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蕾
摘 要: 本文對流行構式“你盡管X,Y算我輸”的句法進行了描寫,從語言邏輯的角度對其意義進行了分析,將該構式分成了一般性結構和反語性結構兩種類型。
關鍵詞: 語用推理 語言邏輯 “你盡管X,Y算我輸”
一、引言
2017年上半年,有一個“你盡管X,Y算我輸”結構(如“你盡管猜,猜中一個套路算我輸”。)迅速躥紅于網絡并被廣泛使用。那么,這個結構的意義是什么?這個意義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它會被大家在網絡中大量使用?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①。
下文中出現的邏輯符號分別為:→(蘊涵)、┐(并非)、?圮(等值)。
二、來源和運用
(一)來源
“你盡管X,Y算我輸”結構源于一條微博:“后天上午考兒科,現在還沒開始看。畢竟教授說,你盡管復習,考到了算我輸。”這條微博經眾多網友轉發和討論爆紅,其中部分網友做出相關表情包,圖中有一老師的漫畫,并寫有“你盡管復習,考到了算我輸”。后來,網友通過替換圖中的文字,很快做出了更多版本的圖片,如“朋友圈”版的“你盡管發自拍,有人點贊算我輸”、“錦鯉”版的“你盡管轉發,有用算我輸”等。直到今天,各種版本的“你盡管X,Y算我輸”被大家熱議并廣泛運用。
(二)運用
截至2017年12月15日,我們根據百度搜索引擎對“你盡管X,Y算我輸”結構的100個相關詞條進行研究可以看出,該構式的使用情況大致有如下三種:
1.解釋該結構的出處
例:(1)“你盡管XXXX算我輸的出處你盡管算我輸是什么梗”?(2017-01-24手游網)
(2)“你盡管是什么梗?你盡管算我輸出處是什么”?(2017-01-16皮皮養生網)
2.提供或尋求含有該結構的表情包
例:(3)“你盡管XX系列表情大全高清完整打包版【無水印】”。(2017-01-13東坡下載)
(4)“你盡管算我輸全套GIF表情包圖”。(2017-02-24夠搞笑網)
3.以該結構為新聞或視頻標題
例:(5)“你盡管采訪,多說一句算我輸”。(2017-03-23愛奇藝網)
(6)“你盡管點進來,有套路算我輸”。(2017-04-22搜狐網)
(7)“關于杭州的20條冷知識!你們盡管猜,知道5條以上算我輸”!(2017-04-22新藍網)
這些詞條分類的具體數量和占比可見下表:
三、句法和意義
(一)“你盡管X”的句法和意義
“你盡管X,Y算我輸”結構由“你盡管X”和“Y算我輸”兩個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你盡管X”中“X”基本為動詞和述賓短語,副詞“盡管”使該分句帶有祈使的語氣,表示不用有什么顧慮,放心做某事,如:
(8)楊淑慧也說:“你盡管說,我們是老姊妹了,在任何情況下,我保證你姐夫決不加害于你。”
(9)朱海鵬雙手交叉,枕在腦后,點著頭說:“你盡管問,再尖銳的問題,我都會正面回答。”
(二)“Y算我輸”的句法和意義
后一個分句“Y算我輸”是假設關系的復句或緊縮格式,表示假設的部分既可以是主謂結構,又可以是非主謂結構的謂詞性成分,例如:(畫線部分即假設部分)
(10)你盡管賣安利,我能入坑算我輸。(主謂結構)
(11)你盡管發朋友圈,有人理你算我輸。(兼語結構)
(12)你們盡管加班,漲工資算我輸。(動賓結構)
(13)你盡管買買買,買得起算我輸。(述補結構)
(14)你盡管點開,好看算我輸。(形容詞)
(15)你盡管減肥,你要是瘦了,算我輸。(分句)
例(12)—(14)可以擴充轉成更完整的表達,如例(12)可以擴充成“你們盡管加班,老板給你漲工資算我輸”。這表明假設部分無論句法上有何區別,在意義上都是完整的命題。
“Y算我輸”的固定成分“算我輸”出現在比輸贏的語境中,例如:
(16)確實厲害!我是個很有運動家風度的人,今晚的斗嘴算我輸。
(17)李世民道:“我們也來比賽一下,好不好?各飛一次石片為一回合,只要我沒打滅,不管你有沒有打滅,都算我輸;只要你能打滅,不管我有沒有打滅,都算你贏。怎么樣?”
