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汐
內容摘要:21世紀以來,中國大學一直在進行擴招工作,而擴招會間接的影響到就業難的問題。其次,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仍舊有矛盾。在當前幾大社會現實問題下,不論從社會或是個人角度來看,創新都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本文將會從學校如何培養創新人才以及我們學生如何去創業,包括人才應該樹立怎樣的價值觀和培養的機制問題。
關鍵詞:創新創業;培養機制;人才;創新文化
一、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
(一)創業者缺乏必要的品質和物質條件
現在大學生數量的增加,質量也開始下降,部分大學生開始在校園內無限制的攀比,加上高中時期的勞累,剛上大學的學生經不起學校和社會的一些誘惑,漸漸迷失了自我。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大學生又如何沉淀下來去進行創業尼?而大學生又是創業的主力軍,所以,在中國,這種情況不容樂觀。當然,我們身邊同樣不缺乏這種優秀的人才,但是由于中國社會貧富差距過大,這些家境平寒的優秀學子往往沒有多少創業資金。最終,這些人才敗給了現實,很多人去參加了事業單位的選拔。
(二)國內外創業條件有差距
根據調查我獲取到的信息,在我國眾多的創業企業中,能活過三年的企業不會有百分之十,而且其創業死亡率高達恐怖的百分之九十。當然,國內與國外相比,國外的創業者相對來說輕松不少,壓力也會少一些。為什么?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去年,我有幸參加學校組織的體驗林國榮大學的活動。來到國外,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很多不同,雖然馬來西亞并非發達國家,但是作為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地方,保留了很多英國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學生要學習,有很多的資源給你選擇,你想發展想創新也有很多支持你的物質條件和導師。本來教育思想就是比國內開放的,還有很多資源供你選擇,加上國外的壓力并非中國這么大。在創新創業上,發達國家的條件確實要比我們好很多。所以,了解國外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方式對我們來說有很重要的啟迪。
二、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設計
隨之當前社會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內外經濟的不斷推進與改革,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對人才的競爭。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也順應這種時代的變革與要求。社會也做出了反應來有目的的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在《創業邦》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人才培養工作的四大要素:明確的培養目標,科學的培養模式,有潛質的培養對象和優秀的培養者。就拿一些例子來說明。國外大學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上就有很多值得國內高校和我們學習借鑒的成功經驗。所以我用上面的四大要素來討論這個話題。
(一)明確的創造性人才培養目標
怎樣才算培養人才?什么樣的方法才是最適合培養人才的?培養人才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隨便問一個國內高校的學生,大家認為他能答出來多少?或者說他的回答你滿意嗎?我覺得可能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大學的學生給我們的答案要完整豐富的多。原因是什么呢?或許是教育理念的不同。
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在本科生培養目標的12項標準設計中就包含了創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1.擁有優秀的思維表達和寫作能力;2.具有自己獨特的推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3.具有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4.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勇于創新和獨立工作的能力;6.具有與他人良好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斷什么意味著徹底理解某種東西的能力;8.具有辨識重要的東西與瑣碎的東西、持久的東西與短暫的東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維方式;10.具有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11.具有觀察不同學科、文化、理念相關之處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學不止的能力。
就美國這所大學而言,在培養人才的方法上,有著明確的目標和規劃。把創新創業這一看似難以定義規范的概念系統化。而我國的高校在這些方面或許做的不到位,具體表現在目標不明確,目標籠統不好操作,更重要的是脫離社會現實和時代的要求。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上其實還有其他理念和方法:在培養大學生這一方面,學校該做的事還是有很多的,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因此,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中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理論取長補短,適合自己的就拿來,根據國情,設計出符合中國的培養人才計劃。
(二)合理的培育模式和教學制度
無論是在培養人才還是說我自己所學的管理學還是在社會上任何一個職業上來說,科學的方法模式都是很重要的。而科學的培養模式跟環境有關,育人環境決定了育人質量。在參考部分書籍后,對于教學制度有幾個看法。第一,學分制問題。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但是也要有約束。二是建立暑期學制。學生時代的暑期還是有很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中國,就我們自己而言,小時候開始就上各種培訓班。當然,這里面所說的暑期學制不是說培養這類人才盲目的讓他們學東西,而是有針對的進行知識上的補充。根據你自己的要求用科學的方法和完善的教育制度讓你學習。
(三)培養優秀教師隊伍
教師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質量,學生創新創業的源泉和啟發有一部分是來自于老師的。對比國內的一些大學,確實是有些大學的教師照本宣科,簡簡單單的灌輸一些死知識,課程也不生動,學生也不能被老師所感染。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現在我國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一部分就是體現在教師隊伍水平的差距。存在的問題如:教師水平不高不夠專業;學科領頭人能力不足;教師越來越不職業化;教學質量不高,教風與學風不良,教育理念落后等問題;教師人事制度過于刻板,難以留下優秀的教師等等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集中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創造各種條件促進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形成。
(四)營造相應的人文環境
就這一點對于國內大學來說的話,還是有點困難的,除一些公立學校外,私立學校是企業性質,還是以營利為目的。短時間內是不會注重人文環境方面的建設,我們也不需要和其他國家最對比。從心理學上來看,很多人對于未知事物不敢去觸碰來自內心的抵制而并非事情本身有多難。所以,要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我們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消除人才創新的障礙。大學首先應該有一種良好的人文環境。大學正是因為有不同學術思想的教師、學生之間不斷的學術交鋒。學術才會發展,學生才會領悟到學術中應有的精神;在大學,校園生活很安逸,很多的學生都缺乏想象力和競爭意識。對比國外大學,由于國外學生到了大學才會真正的追求學習,所以,在他們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他們創造和塑造自己思想的一個時期。大學之間相互競爭,激發了學生的生機活力和動力。
參考文獻:
[1][美]亞伯拉罕·馬斯洛《人類激勵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43.4
[2]南立新《創業邦》,[J],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6.11
[5]國內第一檔互聯網對話節目《創業中國》
[7]楊春寶《創業法律108問》,[M],上海,上海科文出版社2007
[8]馬云《馬云創業實錄:給創業者的17堂課》,[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