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暢
(重慶工商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重慶 400067)
經濟學科是一門與社會實際緊密相關的應用學科,但目前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培養仍以課堂講授為主,實驗教學發展緩慢,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實驗方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開展經濟學科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已成為經濟學教學發展的新方向,對于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利用現代計算機仿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通過創造虛擬仿真實踐環境,再現、模擬社會經濟活動,使學生在虛擬仿真的環境中模擬實踐,加深對經濟專業知識的理解,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經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5]。
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2015年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5〕24號)要求,我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作為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以此深化經濟實驗教學改革,以培養提升學生的分析力、創造力、領導力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利用信息化手段,圍繞“專業群導航+O2O協同育人”建設理念,構建了以能力為導向的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使學生在虛擬中實驗經濟,在仿真中提升能力。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是培養高素質經濟專業人才的重中之重[6]。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的構建,應以滿足信息化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需求為目標,遵循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知識積淀和能力養成規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層次培養為主線、以專題設計為導向,通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O2O 操練等方式,切實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經濟學科培養的人才,既包括從事理論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也包括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兩類人才均需要具有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能 力及創新能力[7]。遵循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規律,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力、創造力、領導力、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按照“人才需求—能力分析—項目設計—課程研發—體系構建”的思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設計研發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和課程,構建基于能力培養的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
按照學生學習階段的不同,遵循從淺到深、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遞進思路,構建由基礎型、綜合型、創新型、競賽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組成,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滿足學生個性興趣為一體的多層次虛擬仿真實驗項目體系,形成層次分明、逐級推進的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
繼承性地打破現有經濟類專業和課程設置限制,按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經濟類學科專業方向進行整合,按照“專題導向+專業群導航”的構建思想,組建統籌經濟類專業的專業群,開發與專業群對應的經濟類專題,有效解決專業融合人才培養問題,形成虛擬與真實相結合、線上與線下一體化的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見圖1)。
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的設計,既要滿足從事 科學研究的能力需求,使學生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系

圖1 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
統掌握研究工具和方法,又要滿足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需求,提供學生從事實際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訓練。因此,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應同時包括提升理論水平的基礎型實驗課程和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的綜合型、創新型實驗課程,使學生盡可能的接近現實經濟現象,在高度仿真的工作環境中體驗與現實相同的工作流程、業務內容及業務考核方式[8-11]。
基于上述分析,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按照“專業群—專題—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虛擬仿真實驗課程”的思路構建體系框架(見圖2)。將經濟類專業統籌劃分為不同的專業群,形成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專業集群,針對每個專業群的專業特色和能力培養需求設計研發與其相對應的經濟類專題,每個專題內按照能力導向原則,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多媒體和云技術等技術支撐設計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形成由基礎型、綜合型、創新型、競賽型等不同類型實驗項目組成的虛擬仿真實驗項目體系,將實驗項目整合為實驗課程,最終形成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

圖2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框架
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下設經濟學、管理學和創新創業3個分中心,服務全校10個經濟管理類學院、35個專業、14 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心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資源集成化、實驗云端化、交互可視化、管理可量化,以專業群導航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以 O2O協同搭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構建了“資源-平臺-隊伍-機制”四位一體、開放共享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
中心結合長期教學實踐,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以培育學生的分析力、創造力、領導力、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遵循“專題導向+專業群引領+線上線下結合”的建設思路,采用虛擬場景、虛擬要素、虛擬空間、模型仿真、過程仿真、情景仿真、角色扮演、O2O操練等虛擬仿真手段,構建了由宏觀經濟與區域經濟、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財稅金融保險、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四個專題組成,涵蓋經濟學、貿易經濟、金融學、統計學等19個專業、4大專業群、277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39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的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宏觀經濟與區域經濟專題主要面向經濟學、貿易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包括宏觀經濟運行綜合模擬、區域經濟實驗、計量經濟學實驗、3S 與區域分析綜合實訓、宏觀經濟分析虛擬仿真5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包含區域創新能力綜合評價仿真、旅游規劃和城鎮建設用地經濟評價、區域出口增長極效應測算仿真、區域經濟一體化評價等46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
