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美國總統特朗普10日因敘利亞化武問題臨時決定取消首次拉美訪問,轉而由副總統彭斯出席13日在秘魯舉行的美洲峰會。多家媒體分析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美國可能會在本次峰會上給阿根廷、巴西等被其視為“后院”的國家施加壓力,要求加強合作,“以抵御地區外國家的經濟侵略”。
“美國可能把和中國的貿易爭端帶到美洲峰會上去。”據法國“24電視臺”日前報道,白宮一名官員上周受訪時聲稱,“中國在(拉美)地區的經濟侵略并不能為這個大陸創造財富,而美國則應繼續充當拉美更為青睞的伙伴。”美國海軍上將庫爾特·提德本月初也曾放話,美國已注意到中國等國正在威脅美國在拉美的利益與聯盟,這將推動美國國防部構建一張“有競爭力的伙伴網絡”。
“拉丁美洲:美國向中國投擲的另一個武器”,“俄羅斯衛星網”對此評論稱,美國正在“采取一切辦法”向拉美國家施壓,使后者在面對中國時“對美國商品保持忠誠”,尤其在北京可能會從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進口更多替代性大豆和紅酒時。“華盛頓希望在對華貿易戰中利用拉美向中國施以不懷好意的一擊。”
但美國一廂情愿的想法未必那么容易實現。“有關中國‘經濟侵略的說法令人難以置信,我所認識的任何一個拉美人都不會這么說。”阿根廷拉努斯國立大學教授吉拉多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試圖讓拉美“和美國合作,而非中國”的想法“沒有意義”,“以阿根廷為例,從經濟結構上來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和美國是競爭者,反而和中國更互補。”這名經濟學家還補充說,“美國現在正在拋棄自己曾經通過血與火建立起來的多邊貿易體制,而且是自己受益最多的體制。”
西班牙著名國際關系學者里奧斯和華盛頓智庫“美洲對話”的拉美項目組主任瑪格麗特·邁爾斯則認為,“美國是在強迫拉美伙伴二選一”。里奧斯對《環球時報》表示,“一方面,美國的壓力會對一些政府產生效果,但另一方面,中國過去這些年在該地區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也的確讓這些國家獲得了重要的好處。”他說,倘若中國對美國農產品提高關稅,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農產品出口國都將是受益者,“但同樣,美國可能會向它們施以巨大壓力,試圖阻止這種可能性。”
另據《經濟學人》報道,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態勢,大豆出產大國巴西與阿根廷都采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巴西農業部拒絕對此置評,而阿根廷則表示“正在研究情況”。但報道同時指出,此前在美國宣布對進口鋼鋁征收關稅且巴西尚未獲得豁免之前,巴西外交部一名官員曾公開批評美國的舉動讓兩國的貿易關系進入了“未知水域”,同時,阿根廷也在威脅以美國對其征收生物柴油反傾銷關稅為名將美國起訴至WTO。“特朗普的貿易政策,以及他對移民的態度,已然傷害到了該地區曾對美國最友好的國家”。▲
環球時報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