(18)“敢打我,你活得不耐煩啊!”說著,他就把手伸到她的腰間不停地搔她癢。逸萍連忙爬起來,躲開他的手,朝車子的方向跑去。云飛笑著追過去,在他車子的旁邊抓住她。“算我輸了”。逸萍看他還不停手,只好氣喘吁吁地投降。
例(16)中,“斗嘴”本就是一場爭斗,有輸贏之分,說話人在此用“算我輸”承認自己輸了。例(17)中,說話人與聽話人約定一場用石片滅燭火的比賽,以自己沒打滅燭火作為輸的標準。而在例(18)中,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并沒有明確約定的比賽,而是一對情侶在打情罵俏的過程中,女方受不了男方的撓癢,因此用“算我輸”制造出一個爭斗的語境,并自愿認輸以此求男方停下手中的動作。
(三)“你盡管X,Y算我輸”的意義
關聯理論認為話語理解過程中的推理只涉及演繹性推理,下面我們嘗試用這種方法對“你盡管X,Y算我輸”的意義進行分析。
上文我們提到,“算我輸”出現的句子即使沒有直接說出有比賽、論輸贏的前提,但預設了有賭斗。同樣在“你盡管X,Y算我輸”中也類似,如“你盡管復習,考到了算我輸”。這個句子,老師說出這句話相當于和學生打了一個賭:如果會考到某內容,那么我會輸。這種假設關系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命題,而正常情況下,只有認為自己會贏才會參與打賭,即老師認為“我不會輸”,所以根據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就會出現如下推理結果:
(19)a.會考到→我會輸(句義)
b.我不會輸(語用前提)
c.所以不會考到(結論)
也就是說,當老師說“你盡管復習,考到了算我輸”時,老師的意思是“不會考到”。另外,在一般的認知中,老師和學生談到考試與復習的關系時,會有如下定識:
(20)a.如果會考到,那么要復習。
b.只有會考到,才要復習。
由(20a)和(20b)綜合可知,“會考到”與“要復習”互為充要條件,也就是說:
(21)會考到?圮要復習
根據這個充要關系及(19c)“不會考到”的結論,我們又可以做出如下推理:
(22)a.會考到?圮要復習(語用前提)
b.不會考到(語用前提)
c.所以不要復習(結論)
即老師說“你盡管復習,考到了算我輸”,字面意義是讓學生復習某內容,但根據語用推理得出的結論(22c)可以看出結論與字面意義相反,老師是告訴學生不要復習某內容,并且有十足的把握不會考到這個內容,所以這個例子中的前一分句是反語性祈使句。
但我們還不能說“你盡管X,Y算我輸”的含義就是說話人告訴聽話人不要X。試比較以下兩個句子:
(23)a.你盡管復習,考到了算我輸。
b.你盡管復習,沒考到算我輸。
(23a)和(23b)兩句話雖然只有Y部分不同,但(23b)的含義并不是“不要復習”,而是“要復習”。(23b)的推導過程和(23a)不同:“會考到”與“要復習”互為充要條件,所以(23a)中的X與Y互為充要條件,但(23b)中的Y“沒考到”與(23a)中的Y“考到”是矛盾關系,因此顯然與X“復習”不是充要條件關系。但與(23a)一樣,(23b)根據“Y算我輸”也有如下推理:
(24)a.Y→我會輸(句義)
b.我不會輸(語用前提)
c.所以┐Y(結論)
這里的“Y”是“沒考到”,因此“┐Y”是“會考到”。而根據“會考到”與“要復習”之間的充要關系,又可知:
(25)a.會考到?圮要復習(語用前提)
b.會考到(語用前提)
c.所以要復習(結論)
由此可見,(23b)的含義與(23a)恰恰相反,即說話人讓聽話人要復習,并且確保會考到某內容。
根據對上面兩個例句的分析,我們可以把“你盡管X,Y算我輸”從言語交際目的上分為兩類:一般性結構及反語性結構。一般性結構即為說話人的目的是讓聽話人“要X”,反語性結構則是說話人有意讓聽話人“不要X”。但這兩類也有共同之處——說話人對┐Y的肯定。如一個以“你盡管聽,聽完算我輸”為名的視頻(愛奇藝2017-02-17),該標題就是一般性結構,它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學生在寢室通過網絡唱歌給網友聽,但該學生走音十分嚴重,頗有搞笑的效果。“聽完”蘊涵“聽”,但“聽”不蘊涵“聽完”,所以這句話中X與Y不是充要條件關系。和(23b)一樣,我們可以做出如下推理:
(29)a.聽完→我會輸(句義)
b.┐我會輸(語用前提)
c.所以┐聽完(結論)
推理得出的“┐聽完”是動結式,對其做否定只能否定結果部分,所以這個推理的結論是“聽而不完”,即說話人的意思是讓聽話人去聽,同時肯定聽話人聽不完。視頻網站以此為視頻標題起到了暗示網友點開去聽的作用,增加了該視頻的點擊率。再如“你盡管集福,領到一塊錢算我輸”(2017-01-21搜狐一新聞標題),這則新聞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支付寶推出的“集五福”活動,網友發現在此次活動中很難領到現金,因此新聞以此為標題。在這句“你盡管集福,領到一塊錢算我輸”中,我們也可以做出與上述(23a)類似的推理:句中的“領到一塊錢”是“能領到錢”的意思,根據以下定識:
