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平,何仲濤,周志見,李紀江,李 航
?
雙能X線骨密度測試儀不同部位測試結果對比分析
邵 平1,何仲濤1,周志見2,李紀江1,李 航1
1.四川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2.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目的:分析比較雙能X光骨密度測試儀不同部位測試結果的異同,為科學研究及對病人進行測試提供數據支撐。方法:招募164名受試者,分別測試其左上臂、右上臂、左跟骨和右跟骨的骨密度(BMD)及相關指標。結果:(1)BMD左前臂為0.281±0.097,右前臂為0.289±0.096;二者相關系數為0.733,p=0.000<0.01,具有明顯的線性關系;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p=0.153>0.05,二者測試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2)BMD左跟骨為0.406±0.120,右跟骨為0.399±0.113;二者相關系數為0.886,p=0.000<0.01,具有明顯的線性關系;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p=0.086>0.05,二者測試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3)前臂[(左前臂+右前臂)/2]BMD為0.285±0.090,跟骨[(左跟骨+右跟骨)/2]BMD為0.403±0.113,二者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為p=0.00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1)左右臂測試結果無差異,測試前臂骨密度可任意選取一側進行測試;(2)左右跟骨測試結果無差異,測試跟骨骨密度可任意選取一側進行測試;(3)跟骨的測試結果好于前臂。
雙能X光骨密度;測試部位;前臂;跟骨
骨質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骨量減少和骨組織的微細結構破壞為特征,最終導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密度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單位面積的骨含量表示。目前骨密度檢測是判定人體是否缺鈣、確定骨骼健康的最佳檢查方法。骨密度檢查可以鑒別骨質疏松,預防骨折風險,監測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效果[2]。骨密度檢測方法較多,包括X射線片法、單光子吸收和雙光子吸收測量法、雙能X射線吸收測定法、定量CT法、定量超聲波測定法和自我評估法。目前科學研究論文中應用較多的是定量超聲波測定法,該方法在測試過程中沒有輻射,操作簡便、安全無害、價格便宜、易于普及,但其顯著缺點是測試部位單一,準確性較低。本文采用雙能 X 射線骨密度儀進行測試,應用高頻X射線技術和數字DR技術,通過測量前臂和足跟,獲得骨質的密度和強度情況,測試精確度高,對人體危害較小。雙能X線技術是骨密度測量的經典技術,被稱為“金標準”。傳統的雙能X線測試儀可以進行全身部位的掃描測試,但設備較貴,不易攜帶,操作使用上也不適合大量性、普及性的測試。而本研究所用雙能X線測試儀屬于傳統測試儀的簡易版,韓國進口,測試儀器較小,方便攜帶,價位相對較低,測量部位為前臂尺骨、橈骨和跟骨,前臂尺骨、橈骨為WHO認可的測量金標準的部位之一,跟骨與WHO認可的脊椎和股骨相關性非常高。
研究對象為隨機招募、自愿參加測試的受試者,無骨折等受傷史,主要為兒童青少年、其次是在校大學生。測試之前,讓每位受試者了解測試內容、填寫知情同意書并熟知測試規范。研究對象基本信息詳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信息一覽表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翻閱書籍以及中國知網等平臺查閱近年國內外有關雙能X線骨密度測試方面的文獻研究資料,并對其進行分類整理。
1.2.2 實驗法(1)實驗器材:身高體重計、雙能X線骨密度儀(型號:OSTEOSYS EXA-3000)。其中,每天BMD測試之前進行儀器校準,測試過程中,嚴格要求測試規范,盡量減小人為誤差。
(2)測試指標:身高和體重,左前臂、右前臂、左跟骨和右跟骨四個部位的BMD及相關數據。其中,為了將前臂與跟骨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將(左前臂+右前臂)/2作為前臂的測試結果,(左跟骨+右跟骨)/2作為跟骨的測試結果。
(3)測試方法:每天測試前,打開設備及電腦后,首先進行模塊校驗,校驗成功后再對受試者進行測試。
前臂:受試者拳頭自然握住,掌心向內,將手臂放置于測試區保持不動直至測試結束。
跟骨:調整測試板至45°傾斜,受試者腳穿一次性透明襪,將腳放入測試區內的測試板保持不動直至測試結束。
1.2.3 數理統計法 數據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樣本的差異性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水平為α=0.05。
164名受試者左前臂BMD測試結果為0.281±0.097,右前臂為0.289±0.096。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中的相關性檢驗得出,左右前臂相關系數為0.733,<0.01,具有明顯的線性關系;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0.05,即左右前臂測試結果無顯著性差異(表2)。

表2 左、右前臂測試結果配對分析
受試者左跟骨BMD測試結果為0.406±0.120,右跟骨為0.399±0.113。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中的相關性檢驗得出,左右跟骨的相關系數為0.886,<0.01,具有明顯的線性關系;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0.05,即左右前臂測試結果無顯著性差異(表3)。

表3 左、右跟骨測試結果配對分析
受試者前臂BMD測試結果為0.285±0.090,跟骨為0.403±0.113。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F=15.999,<0.01,即前臂與跟骨測試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跟骨骨密度好于前臂(表4)。

