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3月5日,雷鋒紀念日。
就在2013年的這一天下午,雷鋒事跡的重要見證人、著名軍旅攝影家張峻在沈陽軍區舉行的學雷鋒座談會上發言時突發心臟病,倒在宣講雷鋒事跡的講臺上。
張峻的人生很簡單:前半生用相機拍雷鋒,后半生用生命講雷鋒。為雷鋒拍照是張峻一輩子的驕傲!在他家客廳的一角,有一尊扎著紅領巾的雷鋒半身雕像,眉目含情,栩栩如生。張峻的家,儼然一個別樣的雷鋒文史館。張峻生前曾在鞍山鐵西綠園小區接受過筆者近一整天的專訪。隨著采訪的深入,口若懸河的老人不時地起身,熟練地打開柜子,取出分門別類的圖片資料。
在張峻眼里,雷鋒在部隊里面沒有什么特殊,就是一個普通士兵,也是有缺點、有錯誤的。采訪中,一位可親、可敬、可學的雷鋒在老人的思緒中得到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雷鋒浮現在筆者的眼前,一段段真實的歷史片段昭然若揭。
而今,張峻82歲的生命定格在“留住雷鋒”的事業中。天堂里,他與戰友雷鋒相約……
1962年8月15日,于張峻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這天11點多,張峻剛吃完午飯回到宿舍休息,一位宣傳干事急匆匆來敲門:“雷鋒出事了!他被車軋了!”
“這不可能!”張峻一怔,趕緊跑回辦公室,抱了照相機就往撫順趕。
路不好走,車開了1個多小時。到雷鋒所在的運輸連時,已是下午1點多了,張峻先沖到事故現場。出事的地方,已經撒上白灰,還有血跡,砸傷雷鋒的帶鐵絲的柞木桿子,還在原地。
有關雷鋒犧牲的情況,一直有誤傳。張峻接受采訪時解釋說:“雷鋒的犧牲是一根晾衣服的柞木桿造成的,不是電線桿被碰倒而致死的。柞木桿子一下子打在雷鋒的右太陽穴,里面骨頭都粉碎了。當時請了一個沈陽軍區陸軍總院的腦科醫生,等他兩點鐘到醫院,雷鋒已經犧牲了。雷鋒的犧牲是喬安山往前開車時發生意外的,不是在倒車時發生的。有關不正確的說法,至今還在社會上流傳。”
當時,是張峻和沈陽軍區派出的工程兵政治部保衛處中尉助理員史寶光等乘吉普車去事故現場勘察、拍攝照片,最終確定這是意外事故。
張峻拍了幾張照片,就往醫院趕。張峻回憶說:“雷鋒到醫院是10點45分,搶救到12點05分,犧牲了。我到醫院太平間又拍他犧牲時的特寫,一直不相信他已經犧牲了……”
他沒有見到雷鋒最后一面,只在太平間看到了他的遺體,眼睛緊閉,鼻孔、嘴巴、耳朵都塞著紙。
接受采訪期間,張峻向筆者展示了雷鋒的兩張遺照:一張是已經犧牲的雷鋒躺在鋪著白床單的病床上,臉上干干凈凈的,僅在臉上包裹著紗布,仿佛僅是受了點輕傷而在安睡。四周圍滿戰友,大家的表情沉痛而驚愕。另一張是經過化妝的雷鋒面部遺容照——這張照片不曾公開披露。
戰士們給雷鋒戴上了軍帽,換上一套新軍裝,把遺體運回連隊,并擺放在一間活動室。為防止天熱遺體變壞,張峻和史寶光還特地買來4塊大冰磚鎮在雷鋒遺體身下。在雷鋒入棺時,他拍下了雷鋒的最后一個鏡頭,留下了雷鋒的遺容。
張峻拍完雷鋒的遺照后,就忙開了。作為治喪委員會成員,他要參與靈堂及追悼大會會場的布置,并親自擬寫雷鋒犧牲的通稿和挽聯。在那張《公祭雷鋒同志大會》照片上,看得到張峻書寫的橫額:“公祭雷鋒同志大會”和“學雷鋒、不怕苦、不畏難,以行動做紀念,爭當五好戰士”、“學雷鋒、對敵狠、對己和,化悲痛為力量,苦練殺敵本領”的挽聯。
雷鋒突如其來的離去,讓張峻陷入深深的懊悔:“直到犧牲,雷鋒都不知道,只差45天,他或許就可以見到毛主席。”
1962年6月上旬,已經調到沈陽軍區政治部的張峻聽到一個消息,軍區將派雷鋒作為代表到北京出席1962年的國慶觀禮,接受毛澤東的接見。
見到毛主席,一直是雷鋒最大的心愿。這個幼年就失去父母的苦孩子,9歲時家鄉解放,穿著軍裝的人把他送進了學堂,給他吃穿,告訴他“要感謝毛主席他老人家”。直到犧牲,他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有機會見到主席。張峻本來有機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雷鋒,可是話到嘴邊,忍住了。“怕萬一有什么變化,影響他的情緒。”一時為了穩妥的考慮,成為張峻終生的遺憾。
雷鋒現存于世的300多張照片中的223張,出自張峻的鏡頭。雷鋒是1960年1月8日參軍的,1962年8月15日因公犧牲,軍旅生涯共有951天。張峻說,他在這期間曾先后9次為雷鋒拍照,與他在一起相處79天,223張照片中黑白的199張、彩色的24張出自他手。
1960年8月下旬,時任宣傳報道助理員的張峻所在的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接到了兩封感謝信,其中一封來自中共遼陽市委。信中寫到,這一年的夏天遼陽遭受了一場特大洪水,一位叫雷鋒的戰士給他們寄去了100元錢,表示慰問。撫順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也接到了雷鋒的100元捐款。
