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匯慧 徐楊溢
一、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比較
第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階級關系上有區別。社會主義運動是多數人或為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社會主義所追求的最根本的實際目的,就是無產階級和 全人類的徹底解放,使人類獲得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實現“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 ?!?。而資本主義社會同以往一切階級社會一樣,都是為少數資產者謀利益的,以資產階級為價值主體,以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作為價值標準。簡言之,資本主義為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為無產階級。
第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基本矛盾上有區別。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基本相適應的條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生產資料為私人占有,生產關系與社會生產力的矛盾是對抗性的,基本矛盾表現為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沖突。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性質等方面有著根本的不同,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這種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調整和完善不斷地得到解決,這正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表現為劇烈的對抗和沖突、激烈的階級斗爭。
第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生產關系實質上有區別。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基礎,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則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基礎上的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這樣一種生產關系的產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要有大量的貨幣財富轉化為資本,二要有大批一無所有的雇傭勞動者。只有具備這兩個條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才能產生。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造成了勞動對資本的隸屬關系,生產力的發展強化了這種關系。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力成為資本的生產力,成為資本支配雇傭勞動的手段,勞動者自己創造的生產力異化為與勞動者相對立的力量。
第四,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市場經濟中國家所起的作用上有區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家都起著宏觀調控的作用,但調控的的范圍與力度有所不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作為宏觀經濟調控者,主要是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政策和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有效調節和控制,并輔之以必要的規則,以創造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在此基礎上,政府、企業、個人三者利益是根本上一致的,可以通過發展生產力和改革生產關系并通過市場實現自我完善,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雖然也以計劃、產業政策、立法等方法引導市場發展,但政府的干預程度普遍較低。企業與政府、個人的利益往往相違背,所以即使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也不能徹底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
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聯系比較
第一,在基本制度方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滲透。一方面,作為兩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和思想體系,有著本質的區別。社會主義是人民民主專政,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經濟制度。是無產階級思想意識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形態,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基本制度方面,其本質特征是私有制,按資分配,資產階級專政,剝削階級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占統治地位。另一方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又具有繼承性、相容性。都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都要發展商品經濟,都具有相似的經濟運行方式,如市場機制,競爭機制等。因此都要遵循社會化大生產規律和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都要用計劃和市場手段來發展經濟。
第二,在市場經濟方面,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雖有諸多區別,但共同點也有許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同之處有: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最根本的區別在于所有制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交換主體是公有制為主體;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交換主體是私有制為主體。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分配制度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的分配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實行按資分配為主。第三、政府對市場宏觀調控的范圍與力度也不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主要是創造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而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干預程度普遍較低。 但它們有著有以下的相同點:第一、都是以市場為導向,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都由政府、企業、個人三者構成。第二、都堅持平等競爭的原則,發揮市場規律的作用,使資源配置得以優化。第三、都堅持政府間接干預,政府通過經濟法規、經濟政策等間接的宏觀調控手段來干預市場運行,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
第三,在財產和收入分配問題上,按勞分配是由社會主義的客觀經濟條件、首先是由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的,它是社會主義所特有的分配方式,這種分配方式是其他社會不可能具有的。按要素分配是私有制基礎上的分配方式,它是指憑借生產要素所有權參與分配,是按要素所有權分配。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工人只擁有自身的勞動力。即資產階級以私有制為基礎,體現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的分配方式,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基礎的,體現勞動者之間平等互助合作關系,實行按勞分配。然而,更深層次地透析,對于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的目標,資本主義社會同樣可以通過提高財產累進稅率、提高所得稅累進稅率以減少稅后收入、從富人中征得的稅收來生產窮人所需的產品、擴充和改進國家福利事業等措施實現。 可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更深層次上也不是絕對對立的。
第四,在失業問題上,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無法消除,只要有經濟變動就會有失業現象。
因此,不可斷下結論極端地批判其中之一而極力地捧起另一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制度未必好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而資本主義制度也同樣不是一無是處。雖然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資本主義陣營十分強大并保衛自己統治地位的現今世界。兩種制度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共同發展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存的條件下,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依賴性,這種依賴性要求相互合作和交流。在十月革命不就,列寧就指出:“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同世界發生聯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的情況下應當把自己的生存同資本主義的關系聯系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