表4 前臂與跟骨測試結果比較
骨骼是否健康與人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骨骼問題正日益呈現低齡化趨勢,因為人們沒有像重視身體其他器官那樣重視骨骼健康,從而常常容易被人們忽視。骨質疏松屬于常見的骨骼問題,現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性慢性病,醫學界將防治骨質疏松預防骨折與治療高血脂預防心肌梗死和治療高血壓預防腦卒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患者骨折的風險各不相同,骨密度越低,骨折的風險越高。
大約在20歲之前,造骨細胞多于破骨細胞,骨骼成長,BMD增強,此階段屬于骨的生長建造期。20~30歲左右,BMD達到峰值,造骨細胞與破骨細胞數量持平,造骨作用與破骨作用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此階段屬于骨重建平衡期,此階段骨量雖然仍處于增長期,但增長幅度有限。即雖然人體骨量是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但是決定PBM(Peak Bone Mass,峰值骨量)大小的是20歲之前的骨量累積,85%PBM是在18歲前累積,青春期階段骨量的增加與個體骨質疏松性骨折風險密切相關[3]。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增加PBM,因此,兒童青少年時期是骨量的累積關鍵期,骨質疏松被認為是一種在成年時期表現出來的兒童和少年期疾病。國內外的研究均已證實,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獲得最佳的峰值骨量是預防骨質疏松發生的關鍵[4]。近年來,許多國家的各種組織已經認識到在青少年中進行骨質疏松初級預防的重要性[5]。如何增加兒童青少年時期的骨量的積累,提高BMD成為骨質疏松預防的關鍵。
30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女性在懷孕哺乳期及絕經期受激素分泌影響,骨質中鈣流失迅速,年輕女性為了保持身材而減肥,造成營養物質攝取不全面等因素導致女性的平均骨量低于男性,骨質疏松比例高于男性,骨折發生率也高于男性。有學者研究發現,低體重是絕經后婦女發生骨質疏松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骨量流失從圍絕經期開始[6]。中老年人群平衡性、靈敏性和骨密度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發生摔倒、骨折等風險的幾率更高。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現已成為世界普遍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7]。
雙能X光骨密度測試儀作為目前公認的測量骨密度的“金標準”,從1987年問世起,逐步普及開來,骨質疏松癥進入高精度定量診斷期[8]。儀器在保證精確度的同時,對人體輻射也相對較小,監測一個部位的放射劑量相當于一張胸片的1/30,定量CT法的1%[2]。但是由于設備成本較高,其操作使用也不適合大量性、普及性的測試,只有在大型醫院及國內幾家科研院所才能見到。
根據雙能X光骨密度的測試結果,可應用回歸方程預測受試者未來骨折的可能性;可應用于科學實驗研究,用于評價各種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案的效果;開展雙能X光骨密度對臨床實踐活動影響的評估等科學研究[8]。
從測試結果來看,左右前臂、左右跟骨之間測試結果均無顯著性差異,但跟骨的骨密度明顯好于前臂。提示:(1)人體對稱部位的骨密度測試結果趨同,實際測量時,只需對一側進行測試,即可反映兩側的骨量。(2)身體部位不同,骨密度測試值不盡相同;骨質疏松有可能發生于個體的某一個部位,而不是全身;某個部位的骨密度,只能代表此部位的測試結果,不能反映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
(1)左右臂測試結果無差異,測試前臂骨密度可任意選取一側進行測試。
(2)左右跟骨測試結果無差異,測試跟骨骨密度可任意選取一側進行測試。
(3)跟骨的測試結果好于前臂。
[1] 陳懷新,管培培,嚴 敏,等. 青少年骨密度與體成分的關系及運動對其影響[J]. 當代體育科技,2015,8(05):9~10.
[2] 張藝宏,何仲濤,徐俊華,等. 國民體質監測與評價[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152~167.
[3] 程淑敏,于大芳,郭文娟. 3~10歲兒童年齡身高及體重指數對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影響[J]. 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4): 4 690~4 694.
[4] 施 蓓,彭美娣,毛靜芳. 青少年預防骨質疏松知識及影響骨骼健康行為的調查分析[J]. 健康生物與醫藥,2012,22:126.
[5] 肖建德. 實用骨質疏松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597.
[6] 黃喜順,吳義森,蘭宇頻,等. 三種不同時期婦女骨密度測量值研究分析[J]. 中國醫學裝備,2015,12(01):60~62.
[7] ROGHAN T, TORKAMAN G, MOVASSEGHE S, et al. Effects of short-term aerobic exercise with and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on bone metabolism and balanc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J].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13, 33(02):291~298.
[8] 馬立新,賈連春,董玉平,等. 雙能X線骨密度儀與骨質疏松癥診斷[J]. 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7,24(04):9~1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XA Test Results in Different Parts
SHAO Ping1, HE Zhongtao1, ZHOU Zhijian2, et al
1.Sichuan Sports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Chengdu,610041, China; 2.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China.
Objective: By analy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DXA in different parts,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atient testing. Method: 164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to test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BMD)of the left upper arm, the right upper arm, the left heel bone and the right calcaneus, and other related index. Result:(1)The BMD of left forearm was 0.281 ± 0.097, The right forearm was 0.289 ± 0.096;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733, p=0.000<0.01,has obvious linear relation; Paired samples T test results:p=0.153>0.0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est results;(2)The BMD of left calcaneus was 0.406 ± 0.120, The right calcaneus was 0.399±0.11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886,=0.000<0.01, has obvious linear relation; Paired samples T test results:=0.086>0.0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est results.(3)The BMD of forearm [(left forearm + right forearm)/2] was 0.285±0.090, The Calcaneus [(Left heel bone + right heel bone)/2] was 0.403±0.113, The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result is p=0.000<0.01,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1)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left and right arm test results, the test of forearm bone mineral density can be randomly selected side;(2)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bone test results, and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could be tested with any one side;(3)The Calcaneal test results were better than the forearm.
Dual energyX-ray bone density; Test Site; Forearm; Calcaneal
1007―6891(2018)02―0030―03
10.13932/j.cnki.sctykx.2018.02.08
G804.49
A
2017-11-09
2018-01-03
四川省省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項目(編號:17JB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