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意大利北部的阿爾卑斯山南麓,點綴著一連串明鏡般的湖泊,形成了意大利別致的湖區。其中,科莫湖山水交融,閑適雅靜,景色無疑是最美的。因距離意大利北部大都市米蘭僅50公里,所以被譽為“米蘭的后花園”。
科莫湖的氣候和繁茂的植被資源聞名。這里溫暖、潮濕的氣候促進了植物的繁茂生長,湖濱建有一些很有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的別墅,這也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
科莫湖是意大利倫巴第地區的一個冰川湖,被幾座山包圍并分割,面積約為145平方公里,最深處達410米,湖底在海平面以下200多米處,它也是歐洲最深的湖泊之一。從地圖上看,科莫湖形同一個巨大的“人”字:北端始于科利科鎮,猶如“人”的頭部,兩個分叉猶如“人”邁開的雙腿,分別指向西南端和東南端,兩端的盡頭分別為科莫鎮和萊科鎮。而在科莫湖3個分支的匯合點上,則坐落著3個風景如畫的小鎮——貝拉喬、梅納喬和瓦倫納,3鎮之間有渡船相通,以三角形航線往來穿梭。
湖水在晴天時是墨綠色的,十分吸引眼球。一上岸,你就能看到當地有名的杜鵑花。雨后濕潤的空氣很好聞,坐在岸邊發呆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消遣之一。
從米蘭開車1個多小時,就能抵達科莫湖邊的Bellagio小鎮。小鎮古樸,湖水清亮。在這里擁有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真是幸運,因為每個房間的窗口幾乎就是比例完美的畫框,將清澈湖面的粼粼波光送到眼前。
據史料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羅馬人便來到了科莫湖,在幽雅的湖畔定居,作為休養生息之處。公元前49年,羅馬軍事家尤利烏斯凱撒控制了科莫湖,將湖泊命名為“拉里烏斯”,還在這里安置了5000名“殖民者”,從此開始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聚落。從那之后,科莫湖區人才輩出,其中兩個大名鼎鼎的普林尼——羅馬作家、《博物志》的作者老普林尼,以及他的侄子、羅馬散文作家小普林尼,為湖區增色不少。
很多年來,一些文藝大師屢屢來到這里,醉心于山水,潛心于創作。19世紀,美國詩人朗費羅、英國詩人丁尼生先后來到湖畔小住,留下了不少動人的詩篇;1837年,大音樂家弗朗茲?李斯特也翩然而來,把思想都沉浸在那一汪碧綠的湖水中——肯定是湖面上飄過的云彩、粼粼的波光、颯颯的松濤激發了他的靈感,他才創作出了煌煌大作《但丁幻想曲》;音樂家貝利尼也長期居住在此間,寫下了歌劇《諾爾瑪》,他居住過的房子至今尚存,門前還有豎有一塊雕塑牌,以示紀念;著名芭蕾舞舞蹈家塔格利奧尼在寧靜中,曾把這片湖水當作鏡子,日復一日練習她那偉大的舞姿……

如果說湖水給科莫湖以空靈的神韻,那么,湖畔人家則為不食人間煙火的湖水增添了恰到好處的世俗氛圍。在蒼翠山坡和寶藍色湖水之間的花崗石岸邊,一個個小鎮依山傍水而建。氣候溫和,空氣清新,加上寧靜的湖光山色,使得當地成為罕見的宜居之地,沿岸點綴著不少經典的意大利民居,讓居民享受著詩意般的生活。
這些小鎮多為中世紀的產物,寧靜優雅,風景如畫,仿佛凝固在時光中。大多數小鎮的街道幾乎都是步行街,禁止汽車通行,因而顯得十分靜謐。
科莫湖的湖水,在晴天光線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和地中海的海水相媲美。船在碧藍的湖面上行駛,一路都是流動的畫面,靠近小鎮瓦倫納(Varenna)的時候,那一片艷麗的色彩撲面而來,讓你的目光躲都躲不掉。目之所及,無處不斑斕。
瓦倫納的特色在于它的小巷子,這里的巷子極窄,一天中除了正午時分,陽光幾乎都照不進去。有趣的是,即使在初夏灼熱的陽光下,科莫湖水也是冰冷刺骨的,這大概因為它來自阿爾卑斯終年不化的積雪。
同行的一位BBC國際記者,走南闖北多年,仍為科莫湖水的明媚所惑,放下行李就忍不住躍入水中。后來他說,若不是有不少五湖四海的“美女”在各自的窗口眺望,他怎么也無法在“像玻璃一樣透明和冰涼”的湖水里,堅持游一個來回。此后的幾天,他一直用“完美的刺痛”來形容科莫湖留給他的切膚感受,這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太美的景致會刺痛我們的心,就像過于絢爛的陽光會灼傷我們的眼睛一樣。
