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
【摘要】目的 探討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時機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構及心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行擇期經皮冠脈介入手術,觀察組則行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及半年后復發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二尖瓣壓力差(mMPG)、肺動脈平均壓(mPAP)、左室舒張末徑(LVDED)、左室收縮末徑(LVSED)、左房內徑(LA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半年后患者再發心衰住院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時間的選擇對臨床療效具有顯著的影響,急診手術的優越性更高,具有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重構的作用,同時復發率更低,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關鍵詞】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時機;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構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急癥,主要是由于長期的重度心肌缺血導致心肌的急性壞死,病情嚴重,進展迅速,會使得患者的心功能顯著減退,甚至在短期內導致患者死亡[1]。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治療,但關于手術時間的選擇尚無統一的定論,有學者研究表明,與擇期手術相比,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手術能更好的提高臨床療效,對進一步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構和心功能具有重要意義[2]。為進一步探究不同手術時機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應用價值,現進行如下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變在前壁36例、下壁24例、側壁2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48~76歲,平均61.3±11.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在發病8~24 h內行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手術置入支架,對照組在發病后24 h后擇期行經皮冠脈介入手術置入支架。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6.O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和血液動力學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mMPG、mPAP、LVDED、LVSED、LA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復發率對比
手術治療半年內觀察組復發心衰在住院4例(10.0%)明顯低于對照組9例(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重,并發癥多,且臨床死亡率較高,因此,及時的治療干預措施對改善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本病治療的關鍵在于發病后恢復左室重構的功能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而左室重構的功能恢復又會對預后產生重要影響,可作為預測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3]。經皮冠脈介入術通過置入支架,不僅能夠使擴大的左室容量逐漸恢復正常,從而增強心臟的射血能力,并實現狹窄阻塞的血管再通,恢復心臟的正常供血,因此對恢復正常心肌功能,為病變心臟組織提供側枝的血液供應,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對改善預后具有積極作用。由于本病屬于臨床急癥,早期的介入治療可逆轉受損的心肌細胞,因此,擇期手術可能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耽誤病情。在本研究中,通過采用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手術,觀察組術后mMPG、mPAP、LVDED、LVSED、LAD以及術后半年內復發在住院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也證實了手術時機的選擇對改善患者左室重構及心功能具有顯著的影響,相較于擇期手術,急診經皮冠脈介入術為患者治療爭取了時間,避免了長時間心肌梗死缺血對心功能的進一步損害,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與陳玉善等4]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時間的選擇對療效具有顯著的影響,急診手術的優越性更高,具有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重構的作用,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濱和,田小平,徐海年,等.不同時段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構的影響[J].濰坊醫學院學報,2012,(5):343-346.
[2] 陶 翠,康 健,張 妮,等.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時機的選擇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構及心功能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6):5172-5174.
[3] 胡桃紅,劉曉玲,任江華.不同時間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 中華醫學雜志,2011,91(16): 1108-1111.
[4] 陳玉善,張 燕,趙秋菊.急診和擇期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構和功能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07,5(7):493-495.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