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趙
在人來人往的超市里,一群孩子分外引人注目。他們只敢用眼角余光偷偷觀察周圍的一切,一不小心與其他顧客的目光交匯,他們便努力地將頭低下去,再低下去。當內心的惶恐與周遭的喧囂相遇,有的孩子因為慌不擇路而撞翻了貨架,害怕地蹲在地上不敢起來。這時候,一個溫柔的聲音響起:“孩子,沒關系!老師幫你,咱們把東西一個個撿起來,他們不會怪咱們的。”這個聲音的主人就是浙江省玉環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金小義,這群特殊的孩子便是學校來超市“上課”的學生。
近年來,培智學校招收的學生功能障礙類型趨于多樣化,出現了中、重、極重度以及多重殘疾智力落后兒童共存于校的情況。玉環市特殊教育學校的90名孩子智商水平在30-70 之間,學生間差異很大,總體學習能力低下,入學前與外界接觸極少。在金小義看來,融合是特教發展的趨勢,這群特殊的孩子最終還是要回到社會的,因此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在這里,“教育回歸生活”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的方向。從2009年建校至今,金小義校長打開大門辦教育,吸引了團縣委、巡特警、消防大隊、慈善總會、普通中小學、醫院、玉環義工等來自100多家單位、學校、企業、愛心團隊和志愿者近千人走進特校,了解特殊教育學校,了解特殊兒童。
生活主題教學是學校的特色工作之一, 學校采取“主題單元”式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學業知識、家庭生活環境、行為常規等三個方面入手,了解學生的優劣勢和特殊需要,并采取三種教學模式組織生活教學,即家政教學、生態園教學和外出實踐教學。
家政教學。家政教育即生活教育,衣食住行均包含在內。智障學生要學會生存,首先必須學習掌握相關的生活技能。為此,學校開展的家政教學的內容主要有兩部分:烹飪、糕點。烹飪課程被列入課表,每周安排課時和專任教師進行教學指導;每周二、三下午開展糕點興趣課,組織學生學習糕點制作,并進行實踐。
生態園教學。綠色種植活動是一種集動手動腦、耕耘收獲、陶冶情操于一身的活動。學校開辟了“綠色生態種植園”,開展《綠色種植,健康你我》主題實踐活動。老師為學生準備了各種秧苗(黃瓜、白瓜、玉米)、種植工具(小鋤頭、小鐵鍬、小鏟子、灑水壺),帶領孩子們播種、施肥、除草、澆水……不僅激發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也為他們日后進入社會,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外出實踐教學。課堂內的教學為學生創設的生活情境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技能的需求。為開闊學生視野,學校組織中高段學生進行外出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去人民醫院體驗醫院就醫的流程,去餐廳就餐學習社交禮儀,去超市購買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去菜場買菜了解價格信息等。這些活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鍛煉了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及社交能力。
在玉環特校,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有著完全不同的教育策略,腦癱、自閉癥、發育遲緩、唐氏綜合征,哪怕是同一類型的,他們的起始能力和發展能力也會千差萬別。因此,如何開展個別化教育成了學校一直面臨的難題。在金小義校長看來,特殊教育不能僅靠愛心和耐心來支撐,唯有專業才能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幫助。

>> 校園一角
這幾年,學校立足教師實際,開展訓前調研,了解教師需求,舉行“每季一影、美麗故事、讀書交流”等三大師德主題培訓,并定期多次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一方面,學校積極參與重慶向陽兒童康復中心關于個別化教育的相關培訓。2013年,學校首次派陳曉老師到重慶授評山莊參加“個別化教育IEP制定與實施的集中營培訓”,時間長達一個月。陳老師回校后,緊鑼密鼓地對所有老師進行了二次培訓。就在當年的下半年,學校便開始大刀闊斧嘗試為每一個孩子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2017年4月,學校再次派相關老師帶著問題和困惑赴重慶授評山莊接受了第二次為期一個月的“培智教育咨詢教師工作營培訓”。
另一方面,針對學校都是年輕教師,缺乏經驗的實際情況,學校聘請了臺灣專家王道偉教授,每年來校進行至少一周的講座,為年輕教師答疑解惑,指引方向。現在,王道偉教授講解的“如何進行雙溪量表的評測”,為以往老舊的低效率的測評方式提出了許多改進的建議,讓老師能在詳細了解學生能力的同時,還能更有效率地完成評估。他利用多個重大實驗與教學經驗故事來為老師講解如何進行IEP目標的制訂,并表示:“IEP目標的來源是老師在教時要發現學生不會,這也是老師的職能,因此教材要有層次,要顯而易見,從易到難。”
如今,學校形成了如下的個別化教育實施流程:分班進行個別化(雙溪測評量表七大領域)測評;測評結果分析;結合非正式評量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召開研判會,與家長共同探討個別化教育計劃;結合家長意見對個別化教育計劃進行修改;確定主題、選擇教學內容;根據課程安排實施教學。“基礎理論培訓+專家引領”,使學校的個別化教育工作不斷完善,老師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長足進步。

>> 玉環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在參加生活實踐課
學校環境是師生最直接、最具體、最熟悉的生活體驗場所,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內涵,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學校確定了“讓每一朵花都在陽光下綻放”的辦學理念,以培養智障兒童自尊、自愛、自理、自立能力為辦學宗旨,全面構建“小而精致、暖且溫馨”的校園文化環境。
學校專門成立了校園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校園文化的創建工作。走進玉環特校,綠樹、紅花、青草點綴其間,色彩明麗,線條簡潔,處處都顯示著設計者的細心與靈動。在“讓每一朵花都在陽光下綻放”的思想統領下,學校以溫馨、陽光、安全、人性化為切入點,將戶外落地景觀文化布置、室內文化布置、樓梯文化三大部分囊括其中,為全體師生創設出既安全舒適,又美觀豁達的校園文化環境。
走進玉環特校,綠色藤蔓蜿蜒而上,木制棧道點綴其間。戶外運動場地劃分為運動區和游戲區,操場上鋪設有軟性塑膠,教學樓后的空地被規劃成種植園,并設有小景布置,兼顧了活動、休閑、學習等功能,激發了孩子生活、學習的興趣,使整個校園內涵更加豐富。廣場中間以學校辦學理念為核心,重新設計了主題性更強的主景觀,結合墻面及木質創意花箱,增強了廣場的文化內涵。進入教學樓,門廳背景設計成“自強、厚德、平等、博愛”的校訓文化墻,將老師們的照片點綴其間,彰顯出“仁愛、快樂、專業”的優良師風。走廊里以天藍色為底色,在樓梯底角設置了趣味小空間,使得平時管理及衛生死角成為功能豐富又有學習性、趣味性的場所。學生來自全玉環各地,教師來自臺州市,為加強對玉環的了解,學校還開展“我愛我家”的生活融合教育,東樓梯設計各鄉鎮的簡介和圖片,西樓梯設計學校舉辦的各類節日活動圖片,真正做到美感與人文相融,實用與溫馨并存,從而使學校成為師生的樂園。
讓每一朵花都在陽光下綻放!在金小義校長的帶領下,玉環市特殊教育學校先后獲得了臺州市“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玉環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二十多項榮譽稱號。如果有一天,一個特殊兒童或者成人走在路上不再引人注目,去超市購物、去醫院看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他們的生活常態,那將是社會進步的一大體現,更是特教學校最引以為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