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通過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實踐,分析了當前培養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為力爭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
專業學位是相對于學術型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從2009年起,國家教育部對研究生結構類型實施了重大改革,首次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改革、體制機制的完善、教育質量的提高面臨著重大挑戰。本文落點我校(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以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為對象,通過梳理、分析目前培養環節中所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內外高校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經驗,構建我校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有助于提高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并進一步明確我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力爭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奠定堅實基礎。
一、我校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概況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自2003年起與浙江大學研究生院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并逐步拓寬聯合培養渠道。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培養以我校為主,由原培養單位統一招生。學生在原培養單位完成課程學習后,在我校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論文研究和學位論文答辯。完成學業后,由原培養單位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近年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成為我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主要力量。每屆畢業研究生就業率100%,大部分畢業研究生在杭州、上海、寧波等長三角中心城市的中國500強企業和事業單位等就業,為地方輸送了一批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作為聯合培養單位,應進一步優化培養模式,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地方院校,需著力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以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所存在的問題研究
2013年底,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強調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強化實踐能力教育為重點,要建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培養模式。對標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在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觀念轉變不夠及時、導師隊伍不夠健全、實踐基地不夠完善等問題。
1.觀念轉變不夠及時。作為聯合培養單位,沒有招生和教學環節,根據原培養單位下達的指標再進行校內分配,對國家層面的研究生招生動態變化了解不夠及時,對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整個培養體系缺乏全方面的理解。在現有的培養環節中,專業學位研究生仍是簡單的按照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聯合培養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完成課程學習后,來到我校跟隨導師開展課題研究,包括論文開題、科學實驗、論文撰寫、畢業答辯等,沒有體現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特征。
2.導師隊伍不夠健全。學術學位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按培養目標進行分類,前者注重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后者注重與職業發展銜接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對指導教師的職業素養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應有一定數量具備實踐能力和理論基礎的專職教師;兼職教師需達到一定比例,建立一支校內外雙導師隊伍。校內指導教師除具備教育教學能力外,同時應具備一定的職業教育能力。目前,我校指導教師根據原培養單位的遴選辦法,主要仍是對導師科學研究能力進行考核。另外,兼職導師隊伍仍不夠充實。各二級學院基于項目合作關系,從各行業選聘了一批技術人員擔任校外導師,但是校外導師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指導作用。
3.實踐基地不夠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除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技巧和方法,還需具備了解某一特定職業領域最新技術發展動態的能力。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需到相關的行業實習鍛煉,開展相應的課題研究。目前,學校與企業合作建立的實踐基地數量不充足,機制也不夠健全,不能很好地滿足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需求。大部分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校跟隨導師做課題并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缺少實踐環節;少部分即將畢業的研究生自己聯系好企業單位,進行畢業實習,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適應工作環境,跟研究生學習期間的課題研究沒有直接關系。
三、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研究
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固有的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已經不適用社會經濟發展對專業碩士研究生所提出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全面改革和創新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是提高聯合培養質量的切實保障。
1.明確學校發展目標和定位。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地方經濟和行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大力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成為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作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作為一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校,需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讓培養的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讓學校更加具備服務地方、服務行業、服務產業的能力。力爭成為一所全國一流的應用型本科院校。
2.加強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要素建設。作為聯合培養單位,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重在開展實踐研究環節。實施“校企合作工程”,以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積極探索與企業的合作模式。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協同創新”的原則,選擇具備一定條件的行(企)業打造聯合培養體。
2.1健全雙導師隊伍建設。對內采取引進和內培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與企業的信息溝通,引進一批高水平教授級高工等“雙師型”教師,實施“教師進企服務計劃”,鼓勵校內導師進企鍛煉,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對外采取聘用方式,選聘一批企業中的高級技術人員擔任校外導師,實現產學研聯合培養的“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充分發揮職業優勢。
2.2強化校內外平臺建設。實施“產學研平臺”培育建設,重點開展校企合作研發項目,建立一批數量充足、機制健全的校外實踐基地,為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提供實踐平臺。學校與企業共同構建的實踐基地需簽訂合作協議,以保證基地運行的穩定性。統籌兼顧,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體系建設,加大高水平、示范性實踐研究類實驗室的建設力度,為聯合培養研究生提供條件保障。
2.3注重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整個學位論文研究環節應緊密結合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加強與原培養單位的聯系;另一方面加強與企業溝通,共同商討制定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研究計劃,內容應密切結合行企業實際應用,體現前沿性、實用性。轉變專業碩士研究生質量評價機制,重點關注職業能力的塑造和職業素養的提升等方面。
3.借助浙江工程師學院,實現優勢資源共享。2016年9月,浙江工程師學院(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落戶我校校址。該校依托浙江大學強大的工科基礎、政產學研及國際優勢,服務國家戰略,圍繞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定位為高水平的專業型學院,著力專業研究生培養。我校應緊密對接國家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充分發揮浙江工程師學院落戶我校的辦學優勢,借助工程師學院的師資、設施設備等資源,精心設計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有效培養途徑,積極探索本科、專業碩士貫通培養模式,多方位搭建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橋梁,努力實現我校與浙江工程師學院的融合發展。
4.結合學院特色,創新培養方式。國際化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是我校兩大辦學特色。目前,學院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簽署了校際交流與合作協議。借鑒國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經驗,有效創新我校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實施“國際交流合作計劃”,與部分高校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建立國際合作研究基地,鼓勵研究生出國實習鍛煉,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開展“創新創業培育計劃”,推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多年的聯合培養研究生教育工作所積累的豐富經驗,為提升學院的學科建設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搶抓發展機遇,提高辦學層次,成為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水平應用型高校成為新的歷史使命。研究生培養工作需緊密對接國家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進一步深化改革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聯合培養模式,提升培養質量,為地方輸送更多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Z].教研[2013]3號,2013-11-04.
[2]沈金榮,張靜輝.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協同培養機制構建及實踐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80-84.
[3]張立俠,徐召丹,周偉,沈亞芳.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優化[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337-339.
[4]劉坤,任紅革,孫義權.基于專業學位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5):182-183.
[5]張志強,王蘭珍,賽江濤,崔逸秋,趙文鶴.美國林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點與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6:70-77.
作者簡介:林芳君(1985-),女。浙江瑞安人,漢族。單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從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教師科研基金資助項目(JYB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