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云 劉 靖 張軍燕 展躍平 戰旭梅
食品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過去24年中,一直以比較高的速度在增長。2015年,全國快速消費品銷售金額同比增幅放緩至3%,其中食品類增幅明顯慢于非食品類,面臨全國經濟放緩的新常態和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困境。食品工業發展模式將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食品企業必須快速提升應變能力,不斷進行產品創新,開發安全、營養健康的產品,引領消費。因此,食品企業急需大量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如何培養創新創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為食品工業服務,是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相關專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依據創新能力的三層結構理論,即表層的知識、中層的技能和深層的品格,把內容聯系緊密、內在邏輯性強、屬同一層培養能力范疇的一類課程作為一個模塊進行建設,打破課程間的壁壘,使項目內容有機融合、互相促進,并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全過程,以專業實訓平臺和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依托,構建一套完善的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并實施。
1.實踐平臺體系的構建。從教學內容、形式、手段改革入手,打造以專業技能實訓為基礎,綜合實訓為提高,創新實踐求發展,融“生產、教學、創業”為一體的專業實訓平臺和創新創業雙平臺。
(1)專業實訓平臺。模擬企業生產與檢驗過程,與食品檢測中心等行業企業共同組建校內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模擬企業的實訓環境,通過“做中學、做中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經過2~3個學期的專業實訓,能夠掌握扎實的食品檢驗、食品質量管理和食品加工實踐技能。
(2)創新創業平臺。聯合行業企業組建食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為校企合作研究開發等搭建優質平臺。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滿足學生從事實踐創新訓練、科學研究與發明以及各類技能大賽等項目的需求。在專業實訓基地中嵌入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實際的訓練演習場所,引導創業活動向長期化、社會化、實戰化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就業核心競爭力和經營管理經驗,為實現今后的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建立多家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共建“廠中校”,滿足學生專業實踐和頂崗實習的需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圖1 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通過專業實訓和創新創業實踐雙平臺的建設,既培養學生專業崗位能力,又培養學生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實現 “產、教、創”深度融合的教育目標。
2.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按照能力培養體系設定相應的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及綜合應用教學環節,將實踐教學內容重新整合為專業實訓模塊(食品質量管理實訓、食品檢驗實訓、食品加工實訓)、綜合實訓模塊(肉品生產與質量管理生產實訓、乳品生產與質量管理生產實訓、焙烤生產質量管理生產實訓、農產品生產與質量管理實訓)和創新創業實踐模塊(科研創新訓練、社會實踐、各類技能大賽、創業計劃),促進知識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和研究性等多種形式的校內校外實踐實習項目。立足專業實訓和創新創業實踐雙平臺,構建互動互融的“三模塊雙平臺”的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框架見圖1。
3.“雙平臺雙融合”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行業企業培養適應崗位能力需要的具有一定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何將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機融合在一起,成為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依據能力層次理論,大一年級學生通過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校內外認知實習,了解食品產品研發、生產和經營管理的過程,并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名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作為學業導師,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感和創新實踐理念,激發學生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習的興趣、創新創業的激情,規劃職業人生。大二年級學生開始進行專業實訓和綜合實訓,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術與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社團活動,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大三時,在學院創業孵化中心,學生可申請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大學生科研立項、頂崗實習、加入企業創新團隊或自主創業等,經評審獲資助后,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并納入統一考核管理,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實踐創新和社會適應能力、團隊合作和愛崗敬業精神,逐步強化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雙融合教學模式見圖2(P26)。
4.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強化內部培養、“引進來、走出去”等舉措促進專業實踐指導教師、校內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三類型”師資力量的融合,全面提升教師的創新創業培養人才能力。首先,學院通過選派優秀專業教師到國外知名大學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實踐技藝,增強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專業技能比武、微課教學大賽、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等多種比賽形式,促使專業教師不斷學習相關理念 不斷創新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行業、企業的一線兼職和實踐活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行業創新創業元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專業實踐指導。其次,學院通過引導創業教育教師、輔導員、黨團工作人員刻苦鉆研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指導業務,開設創新創業指導培訓班,邀請知名成功創業人士、資深創業教育專家進行強化訓練等途徑專門培養一批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另外,學院還邀請食品行業企業中優秀人才或者杰出校友擔任行業兼職教師,定期開展食品行業最新動態講座,生動展現食品行業中最新創新創業案例。

圖2 創新創業培養和專業能力培養雙融合的教學模式
1.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學院牽頭組建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管理組織機構。管理機構包括校企合作建設與管理委員會及其下設的辦公室兩個層次,前者是決策機構,定期召開會議,對有關基地建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與管理的重大事項做出決定。委員會由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擔任主任、主要合作企業委派領導擔任副主任,其主要成員包括教務處、教育教學督導處、就業與創業教育指導處等學院職能部門的負責人以及基地所屬二級院系的負責人、合作企業的負責人等相關人員。
2.實施科學的管理機制。為促進學生創新創業基地與專業實訓基地之間的無縫對接、有機融合,學院制訂“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管理辦法”等文件,實施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準入與退出、創新創業項目規范運行、激勵與考核等科學的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管理。基地對所有創新創業項目進行規范的過程管理與定期考核,對于運行效果、考核結果較好的項目,學院對創新創業學生或團隊以及指導教師予以表彰,對創新創業學生在項目資金扶持、學分替換、評獎評先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對指導教師在年度考核、評獎評先、職稱職務晉升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學院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基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近三年來,畢業生年底就業率均保持在98%以上,雙證書獲取率每年均達98%以上;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設計(論文)抽檢合格率為100%,獲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職業院校學生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能大賽二等獎2項、江蘇省高職院校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能大賽二等獎2項、省本專科畢業設計(論文)優秀團隊設計3項、省本專科畢業設計(論文)評優二等獎2項,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12項。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研、科研論文近100篇,其中核心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科普書籍20多本;承擔國家自然資金項目1項,省、市級科研課題10多項,有5項教研、科研成果獲獎,獲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1項,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全國農業職業院校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泰州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得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1項、江蘇省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1項、江蘇省微課教學大賽二等獎2項。
通過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構建“雙平臺雙融合”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增強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從事食品研究與開發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并對周邊地區院校的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起到了示范和輻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梅琳,等.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檢測與儀表課程群實踐教學體系[J].2016,35(4):205-208.
[2]汪開拓,申連長.地方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雙能力雙平臺”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討[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3):172-174.
[3]朱國奉.搭建學生專業實訓、創業實踐“雙融合”平臺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2):61-63.