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昂,郭 輝,尹賽賽,楊 剛
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加速,95%以上的三甲醫院均建設有影像歸檔與通訊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和放射科信息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約50%的三甲醫院建立了全院PACS系統[1]。極大地優化了放射科的工作流程,為科室的管理、影像信息共享和診斷質量的提高發揮了積極的效應,然而膠片的發放還是依照傳統的模式。我院作為三甲醫院,科室日檢查量DR≥600人次/d、CT≥600人次/d,MR≥350人次/d,其中單個DR檢查的患者,平均需要打印1張膠片,單個CT和MR檢查患者平均需打印2張膠片,即傳統取片模式,每天需人工分片、裝片和發放不少于2500張膠片,工作量非常龐大,錯誤率較高。患者需排隊等候取片,工作人員需從大堆膠片中尋找該患者膠片,效率低下,無形中增加了患者就診流程中的等待時間,有悖于衛生部關于“收費大廳的收費類窗口要盡量開足,保證高峰時間內排隊人數單列不超過10人”的要求[2]。因此如何提高膠片發放效率和準確性,優化現有膠片的發放流程,提高患者滿意度,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隨著PACS和RIS系統的不斷發展,患者在放射科登記、檢查和報告的流程已全部實現了數字化,診斷醫師通過PACS和RIS系統,可進行無膠片化閱片和報告書寫,極大地提高了醫師的工作效率,然而傳統膠片由于方便院外會診,便于攜帶,同時作為司法舉證的重要證據,傳統膠片的發放流程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優勢[3]。但是,由于傳統膠片發放工作量大,且由人工實施,易產生一些問題:①浪費人力資源,我科膠片平均發放2500張/d,診斷醫師將膠片通過打印工作站打出后,需2~3名技術員或護士完成膠片和報告的整理、裝袋工作,然后運送至科室取片處,由2名專人負責膠片發放。簡單、繁瑣的工作嚴重消耗了科室的人力資源,并且由于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工進行,易導致膠片遺失和差錯。②患者排隊等候時間過長,滿意度不足,患者取片時,工作人員需在成堆的片袋中反復尋找,效率低下。取片窗口隊伍冗長,患者怨聲載道,易引發醫療糾紛。③受益于HIS和PACS系統的發展,門急診醫師可通過WEB瀏覽方式進行閱片,部分患者檢查結束后,會直接找醫師復診,事后長時間不取走膠片或部分患者甚至直接遺棄不取,導致膠片長期積壓,造成浪費,且不利于科室的統一管理。④部分患者和醫院產生醫療糾紛時,患者要求醫院的舉證(膠片)和掌握的完全一致,由于膠片是通過人工排版打印,打印出一份完全一致的膠片受到多方面因數的影響,如窗寬、窗位和打印工作站等,難度較大,也不利于膠片的質控管理。⑤相較于數字化的PACS和RIS系統,傳統的膠片打印、發放流程重復且繁瑣,有悖于醫院信息化建設,而患者對個性化醫療服務和自助式醫療的需求,也對我們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5]。
自助膠片打印系統以影像科為核心,將DR、CT、MRI等所有影像設備通過標準DICOM打印協議連入自助打印系統,RIS/PACS/HIS數據通過HL7標準系統集成接口連入自助打印系統,優化科室膠片分發工作流程,構建患者自助取片、集中取片的膠片報告分發系統[6]。
2.1.1打印管理服務器患者檢查結束后,醫師或技師通過打印工作站,從患者全部檢查圖像中挑選出最具有診斷意義的圖像進行虛擬排版,然后發送到打印管理服務器,打印管理服務器負責打印任務的接收、存儲,實現了信息化管理,支持多條件組合查詢并預覽打印任務,支持詳細的膠片打印歷史記錄統計,輔助用戶管理。
2.1.2光學字符識別(opticalcharacterr ̄e ̄c ̄o ̄g ̄n ̄i ̄t ̄i ̄o ̄n ̄,OCR)模塊發送到打印管理服務器的打印任務是不包含圖像屬性文本信息的,文本信息發送到打印管理服務器之前已經被轉成像素與圖像的像素并疊加在一起。打印管理服務器接收到的打印圖像只有像素的灰度值和排版信息,無法定義具體某位患者圖像。而OCR識別模塊可對打印圖像中的ID號和Access number一一識別,并保存檢索結果。患者在自助取片終端通過條形碼取片時,只有與條形碼上的ID號和Access number信息完全一致的任務才能被打印出來,雙重識別要求顯著降低了因OCR識別錯誤而導致的患者取錯膠片的情況。
2.1.3人工校驗模塊急診登記的患者或多部位檢查的患者,其ID號和Access number時有丟失現象,導致OCR識別模塊無法識別,此時即可通過人工校驗模塊,輸入患者ID號進行檢索,人工識別患者RIS信息和檢索出的圖片DICOM信息一致,即可匹配并打印。
2.1.4系統監控模塊監控每個自助取片終端的打印機狀態和患者OCR識別模塊匹配情況,如果發生自動匹配異常或打印機缺片、卡片等情況,系統監控模塊將以屏幕彈窗的形式及時通知工作人員,以便及時處理此類狀況,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7-8]。
2.2.1自助打印服務器自助打印服務器是系統的核心,如果服務器出現故障,系統就無可靠性可言。自助打印服務器由兩臺DELL R420服務器和一臺1KV UPS不間斷電源組成,兩臺服務器之間搭建雙機熱備模式。該服務器支持Active-Stand By工作方式,提供心跳線和網線的冗余判斷連接,當兩臺服務器之間人為或故障導致的切換使用時時,鏡像連接自動為當前的連接提供無縫故障恢復保護[9],保證系統能夠穩定運行。一臺1KV UPS不間斷電源在科室偶發電力異常時,提供緊急供電,確保服務器24 h開機連續工作,保障數據傳輸不發生丟失現象。
