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吳金明
郭飛,中國雙擁聯合會常務副主席,江蘇省新沂市擁軍優屬聯合會副會長,曾被評為全國十佳擁軍人、全國愛國擁軍企業家、軍事訓練模范紅四連榮譽指導員等,預備役少校軍銜。
在新沂市323省道,大老遠就能看到“雙擁駕校”4個紅色大字,擁軍模范郭飛就是這個駕校的校長,一米六的小個子略顯胖,黝黑的皮膚印襯著一雙慈祥的小眼,看上去一臉憨厚。
駕校辦公用房的走廊上,一溜排開印證郭飛擁軍足跡的照片,從新沂周邊再到北京、海南島,從20余座軍營到多家光榮院……校長室陳列的一排錦旗和榮譽證書顯得分外耀眼和珍貴,似乎在述說郭飛不平凡的擁軍歲月。
為何取名“雙擁駕校”,緣于郭飛想實現與“兵”結緣的夢想。1968年,郭飛出生在新沂市一個頗有“軍味”的小鎮——炮車鎮。家境貧寒,但郭飛從小就崇拜軍人,最喜歡聽戰斗故事、看戰爭片,書包里除了課本,剩下的就是有關打仗的小人書,夢想長大后可以參軍。13歲時,他只身一人跑到10公里外的邳州張樓鎮“王杰烈士紀念館”,感悟革命戰士不畏犧牲、舍身救人的壯舉;16歲那年,他瞞著爹娘去報名參加被告知年齡太小不合格;18歲時再次報名參軍,因身高不夠被刷下來。

當兵無門,郭飛只好繼續安心地求學。畢業后,他在家種地,賣雪糕,到沙場做裝卸工和搬運工,但在他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兵之夢”,他說:“當軍人真的很不容易,犧牲很多、奉獻很大,見到軍人我就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崇拜和敬仰。”
郭飛義務擁軍要從2001年說起。“當時我有一輛二手昌河出租車,每次見到軍人都無償地讓軍人上車,無償為他們服務。”郭飛說,為軍人免費服務時間長了,部隊跟他認識的人也多了,于是邀請他到部隊看看。“記得第一次到軍營,在食堂看到戰士們吃飯時汗流浹背,心里很不是滋味。”郭飛于是默默地打量著食堂的面積,測量擺放空調的地方,第二天就花9600元買了兩臺柜式空調送到營門口。而那時,郭飛家用的還是價值200多元的吊扇。
送電器、送書籍、送健身器材……郭飛擁軍從不喊口號,但凡與“軍人”有關的人都當作親人。只要一有困難,郭飛總是說干就干、馬上就辦,第一時間想辦法幫助解決,而且年年如此,從未停過,這倒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也因此被部隊官兵和軍屬親切地稱為“民間的后勤部長”。
“巍巍馬陵鑄軍魂、濤濤沭河潤民心、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這首由郭飛作詞的雙擁駕校之歌,一直在駕校傳唱,也成了立校之本。他公開承諾,所有退伍軍人和軍人家屬學駕駛一律減免一半學費,學校的教職員工主要從退伍兵中招收,既讓退伍兵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也減輕了政府的安置負擔。郭飛常說,擁軍不能只停留在給錢給物上,更要注重挖掘擁軍深度,為幫扶對象發展后勁撐高“天花板”,做好精神向導。
對“軍事訓練模范紅四連榮譽指導員”這個稱謂,郭飛看得最重,對被授予預備役少校這個軍銜,他感到責任很重:“我也是部隊的人,更要為改革強軍當好‘得分手”。作為榮譽指導員,他說就要履行好指導員的職責,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不管有多忙,對“紅四連”堅持做到“四個一”:每逢新戰士入伍,他都到連隊鼓勵他們安心軍營生活;每逢老兵退伍,參加一次老兵歡送會,鼓勵他們離開連隊后不要忘記連隊的培養教育;每逢八一、春節等重大節日,都到連隊進行一次慰問;每逢有戰士過生日,他都記在心里,到了春節和他們過一次集體生日。“一名退伍的藏族戰士曾送給我一條哈達,印象特別深,臨走時緊緊地抱住我,我當場哭了。”
很多戰士說,郭飛既是他們集體的一員,更是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大哥哥。上等兵王靖峰來自單身家庭,從小由奶奶帶大,性格孤僻,郭飛得知后,主動和他結對子,開展經常性心理疏導,如今小王性格變得開朗起來,訓練熱情也足了。
作為預備役少校,郭飛另一個職務是某預備役營車輛助理員,雙擁駕校是預備役師掛鉤的“運輸裝備保障點”,他時刻把自己當軍人看,每逢重大演訓活動,他都參加,還安排駕校的教練員和車輛齊上陣,做好支前保障工作。

雖然經營著一家駕校,但郭飛的日子并不富裕,父母、兄弟姊妹都在家務農,愛人、孩子也沒有工作,父母親都患有癌癥,每月要花費二萬多元醫療費,全家人的負擔落在他一人肩上。“家里生活不講究,幫助別人卻一直沒停。”郭飛的妻子孟祥麗說,郭飛平時生活節儉,甚至戒掉了喝酒的習慣,對他的擁軍行為一開始我們很不理解,親戚朋友說他有點傻,可他這么執著地追夢,我們也慢慢理解,并加入了他的雙擁事業。“讓子孫繼續擁軍,傳承下去!”郭飛常常在家里這樣說,家里人受其熏陶也常給他“打下手”,忙得樂此不疲。
既“請進來”、又“走出去”,郭飛在雙擁之路上越走越遠。“賈媽媽您好,真的很高興來拜訪您……”郭飛曾專程來到泰安,向全軍擁軍模范、全軍英模代表賈美榮“取經”,討論交流心得和經驗,給自己制定完善4項擁軍機制;郭飛曾到臨沂看望被譽為“新時期的沂蒙紅嫂”朱呈镕,受她“把擁軍當作永不下崗的職業”事跡中深深感染,回來后進一步規劃了自己的擁軍“路線圖”;一次,全國擁軍模范錢立玲來到雙擁駕校,郭飛和她促膝長談整整半天,在共敘雙擁情中探討如何把雙擁品牌做大做強……
“官兵的憂心事就是我的份內事。”干好擁軍事業,郭飛的緣由很簡單:沒有軍人的保家衛國,就沒有完美現在幸福的今天,我們必須感恩時代、感恩社會、感恩人民。有人曾向郭飛說可以花錢買榮譽、買頭銜來擴大影響力,都被他一一拒絕。相反,郭飛通過自己干的實事去影響帶動身邊人加入擁軍接力,擴大擁軍“同心圓”,為改革強軍添磚加瓦。
“歡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都加入到愛國擁軍的隊伍中來……”郭飛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是雙擁的故事,他類似用這樣的口號標語擴大經營雙擁“朋友圈”。許多企業家在郭飛帶動下先后參與義務擁軍活動;駐地雙擁出租車隊伍越來越壯大,免費為現役軍人和復轉老軍人提供接送服務,受到社會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