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 曳

我家離灣仔街市不遠。搬來沒多久,家里的菲傭已經通過買菜時和其他菲傭的交流獲得了許多情報:哪家的肉最新鮮,哪家有別家沒有的時令蔬菜,豆腐攤的母女倆總是比別家攤位多歇一天……
有一日她帶我去買菜,一路上熟門熟路地告訴我各種情報。其實,我雖然愛下廚,但是菜場采買心得實在不多,比如說她指天發誓豬肉最新鮮的那家,除了任何時候去都有長隊以外,豬肉和別家比我確實看不出什么差別來。
那個號稱更新鮮的魚頭攤前也是人頭攢動,一群老阿姨擁在攤前。攤后三四個人,每個人都在招呼客人,或是逮魚,或是殺魚,都忙得很。我便站在一旁,看菲傭殺進了老阿姨的重圍里。
看了一會兒,我看出了點問題。這攤后的4個人里,3個都是五十幾歲的大叔,卻有一個看起來不過20歲上下的年輕后生混跡其中。大叔們的黑膠皮圍裙里大多是看起來年代久遠、已無法辨別顏色的T恤衫,這年輕人穿著深藍色的短袖T恤,即使只有袖子和領口露在那巨大的黑膠皮圍裙外,還是可以看出它的干凈整潔,也許還能聞到一點點肥皂粉的味道。
大叔們撈魚、殺魚、刮鱗、去腮,有時甚至還幫著去骨,再套上兩層塑膠袋,收好錢,也不過是一轉眼的事兒。這年輕人大約是新手,他賣一條魚,別人能賣三條不止。可是沒辦法,老阿姨們情愿在攤子前杵著也要照顧他的生意。為什么呢?因為他長得像鄭伊健!
菲傭提著魚頭出來,我問她:“這個攤子生意好,真不是因為有靚仔賣魚的緣故?”聽了我的問話,這位1983年就來港做傭工,什么世面都見過的老阿姨臉上有一抹可愛的神色,有點興奮,又好像有點羞怯的樣子:“He is new!”
這就算是回答我了。我們倆交換了一個眼神,都明白其他的不必再說。在菜場這種服務人員平均顏值60分以下的地方,忽然出現這等鄭伊健一樣的人物,端的是鶴立雞群。
如果是30年前,不知道這位賣魚小哥會不會像鄭伊健一樣被發掘去TVB當藝人,畢竟,周潤發長在南丫島,鄭伊健在土瓜灣長大,劉德華做過理發師,而梁朝偉出道前賣過電器。前陣子看新聞,還有人說鄭伊健不能和梁詠琪終成眷屬,除了“雙琪奪面”的長久負面效應外,還有鄭伊健和梁詠琪之間存在的底層和中產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傳說中鄭伊健沒什么事業心,中年后也仍然是個喜歡看電視、打游戲的宅男,和富裕家庭長大、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梁詠琪實在沒有什么共同語言。可能是他早生了十幾年,又或者是確實沒有事業心的緣故,今日的娛樂圈,只靠一張臉混得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的男明星怕是一只手都數不過來,從香港北上淘金的也不是沒有,但我真的好久沒聽說過鄭伊健有什么新聞了。
不過我還是想,這個小哥顏值如此突出,會不會像西門汀的林青霞一樣,就算是在菜場賣魚也還是會被“星探”發掘出來呢?懷著這種八卦的心情,我隔一陣去買菜,就總是繞到那個攤子去買個魚頭或買條鯽魚什么的。小哥有時候在,有時候不在,但還是在的時候多。轉眼兩年多過去,他的業務水平跟那些老爺叔們差不多了,黑膠皮圍裙里的T恤衫似乎也沒有從前那么干凈了,更重要的是,他還在賣魚,并沒有真的被TVB發掘去。
我覺得有點可惜。明星的時代大概是過去了,現在是“網紅”和流量的時代。TVB也漸漸式微,不需要多看娛樂新聞也知道,現在TVB的演員光靠演戲簡直是不可能在香港這個地方糊口的。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講TVB某著名配角演員一直要靠業余做體力活兒貼補家用。也許,賣魚小哥其實已經被TVB發掘去,只是還需要這一份副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