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飛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穩定的心理因素,只有具備學習興趣,才會產生學習動力。新課程改革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了新的要求,讓學生具有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與作用,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我國偉大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與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學習興趣;激發培養
托爾斯坦曾經說過:“成功的學習不是控制與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的學習基礎,是學生探索知識最大的動力,是讓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最重要的穩定因素。只有具有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會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將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設計良好的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般,好的導入環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學生學習的切入點,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的思維聚焦在課堂上。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精心準備導入,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游戲激發學生的思維,專注學生思維的興趣點,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讓學生產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良好的導入環節。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孩子們講一個地主分餅的故事,在很久以前,一個地主有好幾個兒子,他們幾個都要出遠門,地主為幾個兒子的出門做好了準備。地主取出來了一張很大的餅,將它平均分成了兩份,把其中一半分給了老大,老二說我要比老大多,我想要兩塊,于是地主把剩下的一般平均分成四份,給了老二兩塊,這個時候,老三說,我想要三塊,地主將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六份,將其中三塊分給老三。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誰得到的餅最多。這個故事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了解分數的幾個特點,并且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得到的塊數越多,總數越少。學生在學習中展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理論枯燥,邏輯性比較強,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存在厭學、煩躁、焦躁等心理活動,課堂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學習興趣比較低下。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在教學中要營造輕松自由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做到熱情、儀表端正、肢體語言合理運用,眼神親切等等,立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身心發展特點、學習規律等等,進行知識的授課,用自身的熱情感染每一個小學生,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質疑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能力,疑能促思,疑能激趣,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就要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跟著教學思路一點點探究下去,變枯燥的學習活動為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循環小數”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5÷7的商中,小數后第53上的數是幾”將循環小數的概念引出來,再例如,學習“圓錐體積公式”的時候,向學生提出問題,圓柱體積公式是什么,你能從圓柱體積公式想到什么?這樣講圓錐與圓柱結合起來,通過問題的設置,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究、學會疑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
四、實施分層次的教學活動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都不同,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掌握能力也不同,如果采取統一的、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難以產生實際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仔細的觀察學生,認識到學生之間是存在主體差異的,針對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將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更好地貫徹與落實下去。從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出發,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興趣給與充分的尊重。順應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設計一套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策略,這樣學生才會獲得真實的進步與發展。例如,在學習分數相關知識與概念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依據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設置不同的問題與要求。教師可以設置三個問題:
1.一個箱子中有30個蘋果,被兩個小朋友每個拿走4個蘋果,箱子中還剩下多少蘋果?
2.如果不知道小朋友拿走了多少蘋果,只知道剩下了10個蘋果,一個小朋友最多可以拿走5個,那么最少有幾個小朋友來拿?
3.一個箱子是空的,里面沒有蘋果,兩個小朋友在里面放了10個蘋果,接下來一個小朋友拿走了2個蘋果,接下來每個小朋友拿走兩個蘋果,一直到拿沒為止,需要來多少個蘋果。
這三個問題,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給不同的學生,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解決最基本的第一個問題,對于那些中等層次的學生,要解決完第二個問題,盡量解決第三個問題,對于優秀學生,要求他們解決問題完所有的問題,制定出差異性的教學計劃,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差異性的教學計劃,抓住學生學習弱點,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
四、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促進生活和教學的有機結合。教學與人類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將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生活化。小學生的年紀普遍較小,生活閱歷、社會經驗還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引入生活元素,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人民幣入手,給學生講解人民幣的特征、面值、發行信心等等,引入生活元素,調動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謝定來.小學數學自能學習既是教學思想又是方法和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4,(S2):136.
[2]吳健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積累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J].華夏教師,2014,(11): 42-43.
[3]羅海燕.有關開放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科技資訊,2014,(2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