(26)a.如果集福,那么能領到錢。
b.如果能領到錢,那么集福。
可知“集福”與“能領到錢”之間是充要關系,符合“X?圮Y”。又根據說話人認為自己不會輸的常識,可以得出:
(27)a.能領到錢→我會輸(句義)
b.┐我會輸(語用前提)
c.所以┐能領到錢(結論)
這里的“┐能領到錢”與“集福?圮能領到錢”一起可以得出:
(28)a.集福?圮能領到錢(語用前提)
b.┐能領到錢(語用前提)
c.所以┐集福(結論)
因此,這則新聞標題就屬于反語性結構,傳遞了“不要集福”的意思,以此提醒廣大網友“集五福”只是一種娛樂,得不到現金的利益。
那么,既然上文我們說到“你盡管X,Y算我輸”的說話者認為自己不會輸,而根據我們對打賭的一般認識,“Y算我輸”與“不/沒Y算我贏”真值相同,那么原來的結構是否可改成“你盡管X,不/沒Y算我贏”呢?我們看下面兩組例句:
(29)a.你盡管復習,考到了算我輸。
b.#你盡管復習,沒考到算我贏。(#表示這個語句語用上不恰當)
(30)a.你盡管復習,沒考到算我輸。
b.#你盡管復習,考到了算我贏。
之前其實已經提到,“Y算我輸”能推出“┐Y”,即“不(沒)Y”,并且這個推理是根據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得到的肯定結論。如果該結構改成“你盡管X,不(沒)Y算我贏”,根據說話人認定自己會贏的語用前提,那么會有如下推理:
(31)a.┐Y→我會贏(句義)
b.我會贏(語用前提)
c.無必然結論
肯定后件無法肯定推出任何結論,所以更改過后的“不(沒)Y算我贏”不能確定是否Y及要不要X,這顯然沒有達到成功的言語交際。
當然這個推理還有另外一種思路:既然“Y算我輸”與“不/沒Y算我贏”真值相同,根據一般的演繹推理規則,可以用“Y→我會輸”替換(31a),構成如下推理:
(31)a.Y→我會輸(根據句義做等值替換)
b.我會贏(根據句義調用的語用前提)
c.┐我會輸(根據b做等值替換)
d.所以┐Y(結論)
雖然這個結論與原結構“你盡管復習,考到了/沒考到算我輸”得到的結論相同,但是需要更多的推理步驟,也就意味著要聽話人付出更多的心力,因此志在優化關聯的說話人不太可能選擇這種說法,可見原結構不能做出這樣的更改,我們在實際語料中未找到“你盡管X,Y算我贏”這樣的用例。
四、作為構式的“你盡管X,Y算我贏”結構
隨著互聯網在現代生活中地位的日趨提高,眾多流行語進入大眾生活,其中一部分很快失去熱度而不再被大家使用,另一部分則一直被運用于之后的交際中,“你盡管X,Y算我贏”就屬于后者,那么它是否已經成為一個構式了呢?
關于構式的定義,陸儉明(2016)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構式的本質特點是什么”。他羅列了Goldberg對“構式”的前后兩個定義②,并對這兩個定義的意思進行了闡釋,然后他提出了應對構式作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的說法,指出構式語法理論分析的是按狹義理解的那部分,即“所表示的語法意義具有不可預測性或者說具有不可推導性的句子格式”。
根據上面我們對“你盡管VP1,S/VP2算我輸”這一形式的分析,可以知道這一形式整體意義具有不可預測性,它并不能從字面看出說話人的目的是讓聽話人VP1或不要VP1,需要聽話人進行一定的語用推理才能得出這一形式的真正意義,因此我們認為“你盡管VP1,S/VP2算我輸”符合上面對構式的定義。
五、結語
不管是一般性結構還是反語性結構的“你盡管VP1,S/VP2算我輸”構式均已被大量使用于人們的網絡交際中,許多網友喜歡在網絡聊天過程中使用帶有該構式語句的表情包,新聞媒體更是大量將它用于新聞或視頻標題中以博取點擊量。我們認為該構式流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出現能夠激活一個賭斗的語境,放在新聞標題中又能增加對話的感覺,因此達到了更多的語境效果,達到了成功的言語交際。
注釋:
①文中例句均選自CCL語料庫、bcc語料庫及百度搜索引擎。
②定義一:C是一個構式當且僅當C是一個形式-意義的配對
定義二:任何語言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從其組成部分或其他已經存在的構式中得到完全預測,就應該被看作一個構式。此外,即使有些語言格式可以得到完全預測,只要它們的出現頻率很高,這些格式仍然會被語言使用者作為構式存儲。
參考文獻:
[1]丹·斯珀波迪埃玨·威爾遜,著.蔣嚴,譯.關聯:交際與認知[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1.
[2]陸儉明.構式語法理論有待深究的三個問題[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