宏觀經濟與區域經濟專題主要采用“虛擬場景+虛擬要素+虛擬空間+模型仿真+過程仿真+O2O操練”的虛擬仿真手段,依據宏觀經濟及區域經濟政策、經濟運行數據等,通過對社會經濟行為進行模擬、仿真,實現對宏觀經濟及區域經濟理論的驗證、方法的檢驗,通過實踐訓練,實踐與理論結合,快速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熟悉社會經濟運行環境。同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專題主要面向經濟學、貿易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會展經濟與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商務等專業,包括報關與商檢模擬、國際貨運與保險實驗、網絡零售與支付模擬實驗、網絡營銷實驗等14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包含產品出口流程仿真、跨境網絡零售交易仿真模擬、網絡零售平臺交易流程仿真模擬、全渠道零售創新創業仿真模擬實驗等94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領導能力。
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專題主要采用“虛擬空間+虛擬要素+虛擬場景+情景仿真+過程仿真+角色扮演+O2O 操練”的虛擬仿真手段,通過對業務流程的模擬、仿真,實現學生對業務的熟悉掌握,通過實踐訓練,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快速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建設注重產教融合、教學與科研的融合,通過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共建,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項目,使學生及時了解科研動態、社會經濟運行環境,開拓學生視野、更好地理論結合實際,提升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綜合能力。
財稅金融保險專題主要面向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保險學、稅收學、金融工程等專業,包括保險綜合仿真實驗、財稅綜合仿真實驗、證券投資分析實驗、商業銀行虛擬仿真等 13 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包含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業務仿真、“渝新歐”與長江經濟帶物流與航運綜合保險實驗、制造企業經營涉稅流程仿真、期貨期權市場行情與報價等73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著重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財稅金融保險專題主要采用“虛擬空間+虛擬要素+虛擬場景+情景仿真+過程仿真+角色扮演+O2O 操練”的虛擬仿真手段,與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高管或專業人才共同開發設計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并指導學生實驗,構建實驗、實踐、實訓、實習基地,實現實驗課堂與社會需求的高效融合。
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專題主要面向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數學、經濟統計學、應用統計學等專業,包括統計建模實驗、統計專業綜合虛擬仿真、抽樣調查技術實驗、社會調查與數據處理實驗等7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包含社會調查綜合模擬、上市公司行業間經營績效檢驗、基于大數據的銀行客戶信用分類、航班延誤問題模型等64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著重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和統計工具和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專題主要采用“虛擬要素+虛擬空間+虛擬場景+模型仿真+過程仿真+角色扮演+O2O 操練”的虛擬仿真手段,通過將科研成果轉化實驗項目,讓學生參與地方經濟社會焦點問題的調查和研究,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研究能力。
為了推進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通過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強化實驗教學資源開發,從實驗項目、課程體系、實驗平臺、教學體系等方面開展了實驗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建設取得一定成效[12]。近年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采集整理客觀真實數據、案例,按照虛擬場景、虛擬要素、虛擬空間等虛擬仿真的特色要求,以“專題導向+專業群導航”的創新思路,構建了以能力為導向,以專業群為引領,O2O協同的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目前已形成了宏觀經濟與區域經濟、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財稅金融保險、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四大專題,涵蓋了經濟學、貿易經濟、金融學、統計學等19個經濟類專業、39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277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切實提高了經濟類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推動了經濟學科多專業融合培養,有效提升了經濟類專業教學水平。
實驗教學是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將虛擬仿真教學模式引入經濟實驗教學,推動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已經成為高校經濟實驗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和新趨勢[13-15]。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作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與構建直接影響著經濟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加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完善經濟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體系,能夠切實強化和提升經濟類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傅強,黃文武.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5):62-64.
[2]張勤,毛志山.應用型院校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建設探索——以武漢工商學院為例[J].管理觀察,2016(1):124-126.
[3]裴瀟,駱琪君,覃發兵.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時代金融,2016(32):296-297.
[4]劉謙.論經濟管理類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的建設要點[J].時代教育,2016(1):215.
[5]任偉杰,靳春華.仿真實驗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中的作用[J].實驗室科學,2010,13(2):109-111.
[5]張麗娟,武寶瑞.經管類實驗教學中心支撐體系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6):162-164.
[7]張伯偉,華均.經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5-7.
[8]王衛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思考與建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2):5-8.
[9]李平,吳揚,王佳楠,等.建設特色實驗室提高實驗教學質量[J].實驗室科學,2014,17(2):1-2,7.
[10]王曉迪.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中八項關系的理解與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8):9-11.
[11]李平,高東鋒,徐進,等.推動大學實驗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7):1-5.
[12]李虹.經管類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6):139-142.
[13]房成鑫.關于高等院校實驗資源共享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8):260-262.
[14]張曉燕,張浩.虛擬仿真教學在經管類專業課程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以商洛學院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6):20-21.
[15]鄭雙,吳海東,陳朝暉,等.企業經濟活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