小鎮的山頭,不僅有良好的視角,還坐落著一座古老的碉堡。在歷經多年的風霜雨雪的歲月沖刷后,碉堡已變得殘缺不全。雖說風采不再,可最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古往今來是馴鷹的據點。為說明此,碉堡的主人,還特地拴了幾只活生生的巨鷹展示在碉堡前,生人勿近。


小鎮上那些石砌房子,有小旅館,陽臺上倚靠著懶散的度假者,手執一杯葡萄酒,或一冊雜志,旁若無人;有露天的咖啡座和餐館,飄出濃郁的咖啡或奶酪的香味;家家戶戶門口石階上花團錦簇。每天午后到黃昏,是小鎮最喧囂的時光,總有游客從不同的地方來,或在小鎮消磨一個溫馨的下午,或乘船在湖上看看風景。若是周末,來自周圍其他城市的度假家庭,會遠遠多過國外的觀光客,說科莫湖是“米蘭的后花園”,一點不假。
早晨的小鎮是非常安靜的。依山站在小鎮石板路的盡頭往湖面望去,清新的風慢慢吹散湖面的薄霧,湖水獨特的寶藍色就像絲絨一樣張開在眼前,干凈的小街上路面石塊從陰影里一點點露出來,在早晨的金色陽光下閃著光,教堂的鐘樓,是小鎮最高的建筑物,大鐘小鐘不失時機地敲響,鐘聲傳得很遠,錯落有致。湖面空曠,小街空無一人,上午九點半,整個Bellagio就只有一家小咖啡館開門營業。
湖岸美景,寧靜的花園,一棵大樹遮陰,共享一份自制的午餐,再開一瓶精心挑選的葡萄酒:酒足飯飽之余,在天然的草坪地毯上,攤開一張野餐墊,相依而憩。花費少少,卻是世間難得買來的一份悠閑和自在。
午餐時間,平靜的湖面,蕩著幾只泊在港口的游艇,偶有的客人都聚集在水岸邊的bor里,吃簡餐,喝咖啡,對湖發呆。小鎮臨湖有成串的酒吧飯店,把一杯香檳,坐在湖岸別看這樣的湖光山色,酒不醉人,人自醉。同一座小棧橋,可以是游客們眺望夕陽的基地,可以是孩子們游戲的樂園,也可以是戀人們熱吻的天堂……
長期以來,科莫湖更是以其水岸別墅而聞名于世,當地建造花園別墅的歷史十分悠久,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羅馬時期。從那時起,王公貴族和名流文人紛紛來到湖區大興土木,修建豪宅別墅,之后各個時期都有別墅問世,漸漸形成了舉世聞名的“科莫湖別墅群”——寧靜閑適生活的代名詞。有的從其中一座別墅的房間窗口,就可以把漁線直接拋到下面的湖水中,悠然垂釣。
這些別墅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風格各異,但多出自于建筑名家之手,經歷了一度的顯赫之后,如今顯出高貴的沉寂,雖然看起來并不起眼,卻完美地繼承了意大利的人文傳統,風貌和氣質都反映出繪畫、雕塑等古典藝術的全盛時期,歷經風雨歲月,卻愈加顯出醇厚的品位,成為意大利的文化精品,至今仍令許多歐美富豪和名人夢寐以求。
F1車王舒馬赫,好萊塢巨星布拉德.皮特、凱文.科斯特納,以及美國老牌搖滾藝人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等人,同時看中了一座松柏環繞、寧靜雅致的水岸別墅,不惜重金爭相競價,但別墅主人卻絲毫不為之所動,一直拒絕出售。不過,好萊塢的“壞小子”喬治.克魯尼倒是很幸運,他于2001年在科莫湖畔購得一座水岸別墅后2005年又把毗鄰的那座別墅也買了下來。足球明星貝克漢姆前往科莫湖度假時,苦于找不到合適的住處,也只好向克魯尼借宿。
科莫湖畔的水岸別墅,依山傍水,視野一般都很開闊,即使在別墅內,也能將湖上風景一覽而無遺,山、水、林、云等自然景觀盡收眼底。同時,這些別墅幾乎都充分利用了水岸的坡地,建起了一級級臺地式花園,少則兩三級,多則五六級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而且各層臺地之間的景物絕不相同,給人非常分明的層次感可謂移步換景。
如今,許多花園別墅一年四季繁花似錦,馨香襲人,令人神清氣爽。溫和氣候,為各種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湖區不僅是溫帶植物的天堂,也是熱帶植物的樂土。
在科莫湖,人們出行多以船只為交通工具,富人還擁有私家游艇,因此臨水別墅幾乎都建有私家碼頭,主人出行時,只需從自家別墅的碼頭跨上小艇即可,這也成為科莫湖別墅的一大特色。此外,這些別墅一般離小鎮不遠,既保留了生活的隱秘性,又充分考慮到了生活的便利性。作為一方凈土,生活在科莫湖畔十分寧靜、閑逸。閑暇之際,人們或湖上泛舟,或湖畔垂釣,或水岸漫步,或在徐徐的涼風中,在淡淡的陽光下讀書……
這里不僅明星大佬們的“避世天堂”,還頻頻出現在大眾流行文化中——以科莫湖為拍攝場景的電影為數眾多,如《湖畔迷情》《星球大戰前傳二:克隆人的進攻》《十二羅漢》《皇家賭場》……通過銀幕,科莫湖那如畫的風景不斷沖擊著人們的視覺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