2.2.2自助取片終端自助取片終端由1臺一維多線式條碼掃描器、1臺激光相機、1臺防爆觸摸顯示屏和1臺排隊叫號顯示屏組成。多線式條碼掃描器充當了患者取片的輸入和輸出接口,是確保患者信息讀取的重要部件;激光相機提供精度110張膠片/h的連續打印能力和高達508PPI、14比特的影像,支持真實尺寸、乳腺影像的輸出,快速且高效[10];防爆觸摸顯示屏需為“四防”(防塵、防爆、防水、防擊打)的優質產品,單點觸摸需>5000萬次,觸摸反應力度<85 g,耐久力與玻璃相似。當叫號顯示屏上出現名字后,患者即可在任意自助取片終端取片。取片時,將登記發放的條形碼放置在條形碼掃描區域,打印終端會通過圖像和語音的模式告知患者其膠片準備情況和應取膠片張數。
我院自助膠片打印系統于2016年6月正式啟動、實施,經過2個月的安裝、調試和優化,于2016年8月正式在全院范圍內啟用。通過系統自帶的統計功能,自上線的這15個月以來,共打印膠片491 553張,其中X特查、DR、CT、MR的識別率分別為99.41%、99.31%、97.92%、和97.68%,較為完善和成功地完成了傳統打印模式往自助打印模式的過渡。
自助打印系統效果顯著:①自助膠片打印系統的實施,取代了膠片的人工核對、裝袋及運送工作,為科室節省了人力資源;②傳統取片流程中,普放膠片需等待30 min,CT和MR需等待120 min,自助膠片打印系統實施后,普放只需等待5 min,CT和MR只需要15 min便可取片,極大節省了患者等待時間,杜絕了人工分裝時產生錯誤;③系統自8月正式啟用至今,接收膠片打印任務491 553張,患者打印了458 452張,系統上線15個月即為科室節省膠片37 071張,約合人民幣815 562元,降低了科室運營成本;④通過打印工作站排版后的打印任務,以“電子膠片”的形式存儲于服務器中,膠片中的各項參數如窗寬、窗位等信息均得以保存;⑤當患者因膠片丟失或司法取證需打印各項參數完全一致的膠片時,可調取服務器中保存的原始打印任務,直接完成打印,高效、方便,為打印膠片的質控,提供了數據參考[11-13]。
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膠片的打印必須通過條形碼,部分初次使用的患者,特別是老年人,易丟失,時常需要補打條形碼,增加了登記臺的工作壓力;其次,某些檢查,如冠脈CTA、脊柱三圍重建等需要打印彩色膠片,激光相機只支持黑白膠片的打印,因此這類膠片仍需人工發放;雖然完成了傳統打印模式往自助打印模式的過渡,但是打印識別率未達100%,仍需繼續改進。最后,我院目前引進了16臺自助膠片打印終端,分布于醫院的門診樓、內科樓、外科樓和干部病房,系統監控模塊雖然可實時提醒打印機狀態和膠片剩余量,但是由于打印終端分布范圍比較廣泛,系統維護和膠片更換也較為繁瑣[14]。
自助膠片打印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取片模式,支持電子膠片的查詢瀏覽,所有膠片打印實現了虛擬化,支持長期在線存儲并在需要時可一致性復制打印。自助打印系統極大地減少了患者取膠片等待時間,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工核對、分裝時的出錯率,患者取片時間更加靈活。通過自助打印系統實現按需打印,避免了患者棄片而帶來的浪費,降低了科室醫療費用支出,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自助膠片打印系統不僅改善了患者的就醫環境,且使醫院為患者提供優質文明服務,方便患者就醫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是一個值得廣泛推廣的醫療新技術。
[1] 王 晶,劉 博. 放射膠片自助打印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5,30(6):151-153.
[2] 郭 巍,程志亮.自助膠片報告系統在放射科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16):156.
[3] 王 正,邱 強,劉 卓,等.膠片-報告按需自助打印在放射科的應用[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5,10(27):27-30.
[4] 孟祥娟,畢雪華,趙 麗,等.放射科信息系統架構中工作流程的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雜志,2014,6(12):3095-3096.
[5] 姜 麗,趙染洲,王子軍,等.醫用膠片、報告自助打印系統的應用[J].轉化醫學雜志,2016,5(6):357-359.
[6] 朱大榮,王楚熊,陳文輝,等.膠片實時打印,進一步優化放射科工作流程[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12,8(8):13-16.
[7] 王小東,蔣謨文.DICOM自助膠片打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13,37(5):345-347.
[8] 王 晶,劉 博.放射膠片自助打印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5,30(6):151-153.
[9] 曹新志,沈君姝,李 昂,等.醫院PACS/RIS系統的架構和實施探討討[J].醫療衛生裝備,2014,35 (1):57-59.
[10] 熊 飛,徐寅實,崔 斌,等.醫院影像膠片與報告自助打印設計與應用[J].醫學信息技術,2017,26(5):72-74.
[11] 王伯胤,李懷峰,江新民.膠片按需打印、自助式膠片在優化放射檢查工作流程的應用[J].中國醫院,2012,(12):44-45.
[12] 安志萍,張 瓊,曹金軍,等.基于軍事綜合信息網的遠程醫療信息系統構建[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11):1189-1192.
[13] 馬英豪,胡立洋,李杰枚,等.推進軍隊網絡醫療服務系統建設的思考[J].東南國防醫藥,2015,17(9):548-549.
[14] 郭 巍,程志亮.自助打印膠片報告系統在放射科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