通過風險管控機制,進一步加強各風險管理參與者的溝通、協調與配合,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實施專業化的風險管理措施,降低風險,減少損失。
(三)在業務模式方面
由于分期公司的上游是電商平臺,一旦電商巨頭如京東、阿里進入分期市場必然成為他們的強大競爭對手。所以應逐步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進行前向一體化,擺脫對電商的依賴,完善供應鏈,防范風險。
(一)政府監管
首先,政府要設立一定的準入門檻,從源頭上減少不良校園網貸平臺的出現,也要對校園網貸平臺設定有效化、常態化的監管機制,防止校園網貸平臺毫無節制的發展,杜絕不當競爭帶來的虛假繁榮,對網貸平臺起到約束作用。其次,要對金融產品進行審核分類,盡量引導校園網絡平臺多幫助大學生去做學習培訓、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工作,這會讓校園貸行業的發展更加有序。另外,政府要繼續加快推進網貸行業協會的成立,完善網貸行業自律規章,讓校園網貸有法可依。
(二)學校方面
首先,應加強對在校大學生財商方面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各大高校應設定必修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第二,多給學生開誠信教育課程,強調信用的重要性,引導大學正常使用校園網絡借貸平臺這一金融工具。第三,提高其在信貸消費中的維權意識。如當其在信貸消費中權益受到侵害時應如何妥善應對與處理,如何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第四,對于學生學習、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借貸支出,在風險可控與個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應該鼓勵其嘗試與創新。
(三)家庭教育
單就“校園貸”在其成長過程中畸形的發展而言,和青年學生自身缺乏正確的消費觀、理財觀、責任意識、維權意識等主觀因素脫離不了關系。家庭加強對子女的消費習慣培養,減少子女過度奢侈消費。家庭應該多關注子女的消費需求,要對其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他們形成合理、科學的消費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盡管校園金融產品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廣大的在校大學生群體未來將會成為整個社會的建設群體和主流消費群體。隨著金融市場的創新發展,這一廣闊的市場將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針對目前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就此放棄,而是應該積極創新,開創更加適合大學生的產品,社會各部門群策群力,加強監管,使校園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健康發展。
[1]郭琳娜.大學生網絡分期消費產品發展現狀、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國市場,2015(16)。
[2]大學生賭球陷“校園貸”巨債跳樓曾4次自殺未遂[2016—03—18].[EB/OL]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