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博鰲特派記者 倪浩 ●顯揚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一系列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等6項開放措施,預計6月30日前落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現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打開大門引入外資,“引狼入室”并“與狼共舞”,營造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環境,會提升中國金融業效率,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首次明確開放時間表
易綱表示,下一步金融業開放將和匯率機制改革進行相互配合,金融監管能力將與開放程度相匹配。未來幾個月大部分到位的6項開放措施,包括中國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3年后不再設限等。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加快金融行業改革,執行時間從幾年縮短至幾個月。澳新銀行經濟學家表示,易綱在博鰲的發言,標志著中國自十九大以來,首次為金融市場開放提供明確的時間表。
香港《南華早報》稱,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許多外國商業銀行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總市場份額仍然低于2%。中國期望成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和自由貿易以及全球化的關鍵支持者。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1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次金融業對外開放,對于中國金融業來講是“機”而不是“危”。“中外金融機構在專業能力、人才水平以及系統的信息化水平、全球化方面還是有差距。中國金融機構不能永遠生活在溫室,要接受挑戰,以提高競爭力”。
張燕生認為,外資進入中國金融業最終會惠及中國老百姓,未來老百姓將享受到更高效率、更高透明度和安全性的金融服務。“通過市場競爭,老百姓在個人信貸和財富管理方面將面臨著更多選擇,會最終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質”。
股票通,通全球
易綱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內地和香港從5月1日起互聯互通額度擴大,將把股市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4月11日,中國證監會也發布公告,5月1日起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香港《信報》稱,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擴大額度將進一步提升交易的流暢度及確定性,也有助確保A股今年順利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易綱還稱,中英兩國滬倫通進展順利,爭取2018年內開通。彭博社稱,2015年9月,倫敦與上海交易所之間的某種聯系協議已經開始實施。2016年11月,倫敦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意“制定規則和實施安排”。目前,英國投資者已經可以通過香港買賣中國內地股票,中國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境內券商的境外子公司在倫敦交易股票。CEB國際投資公司研究部門負責人班尼表示,中國如此迅速地擴大每日配額,向投資者發出一個信號:“我們真的打開了市場”。
對于滬倫通,張燕生認為,滬港通、深港通已經成功運行兩年,中國已經積累豐富的經驗。而開通滬倫通不存在政策或是技術上大的障礙,屆時開通是“水到渠成”的一個過程。
改革利己利他
易綱在發言中還表示,年底前還將推出另外多項開放措施,包括鼓勵在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等。
彭博社引用新加坡歐亞集團研究公司亞太區總經理亨德森的話稱,這些政策證實中國的承諾,加大對中國經濟的開放和準入。香港瑞士信貸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也表示,推動進一步改革有助于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
環球時報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