熱愛生活的雷鋒還曾向張峻學習攝影。有一次,雷鋒在沈陽張峻家中向他討教攝影技術,對相機愛不釋手的雷鋒竟然大膽地為張峻拍照。第一張拍虛了,但按照張峻提示的室內“要用3.5的光圈、1/20秒的速度,對好焦距,三點成一線后,像打槍一樣按下去”,第二次按動快門,他便為張峻留下一張成功的肖像照片,這是他的第一張也是惟一一張攝影作品。“那時候我穿著背心,后來雷鋒就給這張照片起了個名字‘赤膊上陣。”張峻知道,雷鋒靠部隊津貼不僅買不起膠卷,更買不起相機,但積極學攝影的雷鋒的形象一直在他心頭縈繞。
雷鋒犧牲以后,張峻多次參加了總政治部在軍事博物館舉行的“雷鋒事跡展覽”,并參加了撫順雷鋒紀念館的創建工作,等等。在參與這些工作中,張峻思考最多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把雷鋒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他從那時開始,就有計劃地采訪學習雷鋒的好典型,還有那些和雷鋒有關的人。他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把雷鋒的精神留住。
張峻首先采訪了雷鋒的同班戰友喬安山、龐春學、于泉洋等,雷鋒班的歷任班長張興吉、曲建文等,還有雷鋒當年輔導過的學生孫桂琴、陳雅娟等。張峻還采訪過雷鋒的“干娘”張士霞大娘、雷鋒的入團介紹人、和雷鋒一起到鞍鋼參加支援建設的好友、當年在望城縣與雷鋒合過影的馮健姐姐、當年曾以筆名“黃麗”給雷鋒寫過信的王佩玲等。
為了讓雷鋒的影像資料能夠有一個完整的軌跡,張峻來到雷鋒的老家望城尋訪第一位給雷鋒拍照的人。在當地領導的幫助下,張峻找到了當地照相館的戴杰老人,老人很自信的說:“雷鋒最早的照片都是我拍的,因為當時望城只有我這一個照相館,全縣的照片都出自我的手,當然包括雷鋒的這些照片。”時間過去了幾十年,戴杰坦城地告訴張峻:“當時我對雷鋒沒有任何印象,因為有太多像他這樣的孩子來拍戴紅領巾的照片、畢業照片。不過,現在知道我曾經為這樣一個好人拍過照片我感到非常榮幸。”
張峻說:“雷鋒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我記憶里最真實、最平凡的人。”雷鋒犧牲后,他決心投入畢生精力“留住雷鋒”,追蹤拍攝雷鋒精神傳人,用各種形式讓雷鋒形象和精神永遠流傳。
當年在與雷鋒的朝夕相處中,張峻看到了雷鋒金子般的心靈。雷鋒的精神感染了張峻,使張峻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這也是促使他一輩子照“雷鋒”的一個重要原因。幾十年來,他拍攝了300多個學習雷鋒典型人物,舉辦了320多場雷鋒圖片展覽,給581臺學雷鋒的出租車掛“雷鋒照片”,做了1260多場(次)雷鋒事跡報告……他還自費制作了3萬個像章,“我每次坐公共汽車,誰給我讓座,我就給他戴上一個”。這是張峻個人所啟動的“留住雷鋒工程”,在宣傳雷鋒方面自費投入40余萬元。
在雷鋒生前,張峻采訪、報道了雷鋒的大量事跡,并拍攝了大量的珍貴照片;雷鋒殉職以后,張峻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雷鋒精神的追尋和宣傳,并以行動捍衛著雷鋒。生前,張峻曾提到,“雷鋒去世后,我收集別人留存的雷鋒照片,包括紀念雷鋒活動的照片、雷鋒傳人以及雷鋒班24任班長的照片或者底片有1413張。2011年9月,我將自己手中的這1413張照片、底片捐贈給了鞍山市檔案局,讓這些珍貴資料有一個好的歸宿。”
“我愿像雷鋒那樣做個小小螺絲釘”,張峻不止一次地說過,雷鋒是個有血有肉的青年,很普通、很平凡,誰都可以學。盡管老人身體已不如從前,但遇及與雷鋒相關的活動,他仍堅持參與。“雷鋒決定了我的一生,作為雷鋒的一個戰友,我沒有想到我的一生都和雷鋒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老人雖然患有高血壓,但是他每天仍然做著宣傳雷鋒的事情。他嘴邊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來延續雷鋒的生命。留住雷鋒,讓雷鋒的光輝形象常駐人間,留到永遠。
2013年3月5日,是毛澤東為學雷鋒題詞發表50周年紀念日。就在這天下午,沈陽軍區學雷鋒座談會正在進行,張峻正在作發言。誰也沒想到,他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點突然離世,很多人痛心不已。
“雖然已到耄耋之年,但我還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留住雷鋒的事業中。”這是張峻老人在講臺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正如張峻所言,他的一生就是在為宣傳雷鋒精神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