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魚
畫畫是孩子的天性,許多家長也支持孩子學畫畫,送孩子們參加了各種美術興趣班,如線描班、色彩班、素描班、水粉班、國畫班等,孩子畫多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告訴老師什么都畫過了!不給他們定主題,讓他們自己畫吧,好像學生又不知道畫什么了!要不就是畫出來特簡單。臨摹作品沒問題,但要他自己創(chuàng)作一幅畫就不知道怎么辦了!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既要關注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又要激發(fā)學生想象,還要注重美術語言的學習。因為美術語言是學習、了解美術最核心的知識,同時又是創(chuàng)作、分析美術作品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我覺得兒童繪畫輔導中美術造型語言的理解與運用在創(chuàng)作中顯得非常重要。以下大體分三個階段談談如何開展少兒繪畫的輔導。
一、收集素材,啟發(fā)想象
少兒繪畫在創(chuàng)作前,需要深入觀察與了解生活,目的都是為了收集創(chuàng)作的素材。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不夠豐富。所以必須細心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開始,細心觀察生活,觀察事物。善于發(fā)現有意思的內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學會觀察并不是看看而已。熟視無睹,其意思就是看慣了的東西,如果是漫不經心的,也像沒看見一樣,在腦子里沒有印象,沒有記憶,所以要學生學會觀察,就要引導他們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記憶,回想生活中的事物或其中的過程、細節(jié),繪畫創(chuàng)作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在輔導少年兒童繪畫創(chuàng)作,收集素材時,大概有兩種情況。
(一)命題創(chuàng)作
這首先要引導學生相對集中一點,有目的地觀察、記憶、為自己的繪畫創(chuàng)作收集所需的各種形象,并可以通過畫速寫或畫記憶畫來收集有關的素材。例如馬大帥的美好生活,首先要讓孩子們對馬的造型進行觀察和認識,長長的馬頭,尖尖的耳朵,還有飄逸的鬃毛,這些都是馬頭的特征;然后再引導學生說說人們美好生活場面是怎么樣的!最后引導學生把馬大帥用擬人的方法進行表現。對有關科幻題材的主題創(chuàng)作,不能到實地或實景觀察,就讓學生通過搜集有關的書本材料,或觀看有關的電視、錄像、電影等。
(二)自由創(chuàng)作
自由繪畫的創(chuàng)作,沒有特定的主題,需要鼓勵學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觀察,留心周邊的事物。讓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過想象變成不平常的畫面。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展開必要的想象。這種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感而發(fā)。告訴他們從自己熟悉的事物開始,有時觀察到的具體景物不一定理想。這時,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畫漂亮,包括造型和色彩。也可以放大、縮小或取舍。有時還可以把沒有生命力的東西畫成有生命的樣子,當然還可以通過夸張的手法進行藝術加工,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
二、精心設計、構成畫面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并能展開想象,接下來就是進入畫面構圖的階段。這一階段很關鍵。盡管少兒繪畫作品的構圖沒有成人作品那么嚴謹。但花心思布置畫面,設計出“巧”的構圖,與隨隨便便畫上去,畫面效果就大不一樣。下筆前讓學生想想,把畫的內容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地方畫主要的東西,哪些地方畫襯托的東西,哪里應該留出空白,為什么?想好了再下筆。平時,我碰到兩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其一,是一些學生以為畫得越多東西越好,整個畫面畫得滿滿的,沒有透氣的地方。反之,另一種作畫不夠大膽,所畫的物體既小又少,畫面空蕩蕩,這兩種情況都應該克服。讓學生明白,只有把畫里要畫的東西都畫到最合適又好看的地方,才算畫出完整的畫面。畫構圖不要一下子畫好,需要引導學生反復修改,在畫的過程中,不斷補充有意思的東西,去掉多余的或可有可無的東西,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我曾輔導本校一位學生創(chuàng)作科幻畫《宇宙飛船》,開始,這位同學在畫面上畫了很多戰(zhàn)艦,每個都很小,線條沒有粗細變化,輪廓不清楚,主角不突出。我覺得這幅畫面松散、構圖沒有疏密變化。因而引導這位學生在構圖上舍去一些戰(zhàn)艦,突出一個主艦,并把這個主艦艇畫詳細,周邊適當加上一些與畫面有聯系的星球。這位同學聽取我的建議,使畫面很有特色,戰(zhàn)艦很是帥氣,突出了畫面主題。
三、大膽用色,以色達意
構思好畫面,畫好構圖,最后當然是完成作品階段,這一階段是決定性的階段。因為有了好的構圖,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品,畫面效果主要看完成作品的階段。如果用筆用色不當,會弄巧反拙,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出不了好作品。
根據學生喜歡及掌握畫法程度來考慮,有的學生喜歡畫水彩、水粉、有的喜歡畫國畫。少兒繪畫創(chuàng)作輔導,應圍繞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展開,并要細心的“導”。作畫時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用筆,如果作畫拘謹、放不開,就不可能出奇制勝,出不了好的效果。所以,整體要畫得大膽,局部及細節(jié)要畫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膽用筆,細心“收拾”。最后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用色時,要讓學生明白,色彩不僅是為了畫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色彩可以表達作者的想法和情感。比如,畫面上鮮花盛放、到處充滿嫩綠,那表達的當然是春天的氣息。而表達寒冬自然就需要用冷的色調,如紫、藍等。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做到根據畫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法,色彩運用得當。有時可把色彩畫得鮮艷,有時也可以色彩高雅。哪里可多用色彩,哪里可少用色彩,并注意到色彩冷暖、深淺、鮮灰對比,還要主色調的統(tǒng)一中求變化,創(chuàng)作時,很多時候畫面就是靠用合適的色彩,利用色彩之間的襯托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大膽處理好色彩的關系,最后還要進行“收拾”整理,完善畫面。
美術語言是學習、了解美術最核心的知識,同時又是創(chuàng)作、分析美術作品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兒童掌握了這些美術語言和方法,好作品就自然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