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作為一個多種族國家,種族問題一直是美國社會較關注的問題。雖然美國的憲法早就規定了人生而平等,但是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問題人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長期的種族歧視根深植入黑人思想,并形成了內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本文對當代美國非裔美國作家在黑人戲劇的分析,來探究美國黑人的內化歧視問題。
關鍵詞:美國黑人戲劇;內化歧視;種族
盡管美國黑人內化的種族歧視,對他們心理探究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但很少將其與文學相聯系,大多數心理學與社會學領域的學者對內化歧視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實際上,當代非裔美國作家與心理學研究者的觀點相呼應,社會學領域表現出內化種族主義的某些行為特征,比如黑人要想和被人一樣,但是在種族隔離面前黑人的內心卻表現出無能為力,或者種族的內部暴力。本文試圖探討當代美國黑人戲劇中內化種族主義的發展趨勢,對查爾斯.福勒、奧古斯特.威爾遜以及蘇珊.洛里.帕克斯的作品進行分析,反映出當代黑人文學的內化傾向,黑人文學以黑人本身為創作對象,將內化歧視作為他們創作的主要內容。福勒的《士兵的游戲》中反映了黑人內置的“白人”種族觀,揭露當代玫瑰黑人向往白人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威爾遜《柵欄》則折射了當代美國黑人內心的自我封閉與歧視現象,揭露內化歧視對當代美國黑人心靈上的影響;帕克斯的《強者/弱者》則揭露了兄弟之間的相互斗爭與背叛,反映了當代美國黑人內部暴力問題。
一、內化種族主義概述
內化種族主義主要是指種族主義受害者的“主體性”種族主義意識的神秘性,被對其進行限制于定義。一些被污名化的群體,對自己的印象特征表現出很厭惡,且存在一種低人一等的種族錯誤觀念,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很大的社會負擔。對于黑人來說,一直以來被壓迫、剝削,使他們對自己的身體特征很厭惡,讓他們覺得自身與其他種族有很大區別,比如膚色、頭發紋理以及眼睛形狀等,另外,有些黑人認為其他種族才是最好的,與自己同種族的人拒絕交往,這些都可能激化成內化矛盾。
蘇珊娜.利普斯基認為,內化的種族主義是一種形式遇險模式,主要表現在兩個群體上,一種是與自己同種族的群體,特別是那些擁有一些權利和財力的人的孩子;另外,各種各樣的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孤立、恐懼、無力以及絕望的人。盡管對內化種族主義還有待研究,但其存在的各種問題,都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內化種族主義的條件進行假設。這些條件主要指歷史上的種族主義以及一個龐大的種族主義環境的灌輸。有學者認為,內化的種族主義指的就是文化帝國主義,在我們的種族社會中進行統治。在這種文化帝國主義下,忽視了被壓迫群眾的文化、語言以及歷史,并對這些進行詆毀和打擊。為了在主流社會中建立自我意識,被污名化的群眾被迫相信這個將價值觀與規范內化占主導地位的社會。而現代的種族主義以一種更為微妙和隱蔽的方式存在,且要比直接表現出的敵意更加讓人無法接受。內化的種族主義不容易被發現、衡量,也不涉及任何一位犯罪者或受害人,只是存在人心靈深處的一個觀念。
二、美國黑人戲劇作品反映出的內化歧視
(一)內化的“白人”行為
查爾斯.福勒所寫的《士兵的游戲》,講述的是在二戰時期一個種族隔離的軍事基地中的故事。在這個軍事基地中,非洲裔美國人來自南方的城市與農村,南方黑人普遍存在歧視病態。福勒在士兵的游戲中再現歷史軍事等級,探索了北方黑人對南方黑人的不滿以及怨恨情緒,表達內國黑人已經吸收白人種族主義的態度而引起的嚴重問題。福勒對內化種族歧視對黑人群體的影響,進一步將內化種族主義的主題放大,強調非裔美國人身份歧視的復雜性以及揭穿原來刻板的印象。在士兵的游戲中,當被征服時,表現出內化白人至上以及美化白性。存在內化種族主義的人,有時表現出理想的“白人”行為,比如在穿衣服上,穿著白人流行的風格,說英語,這和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很相似。
(二)內化的種族隔離行為
奧古斯特.威爾遜的《柵欄》,對美國黑人的內化種族隔離進行了體現。作品中講述上世紀五十年代民權運動還沒開始的時候,美國的黑人從貧民窟搬到繁華的都市,想要通過努力工作以及勤儉節約來提升自己,但是社會現實以及法律問題讓美國黑人感到很沮喪,他們被城市所拒絕,只能有木棍和瀝青做的舊房子里生存。威爾遜在作品中表現出美國黑人在柵欄中的痛苦與掙扎,描繪了種族主義以及種族隔離對黑人的影響。通過柵欄進行隱喻,進一步探究了種族主義對非洲裔美國人心理的傷害。
(三)內化中的男性暴力行為
當代美國黑人內部存在著暴力行為,帕克斯在《強者/弱者》中進一步揭露當代美國黑人的內化暴力問題,特別是兄弟間的斗爭以及背叛,通過暴力的方式來解決。
1.兄弟斗爭中的男子氣概與操縱
威廉.奧利弗的《黑人的暴力社會》中,其認為黑人男子的暴力行為是由于種族注意的內化效應所產生的“強迫性男子氣概”,也就是指美國黑人采用強硬、超出情感以及性征服的標準,通過操縱與尋求刺激的行為作為對種族歧視的回應。
2.兄弟背叛中的自相殘殺
黑人兄弟產生了相互背叛,于是通過相互殘殺的方式,在對空間的控制上通過暴力手段來證明自己的陽剛之氣或者是在家庭中的地位,或者是通過巧妙的騙局來對付兄弟背叛。在帕克斯的《強者/弱者》中,他呼吁美國黑人探索自己的生活,并從自己生活中的以南部分以及處理內部問題等進行自我反省與自我賦權。
結論:
從這些作品中,都表達了內化種族主義的主題思想,從黑人社區內化種族主義的角度,來分析非裔美國人的不良行為。非裔美國人已經陷入到這種由于歷史種族主義內化產生自我貶損的心理,很大程度上相似于奴隸制時期。內化種族其實已經成為了美國自我改善以及種族提升的絆腳石。從美國黑人戲劇作品中所表現的內化種族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內化歧視現象的典型癥狀進行探究,主要就是為了揭示共同的內化歧視主題。
參考文獻:
[1]徐文雅.論當代美國黑人戲劇中的內化歧視[J].南通大學學報,2016.
[2]沃納,克雷格等.《非裔美國人戲劇》《戲劇評論》[J].2003年4月.
[3]Bogumil,MaryL..UnderstandingAugustWilson(RevisedEdition).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2011.
[4]Bryant,Aaron.“Broadway,Her Way.”New Crisis 109(2002):44.
作者簡介:李娜,性別:女,出生年份月份:1980年10月生,民族:漢族,籍貫(省、市):云南芒市人,學歷:研究生,職稱: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